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張明杰
38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美中新局勢下,台灣出口結構高度集中、電子產業占比攀升至逾七成,使經濟體質更受外部政策牽引。美方近期要求台灣提高在美投資,恐加速晶圓製造與AI伺服器組裝向海外轉移。一旦核心產能外移,台灣可能面臨「逆雁行」效應,真正的荷蘭病風險也將隨之浮現。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提到,台幣貶值可有效提升出口競爭力,讓台灣免陷因單一產業衰退而衍生出荷蘭病困境,但與此同時,台幣匯率與亮麗出口表現未能匹配,將會帶來經濟結構失衡的台灣病(Taiwan Disease)或所謂福爾摩沙流感,如貨幣貶值,出口產業受益但消費者犧牲生活水平、金融業承擔資資產跌價損失風險。
先不談台灣央行已為此聲明,台幣匯率受市場供需影響並非單一商品價格所能衡量。但經如下分析我們發現:今年以來台幣貶幅並非最大(央行未刻意壓匯率),且觀諸過往經驗,相較《經濟學人》所認為的貨幣貶值,產業競爭力才是出口增長主驅力。最後也最最重要的,台荷蘭病誘發主因子是美國而非《經濟學人》雜誌所說的台幣升值。
誠如上周五台央行的五點聲明所強調的,台幣兌美元匯率係由市場決定,且美財政部亦從未要求台幣必須兌美元升值。
今年以來,台幣兌美元最低1美元兌33.252台幣(2025年3月31日),相較6月最高時的1美元兌28.734台幣,台幣兌美元升值13.59%;而同一時期的美元指數貶值16.20%、日圓兑美元升幅11.97%,顯示台幣匯率走勢並非特別異常。
另一方面,市場總認為,台日韓等在國際貿易上互為主要競爭對象,但其實自今年4月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走貶以來,迄上周五止,台幣兌兌美元貶值8.24%,但日圓及韓元兌美元貶幅分為10.47%及7.65%。
凡此說明,近幾個月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並未出現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認為的,為提振出口產業競爭力,台灣央行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
受外匯市場自由化、外資擁抱台股及強勁出口表現等利多因素之影響,台幣兌美元匯率從1985年的1美元兌40.6元台幣,一路升值至1992年的24.506元台幣。
但值玩味的是,期間拜個人電腦及其周邊產品產業崛起之賜,台灣外銷訂單不畏台幣升值壓力,以美元計,反從1985年的317.78億跳增至1992年的809.2億元,年複合平均增長率14.28%。顯見產業競爭力,而非《經濟學人》所認為的貨幣貶值,才是近幾年來台電子產業出口大幅增長的主驅力・
在一般人眼中,台日韓互為競爭對象,但委實言之,三者主力出口產品大不相同;韓前五大主力出口產品,半導體(記憶體IC)、汽車及其零部件、石油及石油製品與平面顯示模組及船舶等為主;日本前五大出口項目以汽車及其零部件、影像感測器、微控制器及功率半導體與半導體製造設備、鋼鐵及機械與光學設備等為主。
彼等產品項目與台灣73%出口主力全部集中晶圓代工與系統組裝生產代工產業明顯不同,且台電子產業幾壟斷全球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及筆電與AI同服器組裝九成以上市占,因此即便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短期內也很難有其他國家或地區可立即替代。
正當市場引頸企盼台美貿易協議如何落幕之際,上周白宮官員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今年底前,美國有望與包括台灣等經濟體達成更多貿易協議。同時知名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也報導,美方要求台灣投資美國金額應至少介於韓日已承諾的3,500億至5,500億美元之間。
雁行理論認為,江山代有人才出,產業發展和雁群遷徙一樣,低附加價值產業終將因競爭力不足,必須由原本領飛的國家或地區,遷徒飛往下一個以人口紅利見長的新興經濟體。
拜AI產業蓬勃發展之賜,近年來,出口占台GDP比重已由此前的67%大幅跳升至75%;同時以AI同服器組裝及台積電先進製程代工為主力的電子產品出口,占台出口比重更大幅提高至72.4%。
但而今,在川普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外交思維壓力下,與30年前台商移往大陸發展截然不同的是,台灣正被迫以「逆雁行理論」方式將自己最有優勢的晶圓製造及AI伺服器組裝產業,以幾近全價值鏈外移的方式移往美國發展。
可預見的未來,一旦台積電及電子五哥等在美國設立的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及AI同服器組裝廠開始量產,優先受衝擊的必將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而隱身其後的,也將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荷蘭病困境。
首席經貿觀測站
379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379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