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旺整年
50
在傳統的企業營運流程中,處理一張訂單往往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接單、轉單、校對、登打,甚至需要人工查核每一筆商品明細與數量。這不僅耗時費力,更容易因為手誤造成資料錯誤,影響後續採購、生產乃至出貨流程。尤其在現今少量多樣、交期緊迫的商業環境下,這種傳統作法顯得更加吃力。
這時,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技術的崛起,為企業帶來了全新的解方。它不再只是大型科技公司專屬的高端技術,而是逐漸走入中小企業的日常營運,特別是在「單據處理」這種高度重複、資料密集的作業上,展現出驚人的效益。
單據處理是一個高度標準化、規則明確但變化繁多的流程。無論是訂單、採購單、設計圖、收據或報工單,雖然格式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將非結構化的資料轉成結構化資訊」,非常適合讓AI來學習與應用。
透過生成式AI的圖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格式建模能力,系統可以從圖檔、PDF或掃描件中,自動擷取關鍵資訊,進一步比對資料、修正錯誤,甚至直接轉入ERP系統中。這樣一來,不僅省下了大量人力輸入的時間,也大幅降低錯誤率,提升資料即時性與準確度。
以往,一張複雜的訂單若要轉入系統,可能需要5到10分鐘甚至更久,而AI處理的時間可能只需幾秒鐘。當企業每天面對上百筆單據時,這樣的差距累積起來就是一場生產力革命。
更重要的是,生成式AI不是「一次性學習」,而是會隨著使用者的校正行為進行優化,愈用愈準。也就是說,AI會學習你公司獨有的文件格式與術語,讓未來處理更加精準與流暢。
許多企業主對AI仍抱持距離感,認為這是需要專業知識與工程資源才能操作的技術。但實際上,現在的AI工具越來越「親民化」,許多系統都提供「無代碼操作介面」,使用者只要透過拖曳與自然語言輸入就能設計出專屬的流程。
舉例來說,你可以在系統中描述:「將設計圖內容比對兩版本差異,自動轉為變更通知單」,AI就能根據需求進行場景設定與處理。無須寫程式,也不需仰賴IT人員,這正是AI工具普及化的重要關鍵。
在數位轉型成為顯學的時代,如何善用AI強化營運流程,已成為企業能否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從簡化訂單流程、提升資料精準度,到降低人為錯誤風險,生成式AI正在重新定義「效率」與「準確」的標準。未來的營運不只是靠人力堆疊,而是靠智慧驅動。現在正是思考、規劃並導入AI應用的最佳時機。
AI百寶袋
150 Followers
延伸閱讀
AI百寶袋
15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