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陳昭妤
177
關稅與匯率的變化不只影響財報數字,更左右企業的生死。當傳統因應手段顯得遲緩甚至失靈,企業得開始尋找新的解法。而AI工具的崛起,正提供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可能:將龐雜數據轉化為清晰決策,協助企業在亂局中快速找到應變路徑。
自2025上半年以來,美國總統川普每宣布一波對等關稅新措施,就形同海嘯打進各國。短短數月內,「一覺醒來毛利蒸發」成了許多企業的惡夢。
對製造業而言,加徵關稅墊高了成本,壓縮毛利空間;匯率的劇烈變動,更讓部分出口導向的大廠,一夜間損失上千萬甚至數十億元台幣。
對台灣企業而言情勢尤其嚴峻,因多數企業以代工模式為主,缺乏議價空間,當關稅成本無法轉嫁給客戶時,毛利率將遭受重創。
更棘手的是,這些挑戰常常疊加發生。此時,「降本與提效」成為唯一解方。
對毛利本就不高的中小企業,降本層面首先要做到「成本精細化」,拆解梳理各式成本細節,盡可能避免重工、停等機等無效工時浪費,也需要清楚掌控結算與進出銷存,降低呆滯存貨等庫存浪費,把每一分支出都用在刀口上,畢竟在此風口浪尖上,「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
提效方面,必須提升營運效率與決策速度,即時掌握毛利變化並快速做出反應。這也意味著,僅靠傳統人工與經驗已不足以應對高變動風險,企業更需要積極轉型,借助數位工具與AI系統,才能隨時應對匯率與訂單的波動。
傳統企業決策多依賴高層經驗、會議討論,以及大量報表分析。速度往往跟不上市場變化,也容易因資訊不完整而誤判。
AI決策助理的出現,正改變這種「事後補救」的模式,特別在關稅與匯率情境中展現了三大能力:
-數據掌握力:快速整合最新資訊,將複雜的關稅、匯率、毛利狀況轉為直覺報告,點出現況與異常。
-風險預測力:模擬不同產地與匯率情境,提前掌握毛利風險,避免來不及應變。
-策略指引力:不只算數字,更提供具體行動方案,從售價策略、成本結構到產地調整,幫助企業守住利潤。
延伸閱讀:AI決策助理能為企業做什麼?
面對關稅政策瞬息萬變,AI Agent能結合多個「關稅小幫手」功能,在最短時間內協助企業將複雜的資料轉化為行動依據:
Step1. 關稅診斷顧問
企業只需輸入情境提問如:「若美國徵30%關稅、並移至越南生產,產品的毛利率會如何?」系統即可自動計算,生成診斷結果。
決策者不必再翻查試算表或等待財務回覆,就能立即掌握毛利臨界點,並獲得「分散產地」、「調整出口比例」、「重新議價」等具體建議。
Step2. 綜合企業內外數據,從分析到執行,產出報告
1. 產品現況報告:清晰呈現各產品毛利狀態,並預警潛在風險。
2. 建議改善報告:精準指出最佳改進方向,例如調整售價策略、優化成本結構或改變產地,把模擬評估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行動。
3. 單一產品模擬評估:針對每一項產品,不論是高單價標準品或少量特規品,模擬不同產地與匯率情境,協助擬定毛利策略和定價模式。
在AI Agent的基礎上,鼎新再發展出「AI多智能體平台」,以 IT x OT + AI Agent為核心。不同於傳統AI僅能處理單點任務,如報價或庫存查詢,AI多智能體平台允許多個AI角色協同運作。
尤其在「關稅與匯率」的應用場景中,能更精準模擬不同市場策略的可行性,開展出「業務接單 → 生產排程 → 現場執行」的完整流程:
當客戶下單時,系統會即時判斷:
若發現因關稅導致利潤過低,系統會自動提出替代方案,如調整產地或建議議價空間,避免低毛利訂單影響整體營運。
當訂單確定後,智能平台會依據「設備產能」、「物料狀況」、「交期壓力」與「關稅成本」等因素,提出最佳生產流程:
完成生產排程決策後,會下達指令給OT設備,調整生產參數、執行排程,並及時回饋異常數據,以便快速通報採購單位、物料工程師進行追料與協調,讓現場人員能從繁瑣的監控工作解放,專注於策略性任務。
在對等關稅與匯率震盪成為新常態的今日,企業要做的不只是「被動防禦」,更要「主動構築韌性」。AI工具的價值,就在於幫助企業快速看見風險、量化影響,並在有限時間內找到合適的行動方案。
透過數據整合、情境模擬與決策輔助,企業不僅能即時止血,也能藉此累積經驗,逐步優化流程與管理思維,在不確定中快速調整與決策。
關稅前哨站
282 Followers
系列活動
《關稅最前線》從關稅匯率衝擊到營運轉機,省一塊就是賺一塊
2025/09/16(二)~2025/11/11(二) 15:00~15:40
關稅前哨站
28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