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張明杰
42
美聯儲9月降息幾乎已成市場共識,但降息並非股市上漲保證。歷史上多次降息循環,其實伴隨的是景氣惡化與股市下跌。真正值得投資人關注的,不只是利率調整本身,而是降息背後代表的經濟訊號,以及美聯儲會後如何表態,這些往往才是決定行情的關鍵。
繼美聯儲主席「調整政策立場已成恰當之舉」之發言被視為最強降息訊號後,上周美勞工局所公布的疲弱就業數據與失業率,更讓市場相信美聯儲9月中降息已無懸念。
但值注意的是,即便降息股價上漲人人愛,但我們也不能跟著川普一味理盲,簡單以為降息就是經濟復甦與股票上漲的唯一保證。畢竟美聯儲主席並未表示,降息循環重啟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因為他依然強調通膨仍是首要影響因素。再者,觀諸美1980年代以來八次降息循環,還是有如下三狀況,降息反會被市場以利多出盡、甚或利空視之。
美消費者物價指數能源及住房占比近50%,因此川普深信他已喊話要求沙特等石油生產國必須配合油品降價,所以即便面向全球加稅,即便降息,也不會帶來通脹壓力。
但不容我們忽視的是,川普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所表現出來的一味理盲,並無足以改變經濟學上「弱勢美元、低利率與高關稅」。這三件事分開來看確實有其各自可達成的政策效果,但放在一起,三者都想實現,結局必將一片混亂。且觀諸1980年代以來美股走勢,升息之後股市大漲、降息之後股市反下跌居多。
眾所皆知,除升降息外,經濟增長及產業景氣等也是股市重要影響因素,也就是說,金融市場最後走向必將是前述各因素交互影響下的一種淨作用結果。
因此「降息」並非股市上漲萬靈丹,因為有時降息反代表美聯儲悲觀看壞未來景氣;與此同時,即便美聯儲宣布降息,但其會後聲明反透露出對未來通膨惡化之擔心,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喜迎美聯儲降息之餘,更要慎防美聯儲一手降息,另一手縮表。
1980年代以來,美股共歷經八次降息循環,且近20多年來,不論是為應對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911恐怖攻擊(2001年)、雷曼金融危機(2008年)及疫情衝擊(2019年)等四次降息,均係美聯儲為應對系統性風險時所不得不採的紓困式降息(降息後景氣下行股市反大跌以對)。
這也說明,比起降息所可能帶來的資金成本下降利多,投資人明顯更加擔心,降息是否代表美聯儲已預見經濟即將大幅衰退。
對等關稅衝擊尚未顯現,美上半年經濟增長已較去年同期下滑一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上周公布的美8月非農就業人數爆冷及失業率惡化(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確實會讓今年9月的降息預期升溫。
但也提醒我們,必須去注意即將到來的降息循環重啟,究係是預防式降息,抑或是會讓股市下跌的紓困式降息。
去年9月,美聯儲啟動自2020年3月以來的新一輪降息(預防式降息)周期,道瓊指數因此迎來3,000點大漲行情;但值注意的是,同年12月美聯儲第三次降息宣布後,道瓊指數反暴跌逾千點,主要是因為此次的FOMC會議會後聲明,不僅澆熄市場對美聯儲持續大幅降息的樂觀期待,更讓通膨重新躍為股市新焦點。
對等關稅宣布後,美CPI年增率雖僅自4月的2.3%微升至7月的2.7%,但對等關稅才剛全面加徵,對美通膨壓力衝擊可能要到今年Q4才會見真章,所以即便美聯儲如預期在9月降息,也應密切注意其會後聲明,究竟會為今年Q4的通膨走向帶來什麼樣的評論。
比起川普的降息不僅可振經濟亦不會為通膨帶來壓力的理盲,我們應理性思考,美聯儲會否一手降息穩軍心,但卻另一手依託資產負債表縮表,把此前釋出的大量美元從市場上收回。
近16年來的美股大多頭行情,美聯儲資負表擴表居功厥偉。為應對2008年金融風暴以及2020年疫情衝擊,美資負表從2007年的0.9萬億美元大幅擴充至2015年1月的4.513兆及2022年5月最高時的8.956兆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期間道瓊指數就曾因美聯儲2015至2016年的縮表,首現自2009年以來的兩位數中期回檔行情。而今,正當市場只聚焦川普為降息不惜干預美聯儲獨立性及美聯儲9月即將降息時,美聯儲卻早已默默地將資負表規模從最高峰時的近9兆美元,一路縮減至目前約6.6兆美元。
首席經貿觀測站
344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34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