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工商心理實驗室
101
許多員工即使下班或休假,仍難以心理抽離,導致壓力累積、影響健康與表現。若企業能減少過度工作要求、建立「下班不打擾」文化,並提供心理資源支持,員工的恢復力將顯著提升。同時,員工自身也需培養心理距離、選擇有效休閒活動與確保睡眠品質。唯有企業與個人雙管齊下,才能真正達到健康、快樂且高效的工作狀態。
Linda:嘿!你有沒有覺得,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腦袋還在跑白天的會議?
Wang:別提了,我半夜還會夢到Excel表格跟要滙出的報表,根本睡不好!
Linda:就是嘛!但你知道嗎?好像我們這樣即使睡著了,其實還是沒辦法真正恢復體力吶!
Wang:真的假的?所以我們該怎麼辦?直接下班就丟信不回?
Linda:聽說真正能恢復的關鍵,不是『不工作』,而是要有『心理上的距離』……
這對話,聽起來是不是很有共鳴?如果你覺得睡前腦袋停不下來,或者休假時還會焦慮未處理的工作,那麼你可能需要的是「從工作中抽離」,而這正是這篇研究探討的核心議題。
最近的趨勢表明,與前幾代人相比,工作佔據了越來越多的個人時間和精力,影響了工作和非工作生活(Richardson,2017年)。對於生活的這兩個領域的管理至關重要的是工作恢復的概念。
恢復,被定義為減少或消除由工作壓力源引起的壓力的解散過程(Sonnentag,Venz,&Casper,2017),發生在非工作時間,對於不同的員工(和雇主)來說可能看起來非常不同。這些休息可能發生在傳統工作日之後(例如,Sonnentag&Zijlstra,2006年),假期或週末(例如,Binnewies,Sonnentag和Mojza,2010年),甚至在工作日的小休息期間(例如,Trougakos,Hideg,Cheng和Beal,2014年)。
恢復概念的核心理念是員工需要從工作需求中休息一下,以便以最佳方式運作。無論何時或如何休息,恢復都是在這些休息期間發生的關鍵過程,可以以多種方式使員工受益。透過實證研究,分析「從工作中恢復」如何影響員工的健康與工作表現,主要結論如下:
工作要求(JobDemands)會負面影響員工的恢復能力,如果公司不設法控管,如過多的加班、無限期的即時回應需求,那麼員工就難以真正恢復。例如:規範工作電子郵件回應期望的細分規範,以及可能削減參與恢復活動或體驗機會的其他下班後活動。總體而言,組織應主動支持促進恢復,不僅是為了員工心理健康,相對也是為了獲得員工績效提高的好處。
儘管組織不可能完全保護員工免受工作的影響,但組織應考慮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控制要求(例如:不要訂定緊迫的截止日期反覆製造時間壓力)或提供建立個人資源的機會。員工需要「個人資源」來幫助自己恢復,例如: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Capital)或工作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這些能提高員工的恢復力。
如果公司提供更多支持性資源,例如:彈性工時、社會支持、鼓勵休假文化,那麼員工更能有效恢復。關於員工正念和走神的研究(Goodetal.,2016)可能有助於解釋當員工在非工作時間從事恢復活動時在關注恢復活動和關注工作相關問題之間來回切換的情況的因果。當員工擁有足夠的資源,尤其是個人資源時,他們更有可能恢復。
面臨當今充滿挑戰和動態的商業環境需求的員工來說,恢復至關重要。這項分析調查的結果確定恢復對員工心身健康、心理健康和工作績效的影響。除此之外,當員工能夠體驗恢復並感到煥然一新時,工作場所將獲得更健康、更高效的員工。員工的恢復狀況不僅影響健康,也與績效正相關,換句話說,能真正「休息」的員工,工作時更有精神,表現也會更穩定。
企業應避免不必要的緊急專案或短期時間底線,以減少員工的壓力來源。
設定公司內部規範,例如「晚上6點後非緊急不發訊息」或「週末不強制回應郵件」,讓員工真的能抽離。
提供心理健康輔導資源,如壓力管理課程、心理資本培訓,來增強員工的復原力。
學會真正與工作「分開」,下班後不檢查工作信件,不帶公事回家,讓自己進入休息模式。
放鬆、學習新技能、運動、掌控自己的時間,這些都能幫助恢復。
「睡眠品質」與「恢復力」有著強烈關聯,所以千萬別忽略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離開工作,不只是「下班」,而是「讓大腦真正休息」!真正的恢復,不只是身體上的休息,更是心理上的抽離!如果企業與員工能夠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恢復條件,那麼不僅能讓員工更健康、快樂,企業也能因為員工的高效能而受益。所以下班後,你真的「離開工作」了嗎?還是你的腦袋,其實還卡在公司裡呢?
文:劉琦馨/工商心理實驗室 
原文出處:工商心理實驗室
工商心理實驗室
200 Followers
延伸閱讀
工商心理實驗室
20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