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預言成真?中美正式搶進「腦機接口」賽道

2025-10-31

50

腦機接口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自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成功實現人體腦芯片植入、讓漸凍患者能以意念操控機械臂後,中美兩國更將此視為新一輪科技競爭焦點。從醫療應用到智慧裝置互動,腦機接口市場潛力驚人,預估2034年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而隨中國將其納入「十五五規劃」,中美在此新賽道的角力也將日漸升溫。

「腦機接口」此概念係由美神經科學學家jacques J.Vidal於1970年代提出,泛指一個可以將腦波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或智慧裝置。


去年1月,馬斯克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腦芯片植人;今年10月,Neuralink再次展示漸凍患者也可以透過腦機接口技術操控機械臂,餵自己吃東西。


與此同時,繼上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將腦機接口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新經濟增長點後,腦機接口開始接棒大語言模型,一躍而為中美兩強的產業競爭新賽道。



何謂腦機接口技術

綜合相關研究機構定義,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T/Brain-Machine Interface)是人工智慧、腦神經科學及電子工程等多學科技術融合的一種新型尖端技術。BCI會在人類大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起一套不需依賴人體神經與肌肉的信息通路,然後再通過電子信號的採集、解碼與編碼,即時讀取大腦活動訊號,讓大腦與外部設備(電子計算機或智慧裝置)進行雙向交流,使用者僅需藉由思維即可操控外部設備。


因腦機接口必須靠電極才能傳遞大腦生理訊號,因此按電極植入位置,腦機接口可分侵入式,半侵入式及非侵入式等三類型。當然,按所獲訊號強度及品質,肯定以通過手術將電極直接植入患者大腦皮層組織的侵入式表現最佳,次之為半侵入式(只將電極植入腦皮層表面),再其次為只植在頭皮上的非侵人式;就成本而言,也是以侵入式最高、半侵人式次之,非侵入式最低。


醫療及健康照護是腦機接口最主要應用領域。按目前發展,截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神經精神病治療、腦腫瘤精準切除、促醒已昏迷患者及腦機遊戲等,絕對是近年腦機接口技術發展最主要應用場景與案例。



腦機接口市場增長潛力可觀

即便馬斯克主導投資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備受矚目,但創立迄今仍未滿十年,顯見腦機接口雖已躍為市場最熱詞,卻仍處產業生命周期萌芽階段,且拜低基期效應之賜,各主要市調機構均一致樂觀看待腦機接口未來發展。


據知名國際產業調查機構Precedence預測,2024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26.2億美元,十年後的2034年可望大幅倍增至124億美元,年複合平均增長率至少16%。


美知名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的預測更為樂觀,2030年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領域市場規模400億美元,2040年可望跳增至1,450億美元。另按大陸本土研究機構估算,2025至2027年近三年期間,陸腦機接口市場年平均增速將明顯超越全球的16%達20%。



中美兩強的產業競爭新賽道

2025年被視為陸腦機接口產業元年,但早在1970年代美已開啟此一領域研究,也因此全球腦機接口的發展,由美獨領風騷。今年9月止,Neuralink、Synchron、Precision Neuroscience已有產品獲美FDA批准,Blackrock Neurotech*Paradromics則獲美FDA突破性設備認定。


日前,Spherical Insights發布的2025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報告顯示,腦機接口全球前十大公司中,美國七家並且拿下全球前六大,歐企二家、大陸一家排名第十。


不過近年來,大陸在此領域急起直追,因此自2023年以來,全球腦機接口市場的產業發展進度幾乎直接指向中美兩國,不論是專利數量、企業規模和融資規模,中美均斷崖式地領先全球;截至2025年9月,大陸已至少誕生38家腦機接口代表性公司,雖近半都是近五年來來才成立,但已有其中約五至十家名列全球第一梯隊。


全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360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AI科技新知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