供應鏈管理

工業4.0/智慧製造

數位轉型

後疫情時代 供應鏈變革 超前部署智造未來戰略

供應鏈的轉型,除了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企業可從管理數位化著手,做到訊息透明的有效管理,除了必要品質與價格基礎,能否提供更多風險控管上更有效率的展現,制定因應策略讓管理系統化,並確保供應鏈的替代能力汰弱留強,展開新供應鏈的汰換布局,讓供應鏈體系成為一種平台化的生態圈,實現一體化供應鏈運作,為決策奠定長遠基礎。當新的供應鏈機會逐漸形成,透過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建構自動化運作體系,運用大數據支撐,網路化共享,智能化協作搶進新供應鏈,建立高品質的信譽、加強成本競爭力、提高服務水準,使供應鏈效率大幅提高。

作者

陳芊卉

1k

・2021/09/30

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20想必是會被大家記著的一年,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與工作模式產生很大的質變,遠距上班、外送平台蓬勃發展,服務業加速從實體走向虛擬,企業打破原有布局加快數位轉型的進程,裂解後重生,破壞後重啟。


全球秩序受重擊 供應鏈思維應重整

新冠疫情的爆發,打破很多企業的慣性法則與策略佈局,在疫情初期,重創生產端,人力與物料短缺,物流中斷。而自動化與技術密集產業,相對之下衝擊則較小,如半導體與光學產業。


台灣,在此次疫情下,迅速掌握局勢打造國家隊,交出亮麗防疫成績單,但處在全球供應鏈網絡中的企業,能如此快速應變嗎?


這場對全球經濟的重擊,迫使許多企業面臨供應商供料的延遲與中斷,或是生產供應鏈環節的資訊嚴重落差,導致企業無法有效掌握供應鏈情況。


原先支撐全球化經濟的跨國供應鏈,除了疫情的影響,還有在疫情爆發初始,讓各國企業敲響了警鐘,要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性,將供應鏈遷出中國。而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角力未歇,全球經貿局勢混屯不明,新零售與新商業模式的蓬勃發展,驅使企業需從過去大量製造,全球分銷的供應模式,轉換到精實化的貼近市場,客製化的少量多樣,以及以客戶為核心的服務化與虛實整合的網路化,這些多重因素的加乘發酵,讓身為全球供應鏈一分子的企業,都無法置身事外。


建立彈性、快速的供應應變能力

商業周刊曾報導,日本豐田TOYOTA的供應鏈風險管理,TOYOTA以精實管理的零庫存為生產原則,在遇到311大地震時,面臨了全面斷鏈的危機。


因此,在311地震後,TOYOTA建立了供應鏈風險管理,創建名為「救援系統」(Rescue System)的資料庫,裡頭詳細羅列供應鏈中65萬家公司、40萬個零組件的資訊,包括公司廠址在哪裡、各零組件由哪個公司提供給哪個公司。並且演練緊急情況時,如何調度生產線到其他地方,且「雞蛋不放在同個籃子裡」,分散廠址、在不同地方擴建工廠、同一個零組件由多個供應商提供,依據60/20/20原則,也就是六成給一家做,其餘四成分給兩家做,分散風險的概念。適度調整零庫存的做法,針對結構較為複雜的零組件,會確保有維持數月的庫存量。這種思維的轉變,也給許多傳統供應商新的機會。


此外,鼎新智能製造專家蘇景峯則舉近來台積電組隊赴美設廠一例,說明在不同地區複製工廠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台積電曾說明,赴美投資必須符合規模經濟、成本划算,以及人員組織和供應鏈必須完備 3 大要件。除了赴美建廠成本遠高於台灣,生產是否符合規模經濟,以及缺乏完整半導體供應鏈,都是必須克服的挑戰,而台積電則欽點關東鑫林、長春石化及勝一化工供應鏈廠商一同赴美,後續也供應半導體大廠英特爾。由此可見,區域的生產管理能力成競爭力的關鍵。


蘇景峯再舉通用汽車將一座廠房賣給中國,當地的工人非常不適應,因為西方傳統注重個體尊嚴、生產安全,而東方人強調效率與刻苦耐勞,後來如何解決?就是加速自動化與改變供應鏈佈局,降低文化與人為因素影響。


描繪數位供應鏈願景


供應鏈的轉型,除了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


企業可從管理數位化著手,做到訊息透明的有效管理,除了必要品質與價格基礎,能否提供更多風險控管上更有效率的展現,制定因應策略讓管理系統化,並確保供應鏈的替代能力汰弱留強,展開新供應鏈的汰換布局,讓供應鏈體系成為一種平台化的生態圈,實現一體化供應鏈運作,為決策奠定長遠基礎。



當新的供應鏈機會逐漸形成,透過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建構自動化運作體系,運用大數據支撐,網路化共享,智能化協作搶進新供應鏈,建立高品質的信譽、加強成本競爭力、提高服務水準,使供應鏈效率大幅提高。


另外,佈局在地化供貨能力也是現在供應鏈變革的一部分。供應鏈的平台化以跨行業、跨區域、跨國界的產業鏈平台,協同全球物料供應體系以及在地垂直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做全盤佈局。


從自動化改造邁向智能化營運

在這起伏動盪的一年,企業欲創造新的價值服務,需從大處著眼轉型跨步,企業數位轉型的歷程,需要很多工具及能力,它不只是行政或是業務流程上的改變,更有利用新的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以數據能力為驅動核心,建立全新互聯的生態系統。從智慧製造的縱向整合,到智能價值鏈的端到端整合,到智能互聯生態系的橫向整合。



當全球化的規則被打破,對台灣的製造業而言,亦是轉守為攻的契機,企業亦將面對部門協作、內外部協同的挑戰,採取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建構快速、敏捷的供應鏈以及後備能力增援,在這一波破壞後重生的價值化重構過程,透過資源重組與組織文化重塑,落實競爭力的基礎。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