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
吳欣珊
1.9k
當多鏈形式變成現今的供應鏈常態時,如何活用科技能力進行管理與應對將成為數位時代的當務之急...
在疫情的三年洗禮後,原先的全球供應鏈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集中生產的供應鏈模式被疫情因素打斷運作,無法準時供給造成出貨不及的損失;缺料遲遲無法從單一供應商獲得補給,而造成長短料問題持續佔領庫存等,上述問題也在疫情趨緩的同時,讓各大品牌商與科技大廠決定將訂單散佈於更多合作廠商,或以追求在地生產化為趨勢,以降低外在因素影響的供應鏈風險。
雖然成本勢必拉伸,但這樣的作業形式也連帶影響合作供應商的進貨狀態:客戶找尋多家供應商並提供訂單,購買產品,而供應商也能同時向多家客戶供應產品,確保產品都能足量售出不過剩,此類供應鏈優勢在客戶可以有多家供應商選擇,且供應商也能擁有一群客戶清單,避免失去訂單。
只是在這樣的多鏈模式下,如何管理與運作對客戶與供應鏈而言將是一大考驗,經由適當調整確保供應商與客戶間的合作順暢是首要重點,一旦管理不當,容易導致重複生產、低效生產與供應商的高度競爭,影響供應商的利潤。
以現有的產品多樣化趨勢來看,特殊生產與客製化生產將是未來的產品生產主軸,客製化產品所帶來的困境將是各大製造業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少量多樣、設計變更與訂單量隨時變動等臨時變故等問題,往往產生許多物料管理困境,因此如何運用現有的科技力道協助管理供應鏈體系,也考驗企業對於提升自身供應鏈彈性的意識。
企業除了自家體系的整頓外,外部供應鏈運用適當的軟體進行管理,以便即時因應臨時生產需要彈性調整並避免掉可能的風險。
企業除了可以導入原先集成財務、人力資源、生產、銷售等數據平台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方便在平台內檢視各單位的數據外,協調供應商、製造商、物流商與客戶需求的供應鏈軟體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管理倉儲、分配運送貨物的倉儲管理軟體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用於規劃、執行與監督的運輸管理系統TMS(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運用於不同行為的管理系統,皆能協助企業在供應鏈路徑的管理。
除了管理系統,現今不斷進步的科技也活絡於網路系統與智能學習,隨著區塊鏈技術與AI人工智慧的發展趨於成熟,區塊鏈的路徑不可替代特性協助供應鏈整體透明度與安全性;AI人工智慧則可用於大量分析資料提供企業決策,協助改善供應鏈效率與整體運作。
面臨不斷破碎化且複雜的短鏈形式,未來的數據力與科技力如何運用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站穩腳步的基礎,決策的速度隨著科技技術的提升而更有效率,加強運作並確保整體作業流程順暢,將是未來企業在應對各種供應鏈型態變化的重要競爭能力。
趨勢再發現
198 Followers
延伸閱讀
趨勢再發現
198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