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取得影片資訊

EP4 該削的不是人,而是內部成本!

2025-09-25

50

企業若要真正提升競爭力,「該削的不是人,而是內部成本」。在製造業現場,管理挑戰已經從生產線轉移到難以量化卻持續惡化的倉儲與物流管理,這些隱形成本正成為企業獲利的黑洞。

企業真正的挑戰:削人,還是削內耗?

在製造業談「降本」時,許多老闆第一個直覺是裁員或壓縮人事成本。

真正該削減的,不是人,而是內部無形的浪費

尤其是倉儲與物流環節。這個看似單純的環節,其實正悄悄吞噬企業的利潤。


倉儲黑洞:四大痛點一次爆發

我們不妨問問:為什麼倉庫總是讓企業頭痛?

空間不足,成本飆升

堆積如山的物料,讓尋找效率低下,不得不增租空間。

人員流動,效率下滑

倉儲缺乏制度化管理,新人上手慢、找料耗時,影響整體生產。

庫存數據失真

過多或不足的庫存都會帶來風險,輕則增加資金壓力,重則導致產線停擺。

案例分享:

  1. 自行車零件工廠因未落實 FIFO,需求一掉,原料直接報廢。
  2. 金屬加工廠因客戶確認延遲,倉庫滿到爆,空間成本直線上升。
  3. 光學企業則因出貨作業仰賴人工,錯誤率與人力成本同時增加。

這些例子,是否也讓你聯想到自己公司的日常?


結構性問題:為什麼總是管不好?

問題不只是「人不夠」或「倉庫不夠大」,而是結構性缺陷:

  1. 沒有好的空間規劃,造成追蹤困難。
  2. 過度依賴人工經驗,出錯機率高。
  3. 人力成本高,但招工卻愈來愈難。
  4. 流程無章,撿料、搬運時間大幅拉長。

目前企業通病都發生著「員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時,其實都浪費在沒有價值的工作上。」


驚人數字:95%時間都不在生產

到底有多少時間浪費在物流環節?

答案是——高達 95%

製造過程中,真正用於「加工」的時間只有 5%,其餘都在等待、搬運、儲存與裝卸。

更令人震驚的是,搬運不合理流程可能單獨吞掉超過 60%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倉儲工人會抱怨:「工作太耗體力、報酬不成比例」,甚至年輕人不願意投入,讓人力缺口更雪上加霜。


企業該怎麼辦?——科技解方來了

與其繼續用「人力堆人力」的方式解決,不如改變思維。

講義提出:智慧物流整合與無人搬運,才是未來製造業的出路。

透過 AGV(無人搬運車)WMS(倉儲管理系統)WCS(倉儲控制系統),搭配 RFID、輸送機、窄巷式貨架、自動拆疊棧、機械手臂等自動化設備,能帶來以下成果:

  • 揀貨準確率提升至 99.99%
  • 效率提高 2–3 倍
  • 人力成本節省 60–70%
  • 投資回收期僅需 1.5–2 年


最後省思與觀點


內耗才是製造業最大敵人

當全球關稅與供應鏈壓力不斷加劇,製造業真正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內部看不見的成本黑洞

要競爭,就必須削減內耗,而不是削減人力。

唯有透過智慧物流與數位化轉型,企業才能讓倉儲不再是黑洞,而是助力。


知識主題
AI製造業應用
自動倉儲
AI科技新知
AI企業應用
關稅匯率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