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黃正傑
47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洪水、野火、熱浪、寒冷以至於引發的缺電、缺料、原物料上漲、供應中斷、供貨不正常等事件已經成為新的常態。面對氣候變遷,不只要思考減緩還要重視調適。氣候韌性科技可以協助綜整風險、減少衝擊、彈性回應,本文帶您一窺究竟。
氣候變遷的影響已在周遭隨時可見∶被消失的春秋兩季;忽然間的致災性大雨。現在,國際間不僅關心氣候變遷的減緩策略(Mitigation),更重視如何調適(Adaptation)。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4年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 2024>>指出,未來10年內,發生最大的風險挑戰就是極端氣候,包含:熱浪、極端寒冷、水災、野火等。再加上科技引起的假訊息、資安威脅以及地緣政治等,世界風險事件錯綜複雜的連結,成為個人、企業、社會、國家所面臨的複雜情勢。
事實上,2024年,全球發生了數十起的極端氣候異常,據聯合國預估,2030年每年會有超過560起的極端氣候。根據預估,2000-2004年的極端氣候損失約為1,490美元、2020-2024年的極端氣候損失高達4,350億美元,損失成長三倍。

圖、極端氣候的損失
(資料來源: WEF)
以此,「韌性」成為氣候變遷領域、ESG或綠色金融中的一個新名詞。「韌性」主要在於減輕氣候變遷對企業影響的投資,或者也被稱為「適應性融資」或「轉型融資」。因為,資本市場認識到在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狀況中,投資適應性和韌性相關的融資帶來更高回報。
協助調適氣候變遷的科技投資自然也成為一個新思考方向。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5年發表的<<氣候調適: 運用科技力量解決價值鏈>>的報告指出,企業應思考無人機、物聯網、AI、AR/VR等科技,協助在各個階段的調適:
WEF報告從代表自然資源、資產、營運流程的食品、能源、製造行業分析氣候韌性科技應用方向∶
氣候變遷不是遙遠的危機,而是每天正在發生的挑戰。
極端天氣頻率飆升、供應鏈斷鏈、能源吃緊,
讓「韌性科技調適」成為企業永續轉型的新關鍵。
WEF提醒我們:未來十年的最大風險就是氣候異常,
而科技正是打造企業韌性的核心工具。
企業若想在不確定中站穩腳步,必須:
1️⃣ 把風險辨識變成決策能力 ——
用無人機、IoT、AI分析氣候與供應鏈風險,提早預警。
2️⃣ 把科技投資轉為營運韌性 ——
導入AI最佳化供應鏈與能源管理,減少災損衝擊。
3️⃣ 從局部修補走向整體調適 ——
先解決原料、電力、物流等關鍵痛點,再擴展全流程。
4️⃣ 把韌性思維融入數位轉型 ——
讓組織在面對氣候、地緣、資安多重風險時,依然能持續運作。
換句話說,現在不是「氣候韌性要不要投資」的問題,
而是「怎麼投資,才能讓企業更穩、更強、更久。」
科技轉角巷
1,395 Followers
延伸閱讀
科技轉角巷
1,39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