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許家豪
373
白天當帕魯,晚上玩帕魯!
最近「幻獸帕魯」這款當紅遊戲身邊不少朋友都在討論,討論的不是帕魯多像寶X夢,而是帕魯對於職場上的工作倦怠有多寫實!
剛開始玩時,只是不自覺的覺得滿滿的致敬或是抄襲其他遊戲到底好玩在哪裡?但是直到抓回來的帕魯開始因為工作壓力大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職場傷害」,才正要想說要如何展現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好老闆,想上網找找相關的工作分配安排。
沒想到不小心搜尋到許多看似耳熟但又不可思議的「職場PUA雞湯」:
帕魯是玩家捕捉回來的資產,帕魯擅自曠職,是對玩家的不尊重,必須物盡其用,對玩家做出最後的一絲共獻…煮了吧?!?
我瞬間明白為什麼這款遊戲能如此之快的站上風頭,遊戲中的玩家在生活中不也是另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帕魯?儘管帕魯的工作狀態如此寫實,玩家在遊戲中想當當慣老闆就算了,還好現實生活中還是要講人性訴求的!
說點正經的,回想之前看了 Qualtric 的員工工作體驗趨勢報告,當中探討了一些關於促進員工留職率,以及讓員工與企業組織感到有所連結的關鍵因素。而今年總結出來的四大因素之一,是對找回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鼓勵。
還好我們不是真的在帕魯大陸,這份報告公布了一些有趣數據,顯示出追求更好的「平衡」對企業有某些益處。具體而言,在工作/生活平衡取得高分的員工中,有63%願意為企業組織付出更多。此外這個數字的意義背後有許多研究撐腰,顯示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心理健康、效率以及績效表現的正面效應。
人們跟帕魯最大的差別在於,人們需要覺得自己擁有滿足工作和個人需求的自由,工作和生活才會協調穩定。這需要領導階層積極採取行動,也可能需要改善目前的做法,給予員工更大的自主權。
回歸到現實面,我相信大多數的管理者都有意識到一件事:讓員工在自己的工作時程和工作體驗方面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能夠打造一個更成功、更投入的工作團隊(顧能公司的數據證明)。雖說如此,將這個概念應用到實務日常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阻礙。
試著評估你的組織是否有以下七個障礙物狀況:
當員工對企業的目標沒有清晰的了解時,會造成工作優先順序的混亂。這可能需要企業伸手進行調整,進而妨礙自主性。相反,當團隊聚焦於相同、一致的目標和指標時,會激發一種文化,使每個人可以對企業組織進行適度而合理的貢獻。
雖然有些人可能認為程序、SOP會阻礙自主性,但事實上,高效的實務方法和規範正是自主性的基石。因為當員工們遵循高效的工作流程時,同事們會知道誰在什麼時間完成什麼工作;這也可以促進員工之間更大的信任,也能鼓勵他們在符合標準的前提下,靈活地以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方式工作。
企業組織中的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角色,擁有不同的需求和預期成果。想想社會對銀行行員和平面設計師的要求就知道了。通常,行員都需要他們在某些時段中在某處工作;而平面設計師理論上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雖然所謂彈性在這些職業中的具體意義可能不同,但不論是哪種職業,彈性可能都是員工需要的。此外,每個人所追求的平衡可能會受他們偏好的思維/行為偏好影響。企業可以必須了解,同一套方法不可能會適用於所有人,並且也要考慮對不同情況和偏好取向,來進行的員工自主權的擴展,進而促進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有時候,企業做事的方式可能會是自身成功的一種阻礙。先入為主的觀念或認為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可能會讓企業難以信任員工個人的影響力。為了檢視企業是否有這些狀況,管理階層可以試著檢視深藏在企業文化之下的信念、價值觀,找出任何可能影響企業組織的規範、觀念。
在缺乏資訊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開始腦補陰謀論、八卦。雖然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運作,但是開放、透明的溝通絕對可以讓領導者、主管同事們放心減少對他人的「控制欲」。因此,試著思考現在企業內有甚麼樣的溝通管道、系統與實務方法,讓團隊可以分享最新資訊,以及讓團隊成員能夠互相清楚地了解彼此的工作狀態。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下,許多企業為了跟上商業模式的快速變遷,普遍都希望員工可以有更多專業職能,同時對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雖然這很合理,但我建議領導者們思考企業組織現有的工作節奏是否能夠長久維持,還是這只是工作倦怠前的迴光返照。當對員工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且這樣的狀況愈趨常態,企業和員工往往會雙雙翻車。
評估企業組織對於「因應變化」的態度,可以發掘出職場環境靈活度的潛在障礙。某些企業團隊可能抗拒改變,在為了促進員工自主而施行新的企業政策和實務做法時可能會遭遇一些問題。另一方面,有些公司可能也會不斷進行調整。
不論是何者,當外部環境的影響主宰著一個人的職場生活時,要對自己進行適切的控制、管理是較為困難的。在評估企業、團隊的環境時,應該思考如何管理變化,以及成員們可以在哪些事情上自主決定。
在工作上賦予員工更多控制權,已然成為吸引、留住人才的標配。員工往往會很樂意為他們所信仰的企業組織奉獻時間和精力,此外,他們更需要領導者/管理者對他們的工作能力懷抱信任,同時也必須保有他們自己的個人生活。
總歸一句,我們(領導者)必須幫助員工找到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點,在這之上,如果能檢視、消除阻礙職場靈活度的因素和既有觀念,我們將能打造一個成功、充滿熱忱、能夠創造奇蹟的工作團隊。
延伸閱讀:工作倦怠:破壞企業績效的無形寄生蟲職場吸血蟲:工作倦怠
譽耀科學提供「全腦思維偏好諮詢」,結合「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分析,只要 15分鐘就可以快速找出自己大腦先天的設計藍圖和後天的正確使用方式,讓你在人際溝通上、團隊共識裡,把優勢放到最大的槓桿位置。
全腦思維Michael博士
165 Followers
全腦思維Michael博士
16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