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職場裡的人類圖
23
藉由《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的觀點,並結合人類圖對部屬內在驅動的理解,重新定義了「賦權」的意義——不僅是權力下放,更是資源、觀點與智識的全面挹注。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普通主管,最強團隊的共好境界。
我有三個優秀的部門主管,一個穩重、一個靈動、一個點子特別多。
從人類圖的能量場來看,她們分屬生產者、以及顯示者,不僅辦事效率不愁,獨立思考、謀劃的能力,從沒讓我擔心過。
一開始,我唯一擔心的只有,容易焦慮、追求完美,常常過度放大外界評價與情緒的我,會不會無法以能力服眾,在她們面前顯得特別弱?
所以,我全心投入,無會不與,只為了顯示自己用功,大事小事皆在掌握之中。
除了身心俱疲,這樣的管理和領導方式,似乎對團隊起了正向的作用。脫軌失焦的節奏漸漸回穩,我也能感受同事之間的共事氛圍,越來越融洽黏濃。
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失職」,是在接手部門的半年之後。那時,正逢組織大規模檢視各層級的職能定義,是否跟得上時代變遷、業態所求。
當我望向首長級的職能描述,心內猛然一驚。那些職責項目,都不在每天的排序之中。花去我大把時間的內容,其實是處級或部級主管的工作。
為什麼會這樣?儘管自以為有意識地「升級」策略思維,以勝任這個全新的級別,還是擺脫不了慣性,選擇從自己「熟悉」的事務下手,太著重執行層面的參與,而輕忽了其他面向的責任。
這就是《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一書中所提到的,新手主管常見的陷阱之一,「人性使然,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熟悉』的事情比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是身為主管,這樣的心態會導致管理失衡。你必須抵擋住衝動,不要把過去的業務當成『職場嗜好』帶入新的角色。」
此時,學習「授權」和「引導」,才是擔任主管的核心所在。既是頭號任務,也是關鍵基礎。我非常認同這本書提出的精扼觀點,「長遠來看,能夠讓你和部屬成功的關鍵,在於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這意味你必須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承諾,並與他們共享權力,同時盡可能排除一切妨礙他們邁向成功的障礙。」
於是,我調整了心力投注的比重,寧可花更多時間,和她們先行聚焦,甚麼才是來自內在最深的驅動。
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謀求成功,生產者追尋的滿足、顯示者渴望的平和,也有因人而異的內涵與全貌。
有人在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有人期待發揮即時又深遠的影響,有人希望自己長期耕耘的實力被認可,進而獲得獨立又不受掣肘的決策空間。
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充分理解她們的心之所衷,在龐雜的工作任務中,辨識出哪些能與其相得益彰,哪些只會消磨意志。
接著,我必須接手從前並不熟悉的環節,觀察她們會在實踐內在驅動的過程裡,遭逢何種困難?並判斷該用甚麼方式來提供協助。這考驗著我在下放任務之餘,亦隨之賦予相對應權限的醒覺;更測試我不能閉門造車,應該開放地與組織、與趨勢、與周邊人際保持高度交流。
因為,賦權,不只是權力的授予,還牽涉到資源、觀點、智識的挹注。
《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的書名,並不是鼓吹敷衍行事,而是提醒管理者回歸核心,掌握看似普通的基礎原則,不依靠自己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反依賴與信賴團隊能夠各展所長,達成共好。
如此,普通,便是最強。
原文出處:職場裡的人類圖
職場裡的人類圖
207 Followers
延伸閱讀
職場裡的人類圖
20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