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

ESG

碳中和

以數據掌握能源,爭取與國際企業接軌的鑰匙

因為氣候環境的變遷、溫室氣體等問題,減碳開始被列為企業必須執行的項目,國際上企業認為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消耗,ESG揭露碳排上裡提到企業本身的碳盤查中也需要囊括上下游供應鏈的碳排放,使得企業審視供應商合作條件中多了一項碳排放的標準。 因應全球的趨勢下,台灣企業需要思考該如何做到節能減碳拿到與國際企業合作的門票。

作者

趙柏汜

586

・2022/09/08

ESG的出現,企業在創造價值時還必須考量對於社會的責任與環境的保護,加上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而在193個會員國推動下,國際對於氣候變遷、溫室氣體等議題尤為關心,對於減碳列為首要項目,使政府列出各種環境法規來規範企業,慢慢的衍生成企業遵守法規就能獲得良好的社會形象。

 

以製造業為例,客戶要與其合作時,會根據該合作夥伴的碳揭露報告書中,查看是否有遵守碳排放的標準來衡量要不要繼續合作,使台灣中小企業面臨了許多的難題,製造業該如何因應全球趨勢做好碳盤查,減少能源的浪費,拿到與國際接軌的門票,將是一大挑戰。

 

 

全球減碳趨勢下工廠所面臨到的難題

全球的議題驅動下,為了與世界接軌,環保署也在最近商討該如何修正碳定價,並實施收取碳費、課徵碳稅等措施,歐盟也在擬定2023年試行徵收碳關稅的法規,預計2024年實施,讓碳排變成企業所必須負擔的成本。而供應鏈的碳排放是會間接的算在企業本身的碳盤查中,以至於企業對於供應商是否有遵守做好碳排放就更加的關心。

 

1碳盤查查驗門檻

強制碳盤查查驗門檻,擴大納入「間接排放」的用量企業/工廠的用電量將納入管理。

 

2品牌客戶對於供應鏈的要求

上下游供應鏈被要求進行碳排查,未達到標準會被踢出供應鏈名單。

 

3各國開徵碳稅

各國將開始進行碳稅的徵收,像是歐盟預計在2023年針對部分產業要求繳交碳排放量收取費用,列管產品包含鋼鐵、不銹鋼與鋁等金屬製品。

 

4節約能源目標要達成

800KW以上(契約用電容量)用電戶,須訂定節約能源目標及執行計畫,規定每年節約1%。

 

5用電數據需人工抄表

用電數據多數還是採用人工抄表,數據不易統計、耗費大量人力和工時。

 

6應該更換省電設備

多數企業想做節能,往往直接透過更換設備或加裝變頻來改善。事實上,能源耗費大多來自於日常作業。

 

 

透過數據驅動達成能源的控管

能源的可視化

過往的工廠設備用電數據依賴人工抄表,工廠需要分配人力費時的做重複性紀錄設備用電數據,並KEY進系統做運算,在管理上就需要額外的花費時間統計運算,在輸入資料中也可能因紙本的字跡模糊造成判讀上的錯誤,讓設備耗能過大無法第一時間發現,造成異常發生。

 

透過機聯網/物聯網IoT與數位工具協助,設備連接網路獲取即時用電資訊狀況,藉由數位工具手機、電腦、監控螢幕等,呈現數據的變化做到能源可視,管理者可以監控產線或設備的能源運用狀態,碰到設備用電耗能過大,電流、電壓異常,會以手機APP和電腦WEB提前傳遞警示訊息與發生的設備位置,讓現場製造能夠快速地找出用電耗能過大的產線和設備修正處理,避免工廠跳電讓設備有停機和損耗的風險。

 

能源管理,優化使用效率

能源管理系統的目的之一,是以節約能源為出發點,要做好節能減碳是需要長期的策略,大約一年的時間才會看到效果。需要利用IoT幫助設備聯網,收集到能源真實的數據,以能源管理系統導出圖表顯示用予比對判斷。

 

例如,利用能源平衡圖電能流向圖等的圖示,找到用電量超標中是那個區域耗能較多,進一步找到區域裏頭是哪個設備的耗能高出標準,需要立即的實施改善。

 

掌握能源就能同時掌握工廠的成本,在管控能源時納入時間電價分析,對每個設備的用電費用做試算統計,找到現場的設備在那些時段性的用電量是最大的,或是根據產品的製造,對比那些產品的製程是相對比較耗能,檢視人員的操作流程上是否需要做調整,設備是否需要更換等,擬定用電配方降低電費

 

管理者想要驗證節能的決策方向是否正確、效果如何時,用電趨勢分析能夠協助管理者透過每個月的曲線圖比對,或是與去年同月份的用電取線相比是否有降低,提供管理者對於工廠整體與廠內細部用電分析於予調整修改策略。

 

建立數據模型,持續改善

面對全球議題,ESG報告書對於揭露碳排放標準一直是品牌客戶評估供應鏈的重要條件,為了能夠增加搶佔大品牌供應鏈的門票,可以利用PDCA的數據模型,幫助企業設定目標,並在執行中不停地檢視自身的問題,持續修改目標做到改善。

 

透過能源的可視化和能源管理系統,提供管理者即時的數據圖表設定目標與方向,對用電能耗較高的區域實施調整運作手法、修改作業程式,或是改善設備,添購節能設備,與人員操作流程的調整,運用用電趨勢分析比對相同時段的前一個月數據,查看設備效能利用率與碳排放的統計是否相比上個月還低,如沒有就需要再重新擬定策略,通過設備績效衡量持續的改善,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