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零碳建築與環境的共生,材質的活用

在國發會公布了2025年淨零排放路徑規劃,除了眾所矚目的再生能源發展與運輸載具電動化的改變以外,每年佔比碳排居高的建築物也被劃入了階段里程碑....

作者

吳欣珊

2.5k

・2022/05/13

建築物在建造施工及材料運送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2019年建築耗能占比全球耗能35%,溫室氣體排放更高達總量的38%。根據國發會的淨零碳排路徑規劃,2030年公有新建物達建築能效1級(仿效歐盟設立1~7階,住宅類建築必須節能至少40%,非住宅類建築則要達到50%的節能水準)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前所有新建築物、85%既有建築物要達到近零碳建築。

 

目前台灣的舊屋數量龐大,除了都市更新的腳步要加速,新建物建造的同時,連同建築技術規則也得因應不斷變化的時勢修改,但即便現在開始修訂,2050在建築上的淨零目標仍是個巨大的挑戰。

 

綠建築的理解

早在2001到2007年間內政部已開始提倡綠建築,將環境永續徹底落實在營造建築物上,台灣的指標性綠建物是北投圖書館。北投圖書館是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以木頭建造而成的主體位在北投生態公園中,使用可回收的建材,綠化的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及雨水回收槽,達到節能與節水的功效;藉由大面積開窗的設計,運用大量的自然光線以調節室內日光燈照時間;大量的木格柵及高低差的空氣對流,阻擋熱輻射,藉由自然風的流動達到減少室內耗能等等,與環境共生及運用設計並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是綠建築的主要特色。

 

低碳建築/零能建築

因應世界的減碳趨勢,而衍伸出低碳建築及零能建築的新名詞,這也顯示未來的建築物必須朝著低耗能、能源再生利用等方向前進。台達基金會解讀聯合國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減緩氣候變遷報告精華,提及成大孫運璿綠建築大樓的節能成效優異,可作為全球減碳技術政策參考。其大樓落成時較同類型建築節能65%,現今啟用超過十年,最新計算的節能績效提升到86%,證實綠建築的減碳作法值得推廣。

 

複合材質的建造

現今因疫情未解及戰爭未果而造成的物價上漲,及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除了要能顧及未來的淨零碳排趨勢外,也得根據現實情況考量並找出其他可行的因應方法。

 

3D列印由來已久,但藉由運用新的材質及技術,快速建造新成屋,同時更能省下材質及人事成本,已是國外在築建房屋的一個新趨勢。3D列印建築公司ICON在墨西哥塔巴科斯洲使用巨型列印機,將特製的混凝土複合物Lavacrete(岩漿水泥),層層堆疊起來,現場只需要三位工人,最短在24小時內即可建出一層樓,最高建築出樓高三層的單棟房屋,且能穩固的度過7級地震,確保3D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另一間初創企業Mighty Buildings也與地產發展商合作使用3D列印興建房屋,做法和ICON不同,是採取在自家廠房先行列印生產欲製建築組件,送至工地後以砌積木的方式組裝成房屋,欲組件使用特殊的複合石材列印而成,本身具備防火及防水特性,並可杜絕白蟻產生。3D列印房屋本身已經是低碳建築方案,搭配良好的社區整體設計,使資源能循環再利用,例如裝設太陽能板使社區皆使用太陽能供電,即可成為零排放的智慧社區。

 

資源的短缺已是不爭的事實,利用科技,活用資源再造及運用再生材料,輔助現有的人力,構築未來的新零碳建物已是必然趨勢,為未來構築出更加環保的生活空間。



內文資料來源:

台灣九大綠建築

邁向2050淨零 學者籲立法要求建築物取得能效標示

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

3D列印開創快速建築模式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