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智達光電】危機中積極轉型,數位管理讓VCSEL持續發光

2025-11-12

50

智慧型手機已成了我們的生活日常,幾乎人手一機,在手機裡有一個關鍵元件 VCSEL 晶片(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它掌握著通話、安全與未來趨勢,而這項卓越技術,大多都來自台灣IC公司—晶智達光電。

位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晶智達光電(iReach Corp.),專精於 VCSEL 晶片的設計開發,成立至今短短 7 年,成績卻相當亮眼。不只在小功率 VCSEL市場拿下約三成的市占率,還打入韓系手機大廠與國際供應鏈,在特定應用領域也被視為全球第二大供應商,讓晶智達被喻為台灣光電產業的轉型代表。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晶智達如何以黑馬之姿,突破層層關卡?這答案得要從 9 位核心成員所組成的創業小隊說起。


從LED危機中孵化出「不一樣的光」

2015年是台灣光電業最黯淡的時刻。當時,風光的LED產業,遇上了中國補貼政策的巨大衝擊,陷入價格戰「血海」,讓身為LED龍頭大廠的晶元光電也受到明顯影響。


產業環境的低迷,讓當時的總經理周銘俊(現任晶智達董事長)與負責規劃新產品的陳守龍,開始有了合作的契機,他們決定攜手專業夥伴,解鎖新任務-VCSEL,希望讓台灣光電再次發光。


2018年,在宏鉑與晶電兩大股東的支持下,創業團隊順利孵化出晶智達光電,並以堅持與創新開拓台灣光電的新藍海。


但這一路並不容易,LED跟VCSEL製程門檻有著極大差異,也因為VCSEL兼具光與電的特性,結構層數是LED的2至3倍,製成時間和技術成本,都是以往的3倍以上,難關重重。靠著堅韌信念,研發團隊撐過一關又一關的考驗,終於躍上更大舞台,替台灣光電產業找出下一道光,而這項高門檻技術便成為企業護城河。


晶智達主打的VCSEL晶片橫跨高科技領域,以智慧型手機感測為例,在VCSEL晶片基礎上,可支援3D臉部辨識、安全支付及AR/VR的感測。應用在工業科技,還包括自駕車LiDAR、工業感測及AIoT設備,晶智達也提供核心光電元件,這些技術發展,勾勒出晶智達的未來藍圖。


晶智達非典型老闆帶員工,而是一群熟悉彼此的夥伴。(圖片/晶智達官網)



企業成長的附加煩惱-「管理黑洞」

技術轉型替晶智達帶來顯著成長,但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的幸福煩惱-管理黑洞,隨著訂單增加,團隊管理模式也出現不一樣的挑戰和變化。


績效和成本難估算:晶智達原本僅憑人工進行管控,無法精確掌握各部門的營運損益,再加上產品項目多、費用差異也大,成本容易失去真實性。


預算及財務報表不夠即時:營運初期大多事後估算花費,難以精準掌握預算控制,財務報表平均花費3到5天才能產出,也間接影響當月的預算提列,再加上公司規模逐漸成長,更需要透過流程優化,提升管理效率。



用「數據」穩固企業飛行的翅膀

除了更精準掌握預算,數位轉型也讓流程管理一併升級,從「事後估算」轉為「事前預警」。在鼎新數智顧問團隊輔導下,晶智達將原有的鼎新ERP系統,啟用預算管理功能,營運數據更即時透明。

 

設立預算管理、控管成本-規劃各個部門的固定支出,並透過ERP導入前端控管,取代人工excel。把事後管理變成事中管理,減少人工運算,當下就能即時反映預算使用狀況。


例如,直到隔月的月初成本結算後,財務才知道支出預算,透過數位化系統管理,現在在月中就可以掌握剩餘的預算,避免超支,降低資金浪費。


量化效益和縮短報表時間-單據的準確度接近100%,盡量日清日結即時率提高,財報的產出時間也大幅縮短,精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每一道光,都承載著對未來的想像,透明的數據管理也讓企業品牌更獲信任。(圖片來源/FREEPIK)



「從光而來、照見未來」 未來智慧生活的關鍵推手

晶智達光電的故事,就像「台灣產業突圍」的縮影,他們選擇在產業低谷時,勇敢迎向挑戰,在技術領先時,主動升級數位化管理。透過數位轉型,管理效率倍增,替公司未來規劃提早鋪路,獲取更多夥伴的信任。


從「靠經驗」走向「數據驅動」,晶智達把產業低谷和管理疑慮,當成契機起點,秉持著初心貫徹企業理念,讓晶智達持續在產業道路上閃閃發光。



知識主題
經營管理
財務管理
採購/庫存/成本管理
電子業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