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301
美國關稅不確定性,IPC與網通產業受衝擊程度依產業類型而異,電子零組件業短期影響有限,商品製造業則壓力倍增。企業需善用90天緩衝期加快出貨,中長期應重塑產地布局與供應鏈彈性,以降低風險。關鍵對策,帶你深入剖析!
近期美國關稅政策風雲變色,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不小衝擊,IPC(工業電腦)與網通產業自然首當其衝。根據產業性質不同,企業所受影響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電子零組件供應商」與「工業電腦商品製造商」兩大類,各受到什麼樣的美國關稅衝擊呢?
此類「電子零組件供應商」企業多屬To B的中游製造業,產品主要供應給亞洲區域內的系統組裝廠,因此短期內,受到美國進口關稅爆漲直接衝擊的程度較低。不過,仍有幾個潛在風險值得關注:
若某些關鍵IC零件來自美國,並需出口至中國大陸進行SMD、DIP生產加工,則可能受中國大陸反制關稅影響。
上述狀況部分在中國大陸有設立保稅工廠的企業,可暫時避開美國關稅壓力。
即便不直接出口至美國,若最終產品市場在美國,仍可能因需求疲軟、景氣趨緩而間接受影響。
此類「工業電腦商品製造商」屬於To C或To B2C的企業,如向美國消費者、企業或大型零售通路(如 Walmart、Amazon)供貨,受美國關稅影響最大。
多數成品系統組裝的製造業是以「中國大陸+台灣+東南亞」的供應鏈體系存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美中關稅戰狀況下,即使有保稅工廠保護,雖不會受到中國大陸進口反制的 125% 關稅影響,但實際出口到美國時,將會受到美國 245% 關稅(筆電類20%)的影響。
看似影響巨大,但其實 IPC/網通商品製造業者早已有布局,多數非僅中國大陸一個製造工廠。此類企業在 90天的暫緩期內,由非中國大陸地區出口到美國,三個月內並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但 90天後若未有有利的關稅談判成果,美國目前對東南亞的對等關稅皆超過30%,造成重大的關稅衝擊。
想了解更多美國關稅如何因應?
✍️填問卷,讓我們了解你的美國關稅問題,
👉訂閱「關稅」頻道,持續接收最新資訊喔!
製造業規劃一整個生廠工廠,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量產,所以第二類型的企業勢必在 90天後的衝擊大增,而現在到美墨設廠的進度,也勢必緩不濟急。
在90天內加快出貨排程,提前出貨至美國,避免高額關稅生效時才交貨。
開始評估最終產品的系統組裝移至美國或墨西哥等地,零組件則從低關稅地區進口,最終在美墨當地進行最後組裝的可能性,以此降低產品的總體成本。
由於美國關稅政策一日數變的情形下,企業除了時時關注時勢,增加企業的供應鏈是否能更加具備供貨彈性的生產製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與客戶談判訂單合約時,要記得透過 FOB(Free On Board) 的貿易條件,讓關稅的責任由採購方負責,如此才能避免企業隨時受到美國關稅調整時,大幅影響企業獲利能力,違約不出貨仍有可能受到客戶合約的罰款導致企業損失。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企業不僅要具備靈活的產地布局及供應鏈規劃能力,更需在營運策略、客戶合約、製造布局等層面全面升級,像是利用AI協助更快速的進行關稅相關數據分析,或透過數位科技輔助生產效率,才能在關稅浪潮中穩住腳步、持續成長。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