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害不可逆,如何運用韌性科技調適?

2025-10-31

頻道主

黃正傑

47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洪水、野火、熱浪、寒冷以至於引發的缺電、缺料、原物料上漲、供應中斷、供貨不正常等事件已經成為新的常態。面對氣候變遷,不只要思考減緩還要重視調適。氣候韌性科技可以協助綜整風險、減少衝擊、彈性回應,本文帶您一窺究竟。

韌性科技調適氣候變遷影響

氣候變遷的影響已在周遭隨時可見∶被消失的春秋兩季;忽然間的致災性大雨。現在,國際間不僅關心氣候變遷的減緩策略(Mitigation),更重視如何調適(Adaptation)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4年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 2024>>指出,未來10年內,發生最大的風險挑戰就是極端氣候,包含:熱浪、極端寒冷、水災、野火等。再加上科技引起的假訊息、資安威脅以及地緣政治等,世界風險事件錯綜複雜的連結,成為個人、企業、社會、國家所面臨的複雜情勢。


事實上,2024年,全球發生了數十起的極端氣候異常,據聯合國預估,2030年每年會有超過560起的極端氣候。根據預估,2000-2004年的極端氣候損失約為1,490美元、2020-2024年的極端氣候損失高達4,350億美元,損失成長三倍。



圖、極端氣候的損失

(資料來源: WEF)


以此,「韌性」成為氣候變遷領域、ESG或綠色金融中的一個新名詞。「韌性」主要在於減輕氣候變遷對企業影響的投資,或者也被稱為「適應性融資」或「轉型融資」。因為,資本市場認識到在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狀況中,投資適應性和韌性相關的融資帶來更高回報。


協助調適氣候變遷的科技投資自然也成為一個新思考方向。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5年發表的<<氣候調適: 運用科技力量解決價值鏈>>的報告指出,企業應思考無人機、物聯網、AI、AR/VR等科技,協助在各個階段的調適:


  • 綜整風險與(機會): 企業韌性的初始階段是辨識可能風險或者機會。例如: 運用無人機蒐集橋梁、房屋可能損害;物聯網監測野火的發生可能性。進一步,運用AI分析天氣災損、氣候變遷或風險分析模型。也可以利用生成式AI、數位孿生進行複雜的人、實體資產、氣候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的風險分析模擬與調適建議。


  • 建立韌性以減少衝擊: 運用科技可以建立科技的韌性能力,以提早準備,減少災損的衝擊。例如: 利用物聯網預警系統提早警示設備、資產的損害;利用AI最佳化供應鏈、運籌路徑調整;運用AI進行最佳化產品設計等。


  • 彈性回應衝擊: 當淹水、乾旱等氣候異常影響到企業後,可以快速地調整回應。例如: 利用無人機搜索與救援災損狀況、利用AI建議設備資產的回復方式等。


行業氣候韌性科技的應用

WEF報告從代表自然資源、資產、營運流程的食品、能源、製造行業分析氣候韌性科技應用方向∶

  • 食品: 氣候異常將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配送以及零售與客戶端的波動。例如∶前幾年歐洲天氣極端乾旱,造成農作物估死、河流水位低無法配送農產品及造成糧食缺乏等。氣候韌性科技可以協助精準農作、產銷協作平台、食物安全追溯平台、垂直農場等。


  • 能源: 氣候異常對於能源的影響,包含能源短缺、再生能源、能源配送與儲存設施損壞以及能源供應不穩造成終端用戶的產品或製造過程異常。氣候韌性科技可以協助進行發電設備的監視與預警、天氣異常的監視、即時需量管理、設備預防式管理以避免耗能、電力持續供應管理等。


  • 製造業: 氣候異常可能影響金屬、塑料、紡織等原料與元件製造,也可能因為原料短缺、電力吃緊、設備損壞等造成生產中斷。天氣異常引起物流運籌的時間延遲、原料或貨品損壞等。氣候韌性科技可以協助進行供應鏈風險分析、預測性維修、能源最佳化等管理。


企業應該怎麼做?

  • 思考韌性為轉型一環: 企業應該把營運韌性納入營運數位轉型的一環。企業在思考提升效率、生產力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適應供應鏈斷鏈、供電吃警、設備異常、天氣異常等造成營運中斷的影響。


  • 辨識不同科技的協助方向:辨識不同科技對於營運韌性的影響,例如:利用機聯網即時預警設備異常、設備工業APP快速檢視設備稼動率狀況、能源需量AI預警分析時間電價以轉移耗電風險、生成式AI助理模擬關稅影響衝擊等。


  • 從局部效益擴及整體營運流程: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應將焦點放在關鍵的營運風險上進行改善,再逐步擴展到更大流程。例如:對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來說,原物料的上漲、供應鏈的供貨斷鏈、節節上漲的電價都是氣候變遷帶來影響,應從這些局部關鍵點運用韌性科技協助改善。


  • 參與知識聚會與組成合作生態: 錯綜複雜的氣候風險、地緣政治、關稅、資安等事件已經不是單一中小企業可以獨自處理。建議能參加更多會計、管理顧問、數位服務廠商相關議題研討會、知識聚會或上下游合作等以提升科技、營運韌性能力。


小結

氣候變遷不是遙遠的危機,而是每天正在發生的挑戰。

極端天氣頻率飆升、供應鏈斷鏈、能源吃緊,

讓「韌性科技調適」成為企業永續轉型的新關鍵。

WEF提醒我們:未來十年的最大風險就是氣候異常,

而科技正是打造企業韌性的核心工具。

企業若想在不確定中站穩腳步,必須:

1️⃣ 把風險辨識變成決策能力 ——

用無人機、IoT、AI分析氣候與供應鏈風險,提早預警。

2️⃣ 把科技投資轉為營運韌性 ——

導入AI最佳化供應鏈與能源管理,減少災損衝擊。

3️⃣ 從局部修補走向整體調適 ——

先解決原料、電力、物流等關鍵痛點,再擴展全流程。

4️⃣ 把韌性思維融入數位轉型 ——

讓組織在面對氣候、地緣、資安多重風險時,依然能持續運作。

換句話說,現在不是「氣候韌性要不要投資」的問題,

而是「怎麼投資,才能讓企業更穩、更強、更久。


科技轉角巷

1,395 Followers

別再怕科技了!! 現在的智慧科技,不是躺在NASA實驗室的龐然大物,而是隱藏在你我的生活周遭。科技轉角巷,帶您一齊挖掘創新科技、感受科技意義並在脈絡底下遇見智慧應用。
知識主題
能源管理
AI科技新知
永續治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