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警衛上線!從CES看見台灣AI科技搶進智慧城市未來版圖

2025-04-18

198

2025 CES再度成為全球科技焦點,AI技術應用百花齊放,其中台灣開發的虛擬警衛也成為討論話題之一。結合影像與語音辨識的虛擬角色,正在改變傳統保全樣貌,也透露出智慧城市建設的新走向──當AI成為基礎設施的一環,科技如何走進我們的生活?

AI不再只是螢幕裡的工具,虛擬警衛正式登場

2025年初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依舊是科技圈的年度焦點。除了可穿戴裝置、電動車、生成式AI等熱門話題之外,有一個來自台灣的應用也悄悄吸引了現場目光——AI虛擬警衛。

這項由台灣團隊開發的虛擬警衛,結合了影像辨識、語音互動、語音合成與類3D投影技術,模擬出一位「可以說話、能監控」的虛擬角色。與其說是保全人員的替代,不如說是一種結合助理、接待、即時應變與監控系統的AI介面。在今年3月的台灣智慧城市展首次亮相後,隨即登上國際舞台,成為觀察智慧城市應用趨勢的切入點。



從效率工具到場域角色,AI正改變人機互動想像

我們常談AI進入職場,講的是自動化、效率與人力成本。但當AI不再只是電腦螢幕上的輔助工具,而是以虛擬角色的形式站在大樓入口、商場門口與我們對話時,那種真實感與想像力的衝擊,是完全不同層次的體驗。

這也讓人重新思考:未來我們面對AI,不只是點擊或語音指令,而是更自然的互動與合作。虛擬警衛的存在,為這種未來人機共處的場景提供了一種實驗性解法。


智慧城市不只是「裝設備」,而是「整合服務」

虛擬警衛的出現也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轉變:城市基礎設施正在從「硬體建設」逐漸轉向「系統整合」。這款AI警衛不只是單一功能的設備,而是一套可連接門禁、通報、訪客登記、緊急應變、遠端監控等功能的智慧平台。

對城市管理者來說,這代表著不只是節省人力或提升效率,更是如何讓城市在有限資源下,提供更即時、個人化且彈性的服務體驗。


台灣的AI應用實力,從生活場景出發

從這樣的案例中,我們也看見台灣在智慧應用領域的潛力:在全球還多聚焦於AI大模型與硬體晶片時,台灣的強項反而是場域導入、服務整合與現場問題解決。

這類實用導向的AI應用,或許不如矽谷的技術突破來得光芒四射,但卻是真正能在城市生活中「站得住腳」的創新。這正是台灣在國際智慧城市發展中,值得被看見的一塊拼圖。


AI貼近人群的那一刻,才是智慧城市真正的開始

智慧城市的未來,或許不只是關於更炫的科技,而是當AI真正貼近我們的日常——從車站到社區大樓、從保全到接待,甚至主動跟你打聲招呼。那一刻,我們不再是科技的使用者,而是共存者。

AI虛擬警衛只是起點,背後真正值得觀察的,是一種讓科技貼近人性的嘗試。而這樣的嘗試,也許正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智慧城市走向。

AI趨勢百寶箱

207 Followers

最新資訊+工具一籮筐,盡在AI趨勢百寶箱
知識主題
資安管理
AI科技新知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