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楊忻言
17
剛升上主管時,許多人第一個面臨的難題就是:「主管到底要不要和部屬當朋友?」有人說要建立感情才能帶人,也有人警告一旦變朋友就會管不動。事實上,真正的關鍵不在於當不像朋友,而在於你是否抓得住界線、建立信任、維持專業。
升上主管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
「主管要不要和部屬當朋友?」
如果你問 100 個主管,大概會得到兩種極端的答案:
那到底該怎麼做?
我當主管的第一年,這個問題幾乎讓我焦慮到睡不著。因為,我曾經犯過「太想當朋友」的錯。
那時候剛升上主管,我告訴自己:
「我不能像以前那些冷冰冰的主管,我要當一個讓人喜歡的主管。」
所以我用盡心力和大家打成一片:中午一起吃飯、下班後一起唱歌、週末有活動也熱情參加。結果,半年過去,大家真的跟我很熟、很親近,甚至有點把我當「自己人」。
但當我要調整工作進度、分配比較辛苦的任務時,問題來了……。
有一次,為了趕專案時程,我不得不請團隊週末加班。
開會時,我說完安排,底下立刻有人皺眉:「可是我們上週才加過班…」
另一個人乾脆脫口而出:「你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嗎?怎麼可以這樣逼人?」
那一刻,我像被潑了一桶冷水:
原來當朋友,不等於被信任;
有時候,還會讓下屬覺得你在「背叛」他們。
當你升上主管的那一刻,你就不再只是一個「好相處的同事」了。
你有另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帶著團隊把事做好,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好。
朋友的定義是:站在你這一邊、無條件支持你;但主管的角色是:有時候要做不討喜的決定,提醒大家,甚至推大家一把。所以,想當朋友沒錯,但一定要分清楚順序:
先當一個讓人尊敬的主管,再當一個讓人喜歡的朋友。
很多新主管剛開始想要「拉近距離」,結果反而模糊了界線。界線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讓大家知道「責任和角色在哪裡」。
那具體怎麼做呢?
1.公開規則
例如請假、工作分配、獎勵標準,先讓大家知道規則,不是看心情決定。這樣就不會被認為偏心。
2.開誠布公地說明立場
我會直接對團隊說:「我希望跟你們像夥伴一樣,但當遇到公司任務時,我的責任是把事情做好。」
當大家先明白「你的角色」是什麼,之後的相處才不容易混亂。
界線不是冷漠,主管也需要建立信任。信任的基礎,是你是否真的在乎他們。
1.花時間一對一
每個月和團隊成員聊一次,內容不一定是績效,更多時候是了解他們的狀態。
2.傾聽,不急著評論
曾經有個同事對我說:「我覺得我再努力也沒用。」我當下沒有急著給建議,只是聽完,問了一句:「我能幫你什麼?」那一刻,他才真的打開心門。
3.該幫忙時,真的站在前面
有一次專案出錯,高層要找人檢討,我選擇第一時間自己出面承擔。之後我才跟團隊檢討流程。那次之後,他們對我的信任感明顯不同。
當界線清楚、信任建立之後,就可以適度地「做朋友」,像是:
有一次團隊聚餐,大家氣氛很好。其中一位平常和我很熟的同事,開玩笑說:「拜託,明天就讓我晚點交報告啦!」我笑笑回他:「聚餐當然開心,但工作還是要照時間來喔,這樣我也才好保護大家。」
氣氛沒被破壞,但界線也清楚了。
有些人以為,想要當一個好主管,就要想辦法「跟大家混熟」。
但真正帶得好的主管,他的親近感不是刻意拉來的,而是隨著信任累積,自然形成的結果。
如果一開始就急著當朋友,反而會模糊判斷、失去公信力。
所以,假設你也正在困惑:「要不要跟部屬當朋友?」我想給你三個提醒:
1.界線先於情誼。
沒有清楚的界線,情誼只會讓事情更複雜。
2.信任比喜歡更重要。
當部屬信任你,即使你做出不討喜的決定,他們也會理解。
3.親近是一種自然的結果。
先做好主管的本分,當你幫助大家成長,他們自然會想和你更親近。
請記得:主管和部屬之間最好的關係,是夥伴,不是好姐妹或好兄弟。
我是Livia,安騰智慧科技的創辦人,我們不只是提供商業與AI的工具,更是希望幫助每一個渴望創造選擇權的人,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不論你是上班族、斜槓創業者、一人公司、中小企業老闆,想得到更多管理或創業的實戰經驗與心法,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追蹤我的 IG,和我創辦的公司安騰智慧科技。
也歡迎加入安騰AI商學院,我們會持續分享商業思維、AI應用、內容變現技巧與工具策略,幫助你用AI賺錢。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
285 Followers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
28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