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吳辰杰
16
我們不需要「撐到最後一刻」才能休息!! 請為自己設計一個「身心充電日」,把這段時間還給自己吧~ 一、從「不敢請假」到「不會照顧自己」 二、為何我們害怕「請病假」? 三、當正念遇上職場壓力 四、從一日病假開始的改變 我們不需要「撐到最後一刻」才能休息
☆「請病假,是一種勇敢」——正念減壓引導師的513反思筆記☆
我們不需要「撐到最後一刻」才能休息!!
請為自己設計一個「身心充電日」,把這段時間還給自己吧~
5月氣溫微升,窗外陽光明媚
想起之前一場企業員工的正念課程
學員中有位三十出頭的年輕優秀主管
課後低聲問我:「老師,你說的情緒壓力訊號,我幾乎天天都有……
但我不敢請假,怕主管覺得我不夠當責。」
他的話打中了我內心某塊沉靜又熟悉的區域
原來在我們這個努力過頭的社會
「請病假」竟逐漸成為一種難以啟齒的行為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
「513國際請病假日」(National Mental Health Day Off)
這樣的倡議,變得格外有意義
▋一、從「不敢請假」到「不會照顧自己」
根據2024年調查,超過84%的上班族坦言遭受職場壓力困擾
其中情緒低落、持續疲勞與睡眠障礙成為最常見的警訊
然而,真正願意請假休息的人,卻寥寥可數
身為一名MBSR正念減壓引導師
我在不同企業與團體中見過太多「撐到底」的好員工
他們總是笑著說「我沒事啦」「撐一下就好」
卻在獨處時出現情緒暴走、呼吸急促、莫名心悸等狀況
正念教我們停下來,觀察自己
不該是等待病倒才休息
而是在第一個壓力訊號出現時
就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請病假,不是軟弱
而是一種智慧的自我照顧
▋二、為何我們害怕「請病假」?
從文化層面來看,台灣職場長期存有一種「拼命文化」
準時下班的人被質疑不上進
請病假的人擔心被貼上「愛裝病」的標籤
甚至許多員工表示,病假反而比事假還難請
這正是513國際請病假日所要打破的迷思
這個日子並不是鼓勵大家任意翹班
而是倡導「心理健康也是健康」
讓我們把情緒壓力視為需要照顧的身體訊號之一
當我們不再將「生病」侷限於感冒發燒
也許我們能更誠實地看見自己的焦慮、疲累與心靈枯竭
▋三、當正念遇上職場壓力
許多人問我,正念可以幫助我們什麼?
在面對職場壓力時,正念(Mindfulness)其實提供了三種關鍵力量:
■1. 察覺自己的狀態,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跑
在高速運轉的職場節奏中
正念練習讓我們能夠即時覺察身體的緊繃、情緒的轉變
進而做出調整
例如:當你發現肩膀開始痠痛、呼吸變淺
那就是壓力的身體信號
此時,正念呼吸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放鬆身體
■2. 允許情緒存在,而不是壓抑
情緒就像氣象一樣,不會永遠陰雨連綿
但我們往往害怕表達、甚至連自己都不願承認焦慮或無力
正念強調「允許一切當下的感受存在」
當你不再和自己的情緒對抗
它們反而更快地自然流動
■3. 重新連結內在資源,而不是只靠意志力撐住
許多人面對壓力時習慣「靠撐過去」
但其實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中蘊藏許多自我修復的能力
正念練習是一種回到當下、讓身心重新對話的過程
▋四、從一日病假開始的改變
你可能會問:「我真的只請一天假,能改變什麼?」
答案是——可以
在正念減壓課程中
我常建議學員從「小休息」開始,不是等到休長假
而是在每天安排3分鐘的靜心呼吸
在通勤時關掉手機、或是午餐時專注吃飯,不滑手機
而「請病假」的勇氣
是一個社會開始學會面對壓力
照顧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徵
你的一次請假,或許可能讓團隊開始反思: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麼拼?
主管是否應該建立心理支持的溝通文化?
公司制度是否能容納「身心平衡」?
★結語:我們不需要「撐到最後一刻」才能休息
513國際請病假日不只是一個日期,而是一種提醒:
壓力不是我們的錯,忽略壓力才是
請假,不是因為我們軟弱
而是因為我們選擇面對自己
選擇正視疲憊、選擇誠實、選擇好好活著
願你我都能在忙碌的工作中
找到那一口深呼吸的空間
從「不敢請假」
走向「懂得照顧自己」
行動練習建議:
近日請為自己設計一個「身心充電日」
哪怕只有半天、不用遠行也沒關係
把這段時間還給自己
靜靜地散步、寫字、冥想或放空
你會發現,人生的重啟鍵
其實藏在最簡單的一刻裡
正念領導的心流之旅
111 Followers
正念領導的心流之旅
111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