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達成率無法提高,請回過頭檢視這些問題

2022-02-07

3.5k

生產時會有相對應的工單,每個工單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並結單,不管是結單前的達成率,或是結單後的產品不良率,甚至是最不希望發生的報廢率,都要在工單結束後一一檢視。但如果達成率不高,檢討數字時要確認一下這3個問題...

一個工單開啟,達成率是檢視產品在時限內是否能準時完成的指標,不良率跟報廢率則是檢視產品在製作過程中,產品的品質優良程度如何。完成訂單並不是做出需要的產量即可,如果不良率或報廢率偏高,小則公司毛利損失,大則被客戶退單,損及公司名譽,得不償失。

 

1. 人員-操作手法是否正確?

這跟sop,以及工廠產線內的操作人員是否為老手有關。sop一般會制訂一個標準,比如料件放置的方式,治具或模具如何擺放,上頭清潔狀態等等,通常會要求就表示這些方法及動作都已經過驗證,確保生產時對產品的良率影響最低,沒有遵守sop的做法有可能造成產品的表面損壞,甚至嚴重瑕疵產生報廢。


人員的部分,老手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業方法,可能在sop尚未制定出來之前就已用這種操作法維持一段時日了,但若有新增機台或加工流程有所變動的話,老手堅持自己的作業方式可能會有良率上的風險,這時溝通協調請老師傅改變一下手法,也是必要的執行項目。若是原先就仰賴老師傅的經驗,則也需要多找人手學習並重做新的sop,以確保最後良品達成率符合所需,未來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傳承老師傅的經驗,也是製造業的必備課題。

 




2. 設備-是否都做完了檢查及檢測?

每個工廠所做的加工不太一樣,有的工廠較單純,只做固定一種料件的加工,這種狀況較易處理,定期維護就能達到檢測需求;但若一條產線經常做不同種類料件加工,需經常性調整機台的話,設備工程師需要常態檢查,尤其要熟知當次工單要做的料件類型,設備或機台沒有做好檢查就上線的話,會造成物料不必要的損耗。


有些機具在維修後,也要確認是否有造成料件瑕疵的問題,例如切割機械的刀具打磨,或是雷雕機沒做好定位設定等等,這些都是造成不良品或報廢品出現的因素。另外,有些設備是因使用久了自然耗損,若是設備老化的問題,就得回到原廠評估是否更換零配件,或到主軸全數更新,生產機台的備料壽命也是平常需要點檢及維護的項目之一,除了讓作業流程速度改善,也是影響達成率的關鍵要素。

 

3. 模具-有沒有造成瑕疵的因素?

模具跟治具雖說是不同種類的物件,但都是協助成型固定所設計出來的道具,使同一個機台只更換模具或治具,就做到生產不同零件或物件的需求。治具的部分主要看設計,設計良好就能完全固定住組裝產品,在不傷害零件品的情況下執行組裝,但沒設計好連夾斷組裝品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但生產的不管是塑料或是機加工,仰賴的就是模具成型,模具為了耐高溫,普遍使用鋼或鐵類的材質製作,就得注意模具內部是否符合料件形狀,通常新完成或是剛維修回來的模具較容易造成瑕疵。新作的模具常出現的是邊角太過銳利,導致做出來的成品看得到模具痕跡;維修回來的模具則是位置可能有些許偏移,導致成品做出來的誤差值不到容許範圍內而造成瑕疵。

 

以上3點是協助管理者在進行生產前可以先行處理並排除的事項,畢竟瑕疵狀況一旦造成,後續要維修成品的心力時間可能花不只十倍,不能維修的報廢品則會傷害公司毛利。前置作業如能好好執行,至少在後續的維護管理,及數據統計上都會讓管理者比較方便整理歸納,最終的工單達成率也能如預期交差,進而為公司爭取更多生意。

 

製造搜查線

95 Followers

用淺白的話語明瞭工廠,用輕鬆的角度閱讀製造,體會小品的角度來了解數位化的現在可以如何影響製造業的未來,搜查各式各樣的線索,讓你從小細節見到製造業不同角度的端倪。
知識主題
刀模治具管理
經營管理
溯源/品質管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