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吳欣珊
991
雖然視障人士可以運用導盲犬、手杖與陌生人的協助在路上通行,但是迷路對視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無法判斷距離的狀況下,Google地圖導航對於視障人士的應用效果仍舊有限...
目前的Google地圖導航技術功能越來越強大,因之前的地圖車扎實的紀錄了實體道路的路線,進而完善了地圖的建置,而導航能力除了紀錄完整平面道路、交通工具、搭乘的時間差匹配出最佳到達路線,及時回報的道路狀況也可提醒用路人適時改道或尋求其他交通工具的協助抵達目的地,但這些功能對於視障者或是視力弱的人卻不足以構成方便出行的工具。為什麼?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出外行走或開車時,會依賴視覺產生的三維空間去判斷物件的實際距離,因而能夠理解在地圖上的數字或是導航所播報的「距離500公尺」大概會耗費多少時間抵達,或依照視覺呈現的物品位置,輔佐判斷距離;但視障者失去能夠判斷三維空間的條件,依賴的是聽覺,及導盲杖的敲擊所傳回來的觸覺感受,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路口、上下坡或階梯等等非平面的實體設施。
視障人士對於空間的需求與一般人所使用的狀態不同,主要的先決條件是獨立性及安全性。當行走或需要搭乘大眾運輸時,需要的是避開障礙物,行走安全路線並使用無障礙設施抵達目的地,目前的導航效果主要使用在一般道路上,無法讓行人在行走時提供安全性的指示,若遇上人行道施工或道路施工等臨時性限制,對於視障者來說是較大的阻礙。
現在也有協助視障人士通行的APP,MaplnHood提供個性化導航,讓盲人可獲得潛在障礙物的訊息,包括人行道交通、施工危險、路口有無路障、長椅和飲水機的位置,也提供更精細的功能,避免走樓梯、陡坡或其他對視障人士通行上的障礙設施。
GoodMaps則是以室內導航技術這類的前沿領域為發展前提,開始嘗試為機場、火車站、辦公大樓、商場和醫院等室內空間創建導航工具,使用3D環境測繪技術,探測周圍物體的距離,進而掃描室內建築和空間,創建地圖並上傳雲端系統。任何人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將手機上圖像跟雲上的圖像進行比對,告訴用戶所在位置,都可以在室內空間暢行無阻。
自動行人導航工具和室內導航技術會是未來在設計跟實作時,可以進行開發的前沿領域,室外跟室內對視障者這類使用者來說,技術在識別或引導通過障礙,路徑越精準,在安全性上就能受到一定保障,或許這類型的APP沒有繪製出準確的空間,但可以適時的引導盲人導航,也可以提供推著嬰兒車或拉著大行李箱的人一定協助。
對現在的使用者而言,雖然APP能提供導盲犬或手杖無法做到的事情,但此類APP還無法取代出外必行的導盲杖,若遇上手機沒電或是故障等問題,視障者等於無法行動。對大部分人來說,能維持道路平整或增設無障礙設施,除了對於使用者友善以外,APP的功能可以和大部分的視障工具兼容,才能在實務應用上做到協助視障人士。
未來或許會看到針對視障者更多數位化工具的使用模式,但對使用者來說,能立即性做出輔助或判斷的工具才是能活用的,而如何做到這個立即性,端看未來的科技趨勢發展能否做到這麼細緻的思考了。
內文資料來源: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趨勢再發現
200 Followers
趨勢再發現
20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