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暨零組件業

遲遲未解的塞港,塞住的是誰的命脈?

各大港口先前因為疫情導致人手不足的塞車情況遲遲未解,即使航運加速,在疫情趨緩後開啟港口24小時不間斷運作依舊無法消化,是哪個環節失靈導致全球物流大塞車,進而影響到你我的生活周遭?

吳欣珊

吳欣珊

563

・2022/02/24

在這段時間持續不斷且越趨嚴重的塞港事件前,提到貨船大家可能會先想到在2021年3月擱淺在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旁,那個小小怪手孤獨又努力挖掘的身影(當時真的是全世界焦點),但那次長賜號擱淺了六天才脫困,大多貨船又仰賴此運河通行,在只能等待或是繞道而行的情況下,全球供應鏈的供給遭受巨大影響。那段時間的疫情狀況沒有緩和,導致原先因為疫情而遭受停工跟缺料等經濟損失的企業雪上加霜。

 

長賜號是導致後續塞港惡化的因素之一,但追根究底的原因是什麼?

 

疫情中的需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在初始沒有任何有效藥物的狀態下,各國只能使用最強制的封城、關閉公共場所及封鎖邊境等措施限制社交接觸,人們被限制行動的狀態下,購買及交通運輸需求都大幅減少,油價掉到低點,航空公司停飛大部分客運航班,車商賣不出車只能選擇減少購買晶片,降低產能。人們在這段時間維持最低活動量的飲食採買,足不出戶。但因為疫情而開始的WFH推升了筆電和其周邊硬體需求,不僅是零售通路銷到沒有庫存,網路視訊的需求也同時推升了相關科技業大廠的訂單量,筆電跟網路server供不應求。

 

陸上及海上運輸的運載量沒有下降,但是疫情生活中依舊有必需品的採買需求,且大多仰賴網路訂購並配送到府。物流公司卻因為疫情爆發,員工可能被感染而無法回到工作崗位上,封城的情況下也導致招工困難,有人手不足的壓力,這是船運公司及物流在疫情爆發初期所面臨到的困境。

 

物流需求的暴增

在長賜號事件之前其實就已經開始有港口貨物消化不良的問題,但在事件發生後,原本在港口跟在物流端吃緊的人力,因為同時到來的大量貨櫃而使狀況更加窘迫,這個問題也就開始浮到水面上。但塞港會這麼嚴重,除了人力問題外,另外還有消費者在後疫情時代大量反彈的消費量。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遊玩或品嘗美食的狀態下,大部份消費者把金錢轉化為物質需求大肆採買。2021下半年,疫情趨向緩和,經濟大有復甦之勢,適逢歐美國家的節慶時間,購買量有增無減,爆滿的貨量使塞港問題更加嚴重。疫情緩和後並沒有讓人手更好招募,每間企業都在缺工,即使延長了港口運作時間,但人手也不足以讓塞港問題在短時間內緩解。

 

買了卻拿不到手的現況

塞港這部分不只是影響到零售業,製造業同樣有苦說不出。滿手訂單卻苦等不到原料,人手也沒有多到可以應付爆炸的單量,還得時時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政策改變等問題。汽車業在先前為了應付疫情時的銷售難題,而選擇取消晶片訂單的苦果,也只能在後疫情時代到來之時默默吞下,車商在苦等晶片的同時,最末端的消費者卻遲遲等不到已經交付金額的交車期。

 

通膨的狀態也在塞港這段期間同步浮現,需求遠大於供給的情況下,除了原先運送的貨櫃價格上漲以外,油廠因為疫情減產之後,面對後疫情時代運輸的大量需求,人手不足無法提升產能,油價開始節節高升,也使得運輸貨櫃的價位不斷上調。

 

需求增加,但庫存短缺及交貨延遲,最後這些成本轉嫁到運送的物品上,推高物價,最終影響到末段的消費者,不管是原物料還是製造品是全部同步推升,而這個狀況到了2022的現在也暫時沒有緩解的跡象。

 

現在在購買物品,尤其是電子消費品,如果沒有庫存,往往要花上大把的等待時間排隊等候。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壓力,各國也預期在2022開始推行經濟措施以抑制飛升的物價,雖然去年年底因為Omicron的出現,經濟成長的腳步有些許停頓,但最終的生活步調也會因疫情的平息而逐漸恢復常態,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因為疫情而飛漲的物價是否能回到從前了。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