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焦慮症解方

2025-04-30

編輯上稿

Vivian Chiu ,

12

這篇文章以顧問STAR的第一人稱視角,描繪一場突如其來的AI數位轉型行動。面對副總裁強勢推動的「四高疫苗接種計畫」(高頻率、高負荷、高知識、高經驗依賴),STAR原本對AI充滿自信,卻也陷入轉型焦慮。隨著AI應用專家Annie進場,從自動出貨、智慧撿貨、組合推薦到經驗萃取,團隊逐步解決流程痛點、提高效率,並將隱性知識轉化為可複製的智慧資產,以實戰案例串起AI落地的四支「疫苗」,展現從焦慮到進化的過程,最終STAR也從顧問成為能傳染轉型思維的「疫苗師」,為企業數位升級注入新可能。

【AI焦慮強制爆發】副總裁的一句話,把我們全公司打進轉型ICU

嗨,我是STAR,全名淑美。身為資訊藍圖顧問,我一直是那種主動學習、愛用新科技的人。理論上,我應該是全公司最不怕AI的那個人。


但這個春天,我卻中了最重的一針——不是確診,是被副總裁強制接種AI疫苗

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例會開到一半,副總忽然「啪」地蓋上筆電,掃視全場,語氣冷靜得像暴風雨前的海面:「這種AI焦慮我自己扛夠久了,現在,換你們來感受一下。」


接著他舉起一張白紙,上頭寫著八個字:

🧬 四高疫苗接種計畫

1️⃣ 高頻率

2️⃣ 高負荷

3️⃣ 高知識

4️⃣ 高經驗依賴


「從今天開始,每個人都要對著這四個節點打進AI。不痛?不可能。但有效。」

全場瞬間靜默。我本來想沈浸在自我探索的世界裡裝死,繼續安靜觀察這場數位風暴。結果副總裁一個眼神掃過來,像是X光掃描,毫不留情地穿透我內心的「偽裝模式」。那一刻我就知道——逃不掉了。


更何況,公司內部早已像走進一場AI萬花筒:資訊長要我們研究ChatGPT、行銷說AI寫腳本、倉儲部想自動排貨……人人都喊AI,但沒人說得出怎麼做。

我們正各說各話,副總裁卻已經拉開戰場。就在我還在想「誰來幫我們打針?」的時候,門打開了。


她走進來——Annie,一位真正做過AI落地、從不說場面話的AI應用專家。

她看了我們一眼,語氣淡淡地說:「AI不是你們的問題,是你們還沒痛到該解決問題。」

從那一刻開始,我才真正明白,AI焦慮不是科技的問題,是進化的邀請。


💉第一針|高頻率的救贖:當出貨變成神經反射

業務流程不是手工藝品,重複就該自動化

我們的出貨作業每天上百張訂單,人工審核、逐一撿貨、列印出貨單…重複操作令人崩潰。

我還在想要不要寫個表單自動化,Annie搖搖頭:「不是自動表單,是流程級神經元重組。」


她設計的方案連接系統與倉儲條碼系統:

  • AI自動檢查訂單類型,自動指派作業模式
  • 撿貨建議系統根據庫存與位置自動規劃順序
  • 自動列印出貨單與貼標同步完成


三週內,出貨效率提升30%,錯單率減半,新人上手時間從三週縮短到三天。


Annie出手|她只花了兩週建模流程,但省下了我們每天五小時

Star覺醒|我才發現,AI不是來挑戰我的專業,而是替我省下無謂的疲勞


💉第二針|高負荷下的智慧搬運:AI讓貨自己找人

與其拚人力,不如導入機器協調神經

倉儲部每天像田徑場,撿貨人員滿場飛,走2萬步只為拿對那一包貨。


Annie皺眉:「這種情況下談數位轉型?你們根本在用人體電池供電。」

她立即展開AI+OT搬運優化方案

  • 撿貨路線由AI依商品位置動態排序,避開重複與繞遠
  • 多單併單撿貨「播種法」引入
  • 掃描PDA整合OCR,自動檢核完成率
  • AGV自動搬運至出貨區,免人推


結果,撿貨效率提升50%,錯誤率大降,員工笑說:「終於不怕上工走到腳底板開花。」


Annie出手|她說AI+OT,不是硬體升級,是智慧注入血肉

Star覺醒|這不是機器取代人,是讓人不再做機器才該做的事


💉第三針|高知識決策不再靠「主管鼻子靈」

用AI把玄學變成邏輯,讓決策透明又精準

業務主管們最常講的口頭禪是:「這種商品搭配,我看過百次,這組合一定賣。」

問題是,新人沒那種「看過百次」的眼睛。結果學不會、猜不準,專業成長卡關。


Annie不看報表,直接用AI模型模擬搭配與轉換率:

  • 根據消費行為與歷史搭配紀錄,提供動態組合建議
  • 即時試算毛利與會員轉化率
  • 建立「搭配建議引擎」,讓每個人都能做出準確組合


結果,銷售搭配組合優化後,轉換率成長10%,毛利提升8%。


Annie出手|她把主管的經驗,拆成可以學的模型

Star覺醒|我終於懂,AI不是取代專家,是把專業變成可教、可傳、可複製的資產


💉第四針|高經驗依賴的終結:讓老鳥經驗不再被埋藏

資深不是「不能說的祕密」,是「可以打包的智慧」

會員經營一直是老前輩主導,從推播時間、文案內容到客群篩選,全靠她多年經驗。但新手根本學不來、也複製不了。


Annie點出重點:「這不是經驗不可複製,而是你們從沒把它標註下來。」

她設計AI會員模組:

  • 自動分類會員LTV與活動參與狀況
  • 分群推播建議與回購預測
  • 文案建議引擎協助新手快速輸出個人化訊息


導入後,開信率從5%變30%,再購率提升25%。更重要的是——老鳥開始帶新人的信心回來了。


Annie出手|她說:「讓經驗說話,不靠講,也不用猜。」

Star覺醒|原來經驗,只是缺了語言;AI就是那個翻譯者


🧬結語|真正的AI抗體,是從痛點中打出來的

焦慮不是壞事,它是你還沒進化的證明

副總當初那句話一直留在我心裡:「這四針會痛,但會記得怎麼進化。」


Annie沒有用絢爛的Demo吸引我們,她做的是把痛點轉成模型,讓我們每一滴焦慮都值回票價。


我不再是那個只會焦慮的顧問,而是會設計流程、協助轉型、解構痛點、分享藍圖的轉型疫苗師


焦慮是提醒你:該動手進化了。而真正的AI實踐,就是從會痛的地方,開始打針。


⭐ STAR的落地筆記:四高對AI焦慮症地圖


副總裁金句還在我心裡迴盪:

「從痛點出發,讓AI幫你補位,而不是取代你。」

現在的我,真的⋯變異了。而我正把這種進化,傳染給更多人。

註:ICU全名—Intensive Care Unit


延伸閱讀

>>加劇的AI焦慮症

>>我眼中的高階AI症候群患者


流通全視界

2,680 Followers

流通產業是人流、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匯集、聯集與交集,我們都生存、體驗、感受在其中,每個變化都影響著你我的生活模式,此時此刻開啟您的視界與視野與這時代一起與時俱進。

AI帶來的影響

加劇的AI焦慮症

AI正快速的改變職場生態與人際互動方式,年輕同事善用生成式AI高效產出方案,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

知識主題
AI科技新知
AI企業應用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