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36
在全渠道數智時代,企業必須重塑會員營銷策略,並結合AI數位員工提升總部運營效率,同時透過高效儲運驅動倉儲轉型,來解決訂單履約瓶頸。分場活動分為三大部份:一、全渠道數智服務—如何打通線上線下會員數據,構建精準推薦與關係經營;二、AI數位員工—在重複性與複雜的後台流程中,導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與智能助手,實現人機協同、決策加速;三、高效儲運—運用智能倉儲、動態排單與路徑優化,縮短揀貨時間、提升出貨準確度。透過實際案例與數據分析,展現三大策略如何互相支撐,幫助企業在缺工環境下保持增長動能、降低成本並提升客戶體驗。
隨著數位轉型與消費者對即時、個性化服務需求的快速攀升,零售與流通企業面臨三大挑戰:如何精準觸達並留住會員?如何在有限人力下保持總部運營順暢?以及如何確保訂單從下單到出貨的全流程效率?本篇將從「全渠道數智服務」、「AI數位員工」與「高效儲運」三大面向,分段解析企業可落地的解法,並藉由案例展示顯著效益。
當前多數零售集團同時經營實體門店、電商平台與社群渠道,但數據常孤島化,難以形成完整會員畫像,企業應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台,將CRM、POS、電商、行動App等各端會員行為、偏好、交易記錄彙聚,結合第三方開放資料(如位置、興趣標籤),綜覽360°會員輪廓,如此才能在適當時間、透過適當管道,推送最契合的商品或服務推薦。
在擁有高維度會員畫像後,運用機器學習模型做動態分群:依消費頻次、客單價、商品偏好、瀏覽行為等特徵,將會員分為潛客、活躍客、回流客與流失邊緣客等,針對不同分群,設計差異化的營銷策略,例如對潛客推出低門檻試用包,對活躍客提供專屬折扣碼、邀約新品預覽,對回流客發送補貨提醒或生日禮遇,有效提升轉化率與留存率。
打通線上線下會員旅程,當會員在門店刷卡或掃碼時,系統可即時觸發私域社群推播,例如推送同品類新品推薦或組合優惠券;線上下單後,透過App推播提醒門店自提或配送進度;若會員長期未活躍,則可透過自動化郵件/簡訊喚醒,並在社群打造話題互動,如直播導購、聯名快閃等,打造無縫體驗,深化品牌黏性。
在後台對帳、開票、報表、供應商結算等高頻且規則明確的作業場景,導入RPA機器人可實現全年無休執行,以「門店對帳」為例,機器人自動抓取POS系統交易匯總、電子支付金流報表,進行匹配與差異分析,並將對帳結果上傳至ERP,整體流程從過去每週20小時縮短至不到8小時,人力成本下降60%以上。
當資料量擴增到千萬級訂單或複雜的庫存狀態時,光靠人工分析需耗費大量人力,且易受主觀因素影響。此時,可引入AI分析平台,透過時序資料預測需求波動、庫存補貨點優化與異常訂單偵測,將分析結果以儀表板呈現,讓決策者只需點擊即可掌握全局,人機協同下,決策速度提升3倍,錯誤率降低70%。
為了降低技術門檻,許多企業正在測試內部「AI秘書」或「智能助理」,員工可透過自然語言輸入需求,如「列出上週門店A、B兩家各品類銷售Top10」、「查詢本月庫存預警商品」,系統立刻調用後端API並生成圖表報告。這類應用顯著減少IT部門負擔,同時提高跨部門協作效率。
揀貨員在倉內走動所佔時間往往高達整體作業成本的40%。透過智能揀貨系統,結合最佳路徑演算與可視化指引,能將平均揀貨路徑縮短25%、每人日均處理訂單數提升35%,同時,車載容積規劃與批次波次排程,可讓多筆訂單在同一趟揀貨中一併完成,最大化作業密度。
傳統排單依賴人工制定波次規則,難以快速應對訂單高峰或品項結構變化,智能排單引擎根據當前訂單量、商品儲位、庫存狀態,自動生成最優波次,並可隨時根據新訂單進行再調度,將排單人力需求與等待時間降至最低。
借助RFID、條碼與現場IoT感測器,倉儲全流程從收貨、上架、揀貨、打包到出貨都可被即時監控,系統儀表板可展示關鍵數據(揀貨正確率、單位時間處理量、新人上手時長等),並為主管提供異常警示,案例顯示,引入後揀貨正確率從95.2%提升至97.4%,新人培訓時間從5天縮短至1天,訓練成本減少80%。
全渠道數智服務、AI數位員工與高效儲運三大策略,彼此互為支撐:精準營銷帶動訂單增長,AI自動化釋放總部資源,智能倉儲確保履約效率,面對缺工與市場競爭,唯有同步推進這三大面向,才能在有限人力下持續提升營收、降低成本,並為消費者提供超越期待的購物體驗,企業數位化轉型,正是從會員、總部到倉儲的全鏈路重構,開創流通業營利的新方程式。
觀看完整內容請下載附件簡報
流通全視界
2,705 Followers
AI賦能
趨勢迎變局,AI將使ERP走向戰略核心
AI賦能,ERP可以從語意理解、預測分析到流程自動化,更是串聯與驅動決策的關鍵中樞
流通全視界
2,70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