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陳昭妤
170
ESG浪潮席捲全球產業,傳統製造業總被認為難以加入低碳行列,但位於南台灣的波爾澌工業,卻用數據與科技顛覆眾人對傳產的想像,把「看不見的電」化為「看得懂的錢」。
南台灣堪稱扣件重鎮,在這個大型聚落裡,每天有數千萬顆螺絲、螺帽被製造出來,出口到世界各地。這些看似微小的零件,卻是不可或缺的「工業之米」,默默支撐全球汽車、電子、航太產業。
但近年,這個長期支撐著台灣出口的隱形冠軍產業,卻被關稅、缺工、原物料高漲等多重挑戰,壓得喘不過氣。
波爾澌工業以客製化車用扣件為主力,歐美客戶是大宗,總經理王裕召對這些危機特別有感,「尤其是缺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培訓,卻沒辦法做到留才、育才。」
內部有人才缺口,外部還頂著國際壓力。
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自2023年起,要求輸歐產品必須提供完整的碳排數據,扣件業成為首批受影響的產業之一。對業者而言,碳盤查與節能減碳已不再是選擇,而是生存必要條件。
面對一波接一波的外界衝擊,王裕召沒有退縮,反而選擇在風暴中踏出轉型第一步。「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人力做不到,就讓科技代勞。」而真正點燃這場改造的火種,竟是來自「養雞場」的震撼教育!

波爾澌工業由王裕召創立,他待過知名電子、零組件大廠,在扣件產業20多年。「我雖然讀機械,但其實沒有真的在現場操作。怎麼跟師傅溝通、怎麼掌握技術細節,都得重新學起。」
他形容,創業初期的工廠可說是亂七八糟,管理效率也始終難以提升。生管人員每天拿著表格逐台抄產量,數據卻依然落後,決策永遠慢半拍。
「最誇張的是,有幾次收到電費帳單,竟然比上個月多了兩三萬,但到底哪裡出問題,沒有人知道。」
更讓王裕召挫折的,是自家工廠大大落後其他產業。「連養雞場的技術都比我們先進,讓我很震撼。」當時,電子業已能自動回報機台數據,甚至養雞場都用感測器計算雞蛋數量,波爾澌卻還在靠人力抄表。
效率低落只是問題之一,波爾澌因九成產品外銷歐美市場,歐洲客戶嚴格要求碳排放數據,但僅靠電費帳單推估,既不透明也缺乏公信力。對出口導向的扣件廠而言,可說是致命硬傷。

於是2019年,王裕召在經過多方研究後,決定和鼎新數智合作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讓工廠數據「也能說人話」。
鼎新團隊先針對生產與製造流程,進行全面盤點與優化,將各項設備採集出來的數據彼此串接,且能追溯,讓後續的能管系統達到最大效益。
王裕召分享,最大的收穫是監控數據的便利性:「機台一有異常,就會跳紅色警示,就算我們不在廠區內,也能立刻派人處理,爭取時間。」
同時,系統可即時掌握產量、完整收集能源與機台數據,並連結工單進度。透過工單的耗電排序,直接分析出高耗電料件和製程。鼎新顧問說,僅僅是這個功能,通常就能為工廠降低大約3%用電量。
不同於傳統能管系統只顯示電流、電壓、功率等專業數值,鼎新的EMS將耗能直接換算為「成本」,系統還會自動比對台電各時段電價,一眼就能看懂每台機器、每個產品實際花費,即時抓出異常。
王裕召回憶,第一個抓到的「吃電怪獸」是一台二手空壓機,數據顯示夜間閒置時仍持續耗電。「報表跑出來後才知道,光是這台機器,每個月就多花我們超過一萬塊。」王裕召苦笑著說。
在換上較低馬力的空壓機後,單月立刻省下一萬三千元,「原來數據不只是拿來看的,還能幫我們省下真金白銀。」

在生產排程上,也帶來革命性改變。過往訂單進度只能仰賴生管經驗,誤差常高達數日。如今系統以「小時」精準計算產能,員工透過手機,就能隨時查看各機台狀態。
派工亦然,「以前是以生管的『經驗』派工,現在則是系統的『數據』在排程。」系統還能自動分配訂單到合適的機台。
但最關鍵的改變,還是碳排數據的精準度全面提升。過去以電費帳單平均攤提,常導致低耗能產品被高估碳排量。現在,每張工單的耗電量都能直接對應特定機台與產品,數據透明且可追溯,大幅提升碳數據的可信度。
「當客戶問我們各產品的碳排量時,我不需要再解釋半天,只要打開系統給他們看就好。」數位化後的精確度,讓波爾澌在面對歐洲客戶時更有競爭力。
「現在不做數位轉型,未來要做的只會更多。」
私下經常參加馬拉松的王裕召,習慣在起跑前就做足準備,用耐力拉出優勢。面對ESG浪潮及多變的國際局勢,他相信,波爾澌在許多方面都比競爭對手更早佈局。
他也計畫未來結合AI工具輔助決策,例如調整排程以降低整體排碳,或預測設備健康度、提前提醒維修,避免突發停機。未來三到五年,持續推動IT與OT的深度融合,期望能打造出更智慧、更低碳的工廠,成為傳產轉型的新典範。
企業ESG教戰手冊
2,637 Followers
企業ESG教戰手冊
2,63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