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莊馥綺
124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的布局策略是不斷拱大硬體市場,當硬體被推上高點,但大眾和企業的「應用需求」卻還跟不上時,會形成所謂的「階段泡沫」,這也提醒我們,AI 本身不會消失,但市場必然會階段性降溫,直到應用場景與需求真正普及。
面對這場挑戰,企業如果只停留在「等著建好基礎設施再上 AI」的傳統思維上,會有被淘汰的危機,因此,企業需要的是可以「落地即用」的數位工具。
伊斯酷擁有深厚技術背景,業務核心放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的進化上,業務主管Alan 指出,當全球都在討論 AI 時,許多公司卻還在努力完成數位轉型,甚至連最基礎的數位化都沒達成。因此他們推出一個「很強的外掛程式」,目的就是讓這些仍在轉型中的企業,可以「快速步入 AI 時代」。
傳統 RPA 透過軟體機器人,模擬人的日常作業行為,像是自動監控 Email、下載 PDF 訂單、自動 Key-in 資料至 ERP 系統等。就像是為企業提供一位 24 小時不請假、不抱怨、準確度百分百的「數位人力」,對於邏輯性強且固定的工作效用極高,甚至能在一到兩天內完成導入。
然而,伊斯酷最大的不同,是為 RPA 加上 AI 電腦視覺技術,如果說傳統 RPA 只是提供一雙不會出錯的手,那麼AI為它加入了「思考與辨識能力」、電腦視覺為它增加 「一對眼睛」,讓它能力不僅限於電腦螢幕上的標準介面,而是能「看」到現實中的機台和現場人員狀況、辨識與搜集視覺資料,成為RPA反應的推手。
伊斯酷的應用重點,從辦公室轉向了更難攻克的 OT(營運技術)工業產線,他們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將電腦視覺 RPA 導入 OT 場域的解決方案。
製造業的痛點,在於設備與系統間資訊孤立的 「科技孤島」,現場機台有四大難題:非侵入性限制、資安考量不能聯網、原廠不提供 API 或開發週期過長且高昂,而許多老舊無數位功能卻仍能妥善運作的設備更使其物理性封閉成為製造業數位化在成本上與效能平衡上的難點。而伊斯酷的軟體,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而生:
伊斯酷的策略非常務實:在當前 AI 仍存在「幻覺」(準確度不穩定)的情況下,對於生產線這種要求極高穩定性的環境,必須優先使用 邏輯性的自動化 方式,將流程梳理並執行。他們透過快速數位化和自動化的方式,協助客戶準備好數據和流程,為未來更高階的 AI Agent 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還能提升效率、錯誤降低和降低成本,工作流程梳理為更邏輯性步驟並將其化為自動化腳本,使中小企業主時常擔憂老員工退休交接問題得以解決,將老師傅珍貴的經驗轉化為可複製的自動化流程,未來新進員工即便不經交接,也可一鍵完成老師傅數十年心血的精細流程調校,解決了製造業最核心的經驗傳承與人員落差問題。
伊斯酷也提醒,企業可利用政府的補助專案,如「經濟部產發署 AI 數位轉型計畫」,以較低成本先行試用導入AI軟體自動化,以便為未來更完整全面的數位化做好準備。
伊斯酷軟體科技 | 特選頻道
3,912 Followers
伊斯酷軟體科技 | 特選頻道
3,91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