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

2025-07-07

41

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顯示,2030年將有22%就業機會面臨變革。在景氣下行與世代價值觀轉變下,Z世代員工心目中最在乎的,除工作穩定外,有近六成受訪者期待的是愉快的工作氛圍及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新型職業如AI工程師、機器人技術員與無人機應用人才迅速崛起,帶動靈活就業浪潮,也為青年開拓更多可能。

陸2023年青年失業率始終維持20%上下浮動,但自當年8月官方不再發布相關數據後,市場總認為,受經濟景氣下行等因素影響,陸青年失業率肯定持續攀升。


上周,《經濟學人》刊文指出,畢業即失業已成全球共通挑戰;台yes123求職網的調查亦指出,86.2%年輕畢業生願降價求職。這時我們可以發現,青年高失業率其實是全球社會變遷下的一種正常演進過程,因此除聚焦關心陸青年的高失業率外,為應對社會變遷,各式各樣新職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也頗值得我們去加以注意。



高青年失業率 舉世皆然

按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陸全國城鎮不含在校生16至24歳青年失業率為14.9%;同時,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則顯示,即便疫後經濟復甦但全球青年失業率仍高達12.6%。凡此說明,青年失業問題舉世皆然,也誠如資深經濟學家Matthew Martin所說的,大學畢業生高學歷身分已不再帶給他們特殊待遇。


此前牛津經濟研究院曾針對22至27歲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美國年輕人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調查發現,美年輕人失業率有史以來第一次高於全國平均;去年,美知名學府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畢業後三個月內找到工作比例已從三年前的91%大幅下降至80%。事實上,歐盟年輕人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歐元區20國的青年人今年2月失業率達14.2%,與大陸不相上下。



全球青年高失業率原因

尼特族(離開校園卻不見邁向職場也不結婚)一詞,係由東京大學副教授玄田有史所提出;無獨有偶地,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任仕達一份探究大陸Z世代(1995~2009年生)青年人最期望雇主價值主張(EVP)報告亦顯示,受訪Z世代員工心目中最在乎的,除工作穩定外,有近六成受訪者期待的是愉快的工作氛圍及工作與

生活間的平衡。


相較嬰兒潮世代年輕人的默默工作與付出,Z世代年輕人的確會更期望自由與平等的雇傭關係,更期待時間都能由自己來主宰;但無可否認的是,受財富不均、中產階级變少、AI產業崛起、就業機會減少,以及人類延壽可工作時間延長、升遷管道受阻等因素影響,如影隨行的前途不確定感,也確實會讓越來越多年輕人乾脆拒絕長大。


受此社會潮流影響,自由職業、網路直播平台工作者、Uber司機、外送小哥及短期合同工等所謂「靈活就業人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據統計,大陸靈活就業人口約有二億、總人口占比14.3%,2024年就業市場中,74.1%的人有靈活就業意願或採取實際行動。



新職業創造新就業機會

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顯示,2030年將有22%就業機會面臨變革;無獨有偶地,自2019年4月至今年5月止,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已分八批、合計公布120種以上的新職業,其中又以AI、人形機器人及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新職業最受囑目。


(一)AI崗位薪資迭創新高

工信部數據顯示,去年9月底止,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相關企業超4,500家;按人社部測算,當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萬、供求比至少1比10。今年Q1,智聯招聘平台的算法工程師及機器學習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4%與18%。


與此同時,企業亦競相祭出天價搶奪人才,今年求職季,AI相關崗位求職人數同比激增200%。薪資方面,DeepSeek實習生月薪過萬,深度學習研究員月薪8至12萬。受此熱潮吸引,迄今為止,已有超500所高校設有本科層次的人工智能專業;清華及上海交大等頂尖高校甚至成立有人工智能學院,聚焦AI前沿技術研發與複合型人才培養。


(二)人形機器人才和秧歌機器人一樣火紅

今年春晚的秧歌機器人表演,讓人形機器人一躍而為除DeepSeek外,近年大陸最火紅也最具發展潛力人工智能產業。數據顯示,去年陸人形機器人剛萌芽、市場規模僅約人民幣(下同)27.6億元,但預估至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可大幅增長至3,000億元。


無庸置疑的,市場規模的擴大肯定帶動人形機器人訓練(數據採集)及大模型與數據算法工程師等工作崗位的需求激增。智聯招聘《2025年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今年1至5月,陸人形機器人招聘職位同比激增409%、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96%。


(三)無人機催生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所謂低空經濟,係指三千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為牽引所輻射發展而來的綜合性經濟形態。近年來,陸低空經濟蓬勃發展,以無人機表演為例,二千架無人機單場表演15分鐘,即可創造百萬人民幣的營收。


無怪乎,陸民航局會預估,2025年大陸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倍數增長至3.5萬億元。數據顯示,去年底止,陸無人機行業運營企業超二萬家,因此孕育無人機系統工程師、駕駛飛行器培訓師、物流調度員、低空交通管制員及低空飛行數據分析師等超過200個應用場景,以及至少100萬的低空經濟領域人才缺口,吸引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六所雙一流高校,積極參與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領域等新專業。


原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247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