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老總跑來台灣勸退...」前工研院長史欽泰談攻堅DRAM幕後

2025-11-02

史欽泰、吳淑敏

就享讀好書

126

在台灣半導體奇蹟的功勞簿上,要排列功臣,史欽泰博士理應排在很前面。史欽泰在工研院建構出台灣第一座半導體示範工廠,良率甚至超越美國原廠。當時,RCA有意收購這座工廠,史欽泰堅決表示:「如果把工廠賣給RCA,豈不是將過去努力白白糟蹋?」這個決定,守住了台灣自主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契機。

挑戰DRAM產業 

全球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 DRAM)在一九八六年之後,連續幾十個月缺貨!當時台灣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PC)產業產值幾乎每年倍增;DRAM是個人電腦必備的元件,台灣業者卻只能任憑市場價格飛漲。當時,許多業者想進入這個高市場需求的產品,但是,進入DRAM的投資門檻卻相當高。 


電子所過去技術的累積是在邏輯晶片,不論是設計或製程上,和DRAM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技術。但是,當個人電腦產業陷入苦戰,業界希望工研院繼過去的成功經驗,再攻下DRAM!半導體業界的看法則不同,多半認為電子所已到了讓產業自行發展的時候了。 


史欽泰回想當年: 

事實上,台積電成立時,電子所一下子出去了九十八人,接下來要不要做半導體研究?是當時重要的政策考量。那時我是副院長,林垂宙是院長,張忠謀是董事長。 


一九八九、九○年之間,全世界半導體缺貨,記憶體買不到,使得個人電腦出貨面臨困難,引起宏碁施振榮先生的注意,所以他私下募資,找美國德州儀器合作,想解決記憶體貨源的問題。施振榮當時也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示台積電之後,台灣不用再發展半導體技術了。 



韓國三星前來勸退 

在一九八八年,全世界半導體公司就那麼幾家,要做記憶體又是花大錢的事,電子所才開始評估,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史欽泰說: 

 

韓國三星集團的老總李健熙就跑來台灣找張忠謀和我,想勸退台灣。因為張忠謀人在國外,就只找到我。還記得我到台北福華飯店和他見面,當年三星還不是規模這麼大的公司,他們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投入做記憶體,本來一直虧錢,但是,那一、兩年全球性的缺貨,使得三星多年來的虧損全部賺回來,甚至連未來投資的錢都賺到了。 


李健熙告訴我,現在三星做這麼好,又在做DRAM,不如和他們一起做,他提出一億美元技術權利金的合作方案。他說,台灣做不過他們,因為工研院研發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其實干涉很多,彈性也不夠,而台灣企業的口袋又不夠深(當時台積電才成立沒多久,施振榮也常常需要向銀行借貸)。李健熙強調,三星技術好,又是他說的算,口袋又深;還說,如果我們不相信,他邀請我們去韓國參觀他的公司,他會完全開放讓我們知道。 


李健熙離台之前,張忠謀還沒回國;他又第二次找我,正式邀請我、張忠謀和施振榮到韓國參觀,只有我們三個人,他也的確毫無保留讓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 

 

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同行參觀韓國後,不久就宣布與美商德州儀器合作,由德州儀器提供技術,成立德碁半導體,生產DRAM。 

史欽泰心裡也已經有定見,除小心研究可行性之外,他也親自赴海外尋找次微米的計畫主持人。他說: 

主要的原因在我們有不同的看法和切入點(approach),如果想法一樣,就不需要重複去做。我們的目的,一直就是在帶動台灣產業發展,而不只是一個投資案而已;如何有一定的技術自主能力,在未來發展上不致完全受制於人,都是衡量、決策的因素。 

至於施振榮先生,他去韓國之前就已經開始和德州儀器談合作,顯然這次的訪問沒有動搖他原本的決定。  」


 

聯手產業界一起攻堅 

要做記憶體,就要發展次微米技術,當時台灣的半導體公司已有許多家:台積電、聯電、華邦,及施振榮投資的德碁;剛開始大家希望用參與的方式,也有聲音反對工研院再衍生新公司。史欽泰說: 

 

我們就建議仿美國的SEMATECH(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半導體製造技術聯盟),做聯合研究中心。SEMATECH是在美國雷根政府時期,因為看到日本的競爭力很厲害,一九八四年由國家支持的民間聯合研究機構,五○%經費由政府支持,IBM、英特爾、AT&T幾個大企業都參與。SEMATECH第一任董事長即是英特爾的創辦人之一,也有一任是比爾.斯賓塞(Bill Spencer),他後來做了我國行政院的科技顧問。所以我們想仿傚這個模式,由企業合資、政府各出一半。 

 

次微米計畫以向政府提案為主,由電子所親自參與,有技術的優先權,但是,設有會員(member)制,正會員主要是聯電、台積電,以及副會員(associate member),如旺宏電子,透過每年成果發表,分享技術成果。此外,也成立諮詢委員會,由張忠謀當主席,史欽泰做執行長,由會員廠商來擔任委員。 



爭取直接在園區設廠  

史欽泰談到,當時次微米實驗室直接就蓋在科學園區,因為已經可以預見將來一定要移轉到民間去,他說: 


「我的提案就是不以衍生為目標,但不排斥。做法可以有三個:衍生、產業界共同支撐,或由任一家企業買走。 但是,無論未來是採哪一個方案,我認為,實驗室都要設在園區,可以和產業界有最好的互動。因此,我們就需要先把未來的財產先處理好。 」


當時新竹科學園區規定只有企業才能進駐,工研院是研發機構,資格不符,不能申請。史欽泰著眼次微米實驗室的未來,不放棄設在科學園區的構想,開始展開「磨工」: 


「我每天打電話給園區管理局薛香川局長,一再說服他,他拗不過我,終於同意。所以次微米實驗室一開始就在科學園區興建,最後,衍生成立的世界先進(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VIS)公司也就自然位在園區裡了。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的開創時代》,由天下文化授權刊登


就享讀好書

462 Followers

精選好書這裡讀!吸取第一手好書訊息,共讀精彩內容

書籍介紹

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的開創時代

擔任台灣第一座積體電路示範工廠成功運營,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記錄半導體關鍵決策與歷史現場。

知識主題
半導體產業
經濟焦點
經營管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