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AI開箱員
127
「多智能體運行平台」就像工廠的「AI大腦」,能整合IT(如ERP、MES)與OT(設備、感測器等)的數據,並透過AI Agent完成決策與執行。它不是單一龐大系統,而是一群AI Agent分工合作,從知識封裝、狀態辨識到任務執行,以「IT×OT + AI Agent」支撐工廠的自主化運作。
製造業的雙重挑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急單與嚴格的碳排規範,傳統ERP或自動化系統往往顧此失彼。該如何應對?
企業需要的不只是單純的自動化升級,更是經營模式的重構,一個能讓製造業從被動救火轉為主動預判的營運智慧中樞。
多智能體運行平台:AI驅動的智慧中樞
鼎新數智的「多智能體運行平台」,就像工廠的「AI大腦」,能整合IT(如ERP、MES)與OT(設備、感測器等)的數據,並透過AI Agent完成決策與執行。它不是單一龐大系統,而是一群AI Agent分工合作,從知識封裝、狀態辨識到任務執行,以「IT×OT + AI Agent」支撐工廠的自主化運作。
這些AI Agent能夠做到以下協同,
1.快速辨識急單條件:自動判斷訂單是否屬於急單。
2.確認資源與合規狀態:檢查產線負荷與碳排規範。
3.複合式排程:依據現況提出最優方案,並可即時調整工單。
4.自動物流調度:動態規劃AMR路線,避免塞車。
5.供應鏈加速:自動催料,確保物料及時到位。
6.風險預警:若評估交期有延誤風險,提前提醒並展開補救措施。
AI驅動的真實案例:一場急單應變的虛實整合
某智慧製造工廠突然接獲客戶通知:需在三天內追加生產12,000單位產品,若依照傳統做法可能導致加班、成本飆升與碳排失控。
他們如何透過多智能體運行平台,以AI Agent 與OT 設備的聯動,從決策到執行形成閉環?
第一步:接單決策閉環_先判斷能不能接
1.急單判別:接單決策Agent立即辨識新訂單符合急單條件。
2.知識封裝檢查:自動檢核客戶信用額度、關鍵料件庫存量、碳排規範等,避免違反內部規章。
3.交期推估與利潤分析:AI 根據現有產能、採購週期,自動推算能否準時交貨,並評估是否具備利潤空間。
AI Agent綜合分析上述資訊,提出接單建議並將任務分配給相關人員,展開後續流程。
第二步:急單生產應變_智慧排程與物流調度
一旦確定接單,AI Agent便會啟動急單生產流程,驅動IT與O設備進行深度聯動。
1.虛擬決策模擬:AI Agent會根據設備負荷與碳排現況,透過複合式排程邏輯推演多套排程方案,如高密度生產或兼顧效率與永續的雙軌模式,為決策者提供建議 。
2.智能協同執行:決策拍板後,AI Agent 會將虛擬指令轉化為實體行動。它會自動更新工單與作業順序,並協調無人搬運車(AMR)路線,確保物料快速流轉,對於缺料部分,AI Agent 會自動執行催單,加速物料到位 。
3. 智慧監控預警:AI Agent持續監測設備與物料數據,若偵測到異常(如乾燥機溫度異常),會自動進行診斷並推播維修任務單給相關人員,實現由被動維修轉為主動預防。
第三步:訂單/採購變更_跨部門的流程閉環
急單處理過程中常伴隨變更需求,AI Agent在此發揮關鍵作用,串聯訂單變更與採購變更流程。
1.自動檢核與評估:當變更需求傳入,AI Agent會比對原訂單或採購單,並根據知識封裝內的規則,自動檢查是否違反合約或急單追加注意事項 。
2.交期與風險分析:AI Agent會自動推算變更後的交期是否滿足,並模擬生產與採購計畫。若預估交期仍有延遲風險,會主動提前發出提醒 。
3.跨部門任務分配:AI Agent 會將任務分配給業務、生管、採購等各職能,並在供應商回覆後,自動提出變更採購單,確保資訊同步與流程順暢 。
在本次急單應變中,AI Agent 協同各環節,最終使工廠提前交付12,000 單位產品。這證明了AI Agent 不僅能提升效率與準確率,更能賦予企業在變化中持續成長的韌性。
效益實證 急單交付與永續並行
透過多智能體運行平台的AI Agent 協同運作,此間工廠在三天內完成12,000單位急單,並提前出貨。這場實戰證明AI Agen在三大核心領域的價值:
效率:產能提升20%,生產達成率逾98%,無需額外人力。
穩定:物料齊套率與設備稼動率均突破98%,有效降低停機風險。
永續:透過AI智慧調控,年碳排放預估可降0.8%,在滿足急單的同時也符合ESG要求。
AI Agent讓工廠從被動應變轉為主動預判,同時實現交期、成本與永續三大目標 。
了解更多:多智能體運行平台 AI Agent打造企業智慧中樞
從急單應變到智慧製造新篇章
從智慧工廠的急單挑戰證明,「多智能體運行平台」能將「IT×OT + AI Agent」整合為一個智慧閉環,由AI Agent自主驅動任務。這不只是流程優化,更是企業經營模式的升級,從被動應變,邁向智慧驅動、決策、執行的閉環新階段。
更重要的是,這套模式並不限於急單場景,它同樣能複製到日常生產、關稅因應、供應鏈協同、甚至跨廠區的營運決策中,為企業打造可持續的智慧應變力。當工廠具備即時感知、快速決策與自動執行的能力時,企業不僅能抵禦突發挑戰,更能提前布局市場變化,走在競爭之前。
AI趨勢百寶箱
541 Followers
AI趨勢百寶箱
541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