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跟你解約!請問是該主張解除契約還是終止契約呢?

2025-10-17

36

在商業往來或日常生活中,當一段合作關係需要退場結束時,「解除契約」和「終止契約」是最常被提及的兩種方式。雖然在口語上,我們常會將兩者混用統稱為「解約」,然而在法律上,這兩個方式帶來的後果與差異,可是天差地別,將直接影響您的權益喔!

解除契約和終止契約,前者是要求「從頭到尾不算數,全部退回」,後者是「到今天為止前算數,往後停止」。在決定契約關係結束時,究竟要選擇解除契約還是終止契約,才不會讓自己金錢和權益受損呢?以下將為大家進行詳盡的介紹。




一、解除契約會發生什麼事?

解除契約的效力是溯及既往的,將已經成立的契約視為自始無效,彷彿雙方從來沒有簽過這份合約。而既然契約從未存在,雙方就產生「回復原狀」的義務,彼此要把對方給予的金錢、物品等全部都還回去,以恢復到簽約前的狀態,如同把影片的播放鍵拉回原點,抹除所有合作或交易的紀錄。




二、終止契約會發生什麼事?

終止契約的效力是往後才失效的,也就是說,在確定終止之前雙方的契約關係和已發生的權利義務仍是有效的,只是從終止的那一刻起,雙方不再受契約的約束。因此,只需結清終止日當下尚未完成的部分,對於終止日以前,已完成的工作或已交付的金錢,不能要求返還,如同將影片按下停止鍵,故事不再繼續,但已播放的內容仍然存在。




三、想要契約退場結束,該主張解除契約還是終止契約呢?

原則上,當契約具有根本性的瑕疵,或標的物具有一次性交付的性質,則可以主張「解除契約」,買方可主張退回貨品,並將貨款取回,常見例如:受詐欺所簽署的契約、買賣契約等;當契約的具有持續性關係的特質,且已使用或交付的服務的性質是無法退回時,會以主張終止契約的方式進行,常見例如:房屋租賃、電信租約、僱傭契約等。


然而,如果雙方於契約上已有明定以「解除契約」或「終止契約」處理時,則應以雙方約定的方式進行。例如:於買賣契約中有「如因可歸責甲方事由遲延付款逾十四日,乙方得終止本契約,且甲方先前已支付之款項不予退還。」條款時,在這個約定下,即使買賣契約的性質依法律規定接近「解除契約」,但因為該條款寫了「終止」,如買方因有可歸責的事由遲延付款十四日,則此時賣方可以終止契約作為主張,不需要退還已收到的款項,只需要停止供貨即可。


由此可知,無論是在契約結束退場時進行主張,或於契約擬定時條款的設計,「解除契約」或「終止契約」的法律效力及對應的權利義務,可是天壤之別,並且決定您的權益能否完整受到保障!


結語

了解「解除契約」和「終止契約」的法律效果和差異後,不僅有助於遇到爭議時,可以更準確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且在擬定或簽訂契約之前,亦能預先進行風險規劃,避免踩雷,讓商業交易或日常生活的法律權益都能更添一層保障和安心喔!


#解除契約 #終止契約 #法律風險 #權益

解憂理法廳

121 Followers

生命從睜眼至閉眼,全部充斥著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法律問題。 解憂理法廳提供您相關的法律知識和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您更好地瞭解和應對法律問題。無論是您是代表個人還是企業,希望都透過本頻道更理解法律和防範風險,以此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權益。
知識主題
經營管理
財務管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