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諾防線

2023-07-10

979

大陸同為台韓最主要出口市場,台韓在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同具關鍵性角色,雖然美對中高舉關稅大旗,並祭出高科技產品禁售政策,但嚴格言之,歐美經濟不景氣及大陸產業崛起的進口替代效應,可能也是台韓近年來出口連數月衰退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且伴隨紅色供應鏈崛起,半導體產業幾乎已成為台韓企業抗衡陸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最重要馬其諾防線……

出口占南韓及台灣GDP佔比分別高達近50%及70%,且皆採高科技產業出口導向政策,亦均以大陸為首要出口市場;但自疫後全球經濟解封以來,台、韓卻連陷入兩位數出口衰退危機。

 

今年5月,韓對外出口同比衰退15.2%,不僅出口連八黑甚至連15個月貿易逆差;更讓人關切的是,不僅韓支柱產業半導體芯片出口衰退36.2%,甚至出現31年對大陸的首次貿易差。無獨有偶地,今年1至5月台灣出口一樣呈兩位數衰退、同比下滑16.9%,對大陸出口減幅26.7%;其中,以半導體為首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與視聽產品對大陸出口減幅亦高達16%及25.1%。

 

2003年以來,陸占韓出口比重始終維持25%,並較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高出一倍左右;而陸占台出口比重也高達近四成,並較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高逾二倍以上。

 

受對陸出口衰退影響,陸占台出口比重自2020年最高時的43.8%驟降至今年前五月的35.2%,對美出口占比則首度突破15%,分創20年來同期新低與新高;美占韓出口比重增加速度更為快速,對美出口占比自此前一直維持的12%左右快速拉高至17.9%;在此同時,陸占韓出口比重首度跌破20%關卡來到19.4%,市場因此預期,美國取代大陸成為韓國最大出口市場的那一天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大陸同為台韓最主要出口市場,台韓在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同具關鍵性角色,難怪市場會因台韓出口連數月衰退陷入如下三大迷思:台對陸出口半導體等關鍵電子元件高逾千億美元,因此兩岸貿易依存度高,其實是大陸更需要台灣關鍵電子元件;再者,台出口連數月衰退,肯定是受到近年大陸經濟不景氣與兩岸關係惡化所拖累;最後,陸占半導體出口55%,韓半導體芯片出口衰退四成,肯定是受到美對陸科技產品禁售政策所影響。

 

無可否認地,美對中高舉關稅大旗,並對大陸祭出高科技產品禁售政策,的確會迫使外資想移出大陸並對大陸科技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但嚴格言之,歐美經濟不景氣及大陸產業崛起的進口替代效應,可能也是台韓近年來出口連數月衰退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且伴隨紅色供應鏈崛起,半導體產業幾乎已成為台韓企業抗衡陸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最重要馬其諾防線。

 

 

兩岸經貿依存度高 到底誰依賴誰?

台灣電子業很強所以大陸更需要依賴台灣關鍵電子元件,因此,當貿易戰影響大陸出口、大陸出口拖累大陸經濟,台灣出口貿易自然連帶受到影響;這是台灣金融市場談兩岸議題時,一直以來,最常見也最被市場認同的一種論點;但果真如此,為何自美對中加徵關稅以來,大陸出口出超未見衰退,卻先見外資企業占陸出口比重持續創低。

 

台灣電子業的確很強,大陸科技產業剛發展時也確實需要依賴台灣關鍵電子元件;但受台灣接單、在大陸出口及生產業務形態影響,在大陸從事加工出口貿易的台商,可能才是上千億美元台灣出口大陸關鍵電子元件的最大需求者,也才是兩岸貿易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最重要驅力。

 

也因此,當歐美經濟不景氣、大陸台商出口訂單萎縮時,外資企業占大陸出口比重自然下降、台對大陸出口不衰退難;在此同時,拜出口市場重心已經轉移,以及紅色供應鏈已然崛起的進口替代效應之賜,大陸出口、出超才能在全球經濟不景氣衝擊下依然逆勢小幅成長。

 

 

半導體產業成台韓企業最後馬其諾防線

誠如前述,影響台韓出口連數月衰退,除經濟不景氣外,另一關鍵重要影響因素就是紅色供應鏈崛起所發揮的進口替代效應,依目前資訊看來,除半導體外,陸企在泰半電子關鍵元件領域已紛紛崛起,不僅為大陸帶來貿易順差持續創高效應,甚至衝擊台韓產業全球競爭力、影響台韓出口貿易表現。

 

(一)汽車及面板被陸趕超 韓三駕馬車失速

韓出口商品高度依賴面板、汽車及半導體等三領域,前不久,因陸企寡占七成TFT-LCD全球市占,韓企被迫全面退出;不過一年左右時間,陸企又開始蠶食鯨吞韓企獨占九成以上的OLED市場;去年,韓企以81.3%市占穩坐全球OLED市場第一寶座,而今,Stone Partners預測,今年Q2,京東方等大陸智能手機柔性OLED面板廠合計出貨量占比將高達逾半的50.2%。

 

另自2005年起,韓國連20年排名全球第五大汽生產國,去年汽車出口首超50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但受大陸新能源汽車崛起影響(大陸已躍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及出口國),韓企在大陸市場競爭力日漸式微,以韓最大汽車集團現代汽車為例,2016年在大陸市場年銷113萬輛,去年只剩26萬輛,因此被迫關閉旗下在大陸兩座工廠,嚴重衝擊陸對韓汽車相關零部件進口需求。

 

2022年韓半導體出口55%運往大陸,其中70%用在智能手機;截至目前為止,除長江存儲及合肥長鑫可在記憶體IC發揮些許進口替代效果外,半導體芯片尤其記憶體仍然是韓企在全球最具競爭力領域,也是韓企與陸企抗衡的最後馬其諾防線。

 

(二)慎防台電子業強到只剩半導體

一直以來,因為台積電的優異表現,讓我們始終停留台灣是全球晶圓代工王國、全球資通訊產品生產重鎮的美好記憶中,但似乎忽略,這其間全球科技產業競爭已開始出現一些結構性改變。

 

早在美對中高舉關稅大旗前,台觸控面板產業即已繁華落盡、LED及太陽能產業亦不敵陸企產能快速擴充而節節敗退,接著又有宏達電退出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之列、大陸拿下手機品牌半壁江山、聯想躋身成為全球第一大個人電腦品牌。

 

且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疫情期間陸企並未停下競爭腳步,不僅京東方等陸企齊力拿下七成TFT-LCD全球市占,以致台面板龍頭友達自鼎盛時期的4,800億台幣營收,下滑至目前的2千多億;且正當大陸在OLED及新能源汽車領域趕超日韓、台企卻幾乎完全缺席。

 

就連台灣最引以為傲的Apple供應鏈,鴻海等台企雖持續維持領先優勢,但自2020年起陸企的供應鏈家數已開始超車台企。半導體方面,華為海思曾一度超越聯發科成亞洲第一大IC設計公司、合肥長鑫及長江存儲亦領先台企成全球第四大DRAM及第六大NAND快閃記憶體芯片製造商;所幸,拜美國對中高科技產品禁售及友岸外包政策之賜,台灣才得以跟韓國一樣守住這半導體產業的最後馬其諾防線。


原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219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電子業
半導體產業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