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許家豪
68
多數企業願景常流於口號,難以讓員工理解與投入,最終淪為紙上談兵。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讓願景不再只是高層的宣言,而是能真正活在每位員工的日常工作中,今天提出三個關鍵原則,讓企業願景成為組織的驅動器,而非僅是牆上的標語。
每間公司都說自己有願景,但如果今天你問一線員工:「我們公司的願景是什麼?」能清楚回答的,大概寥寥無幾。問題不在於願景寫得不夠漂亮,而是它從來沒走出高層會議室,也沒真正成為員工日常工作的指引。Kouzes & Posner 在《The Leadership Challenge》中指出:「最卓越的領導者,懂得用願景激發承諾。」反過來說,當願景只是紙上談兵,就別期待員工會為此燃起投入感。
在現代組織裡,員工的投入早已不只是「有沒有加班」這麼膚淺的指標,而是他們是否看見自己與公司目標之間的連結。一個無法被理解、感受不到參與的願景,只會被視為「上面說說而已」的口號,最終流於形式。願景要落地,第一步就是:讓人聽得懂、看得到、做得到。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原則切入,重新思考企業願景該如何設計、實踐與修正,讓它成為組織動能的驅動器,而不只是牆上的標語。這三個原則分別是:一起定義,而不是單方面告知;做給大家看,而不只是講給大家聽;有彈性調整,而不是一次定案不再變動
這三個原則背後對應的,其實是人性:人們更願意投入自己參與過的事情、會觀察領導者是否言行一致,也渴望在改變中找到方向感。接下來,我們將一一拆解這三個關鍵,幫助願景不再只存在於簡報中,而能真正活在每位員工的日常工作裡。
多數企業在制定願景時,習慣由高層拍板後向下「傳達」,卻忽略了:如果員工沒有參與定義的過程,他們很難在日常工作中產生歸屬感與責任感。心理學家 Daniel Pink 在《動機,驅動人生的驚人科學》中指出,「自主性」是人們長期投入的核心動力——當員工覺得自己只是接受命令,他們就會把願景當成別人的事。
反之,當組織讓員工在願景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無論是透過焦點座談、內部調查,甚至由基層共創草案,都能讓這段願景變得有血有肉。參與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認同的起點。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參與制定文字本身,但至少要被邀請發聲、被看見觀點。願景才能不只是說服,更是一場共識的集體生成。
願景能不能落地,領導者的日常行為比文字更具說服力。People Ink 創辦人 Ann Rhoades 曾指出:「除非領導者的行為能彰顯出企業的核心價值,否則企業的標語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願景如果只存在於內部簡報或牆上的標語,而沒有在決策、管理方式、跨部門合作中被實踐,那麼它終究會被員工歸類為「高層語言」。
高效的願景不是靠宣傳推進,而是靠行為驗證。舉例來說,若企業宣稱重視創新,領導者是否願意為失敗買單?若說重視協作,是否在考核與獎勵制度上體現這項價值?行為才是價值的驗證工具,而非口號的重複。當員工看見領導者「活出願景」,他們才會相信自己也值得投入其中。
市場在變,組織也在變,唯有願景不能變,這種說法早已過時。真正成熟的企業願景,應該是一種「動態的定錨」:它提供方向,但也保有調整空間。McKinsey 在〈Organizational Agility in the Age of Urgency〉報告中指出,具備調整願景能力的組織,更能在變局中維持韌性與員工投入感。
願景聲明不該是鎖死的契約,而是企業對未來的開放性想像。當員工在工作中出現迷惘、部門績效失速,或組織策略出現偏離時,正是重新檢視與修正願景的契機。從內部問卷、焦點團體到高層共識營,這些調整過程本身也能強化員工參與感與認同感。記住:穩定不是僵化,而是能夠根據現實重新聚焦目標,這樣的願景,才有生命力。
願景的價值,不在字句是否漂亮,而在它能否成為組織內部的共通語言。當願景只是由高層單向傳遞,缺乏員工參與、行為示範與動態調整,它很快就會成為一張過期的海報。反之,當員工能看見願景在日常中被實踐、能參與它的形塑,並隨組織成長而調整,它就能真正成為驅動投入的引擎。
從 Emergenetics 的角度來看,不同思維偏好的員工對願景有不同解讀與需求:分析偏好重視邏輯與目標具體性,結構偏好需要清楚的步驟與可執行性,人際偏好在乎願景是否連結到團隊與人,概念偏好則會關注願景是否具備未來性與創新可能。如果願景無法涵蓋這些多樣性思維,就容易讓部分員工在共鳴之外,失去參與感。
願景若真要進人心,就得從人出發。企業不妨自問:我們的願景,有誰真正「實踐」了嗎?還是只存在於簡報最後一頁?願景不是一段文案,而是一種長期被實踐、共同書寫的組織語言。
想打造能夠真正驅動團隊的企業願景?不妨先理解你的團隊擁有哪些思維偏好與行為特質——Emergenetics 模型正是設計願景共創工作坊的關鍵起點。
原文出處:譽耀科學
需要幫助嗎?幫助企業組織員工職涯發展,你需要的是Emergenetics工具,幫助企業部門提升員工整體的工作狀態,歡迎與我們咨詢!
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大腦設計藍圖
和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它嗎?
讓我們帶您走近您的大腦,探索您的獨特之處
【加 Line 與我聯絡】
全腦思維Michael博士
253 Followers
全腦思維Michael博士
253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