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楊于嫺
330
疫情讓企業面臨前所未見的狀況,過去習慣的工作模式,無法解決工作人員需要分倉分流。世界不會因疫情而停止前進,與其等待疫情過去,不如改變心態、接納工作新模式,讓公司可以維持運作。 本次邀請「元山科技工業」副總經理,分享因應疫情需要改變公司的辦公模式,諸如元山科技工業的六條新規範、部分員工居家辦公,讓公司能持續穩定運作的關鍵,和元山科技工業的數位化藍圖及公司短中長期的規劃。
本文依據《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影片整理。影片全長約52分鐘,本文從開始整理至22分處。
延伸閱讀:《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中)》、《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下)》
-----------------------------------------------------------------------
過去的規劃思維模式,是站在沒有疫情的常態下去規劃的,既然疫情已經發生了,更應該思考,當發生了情境的改變,帶來一些麻煩困擾,應該怎麼樣去做調整,讓企業公司的經營能夠繼續穩當的走下去,這個是思考思維模式,需要去轉換地方。
歷史中有許多轉變跟危機,需要習慣跟它共存之後,成為所謂的新常態的概念。在疫情突發狀況不斷,面臨需要遠距辦公,又要遠距調產,甚至可能封城等等,可以用什麼方式去確保營運的正常呢?規劃新的運作機制,但需要先透過能力的提升,利用科技的進步,改變整體工廠運作模式,這是往後在未來可以逐步建設規劃。
過去沒有遠距辦公過去沒有經驗,現在開始要必須面臨到像這樣子的狀況的話,沒有辦法掌握到現場的狀況該怎麼辦?以前制度設計已經營運了10、20年,公司這個模式也相對有效率,可是疫情突然發生,要思考如何減少感染的風險。
所以需要開始思考分流,直接人員怎麼分流?平常都是小組工作,現在分開應該怎麼辦?原來的產線設計怎麼辦?工作交接、點料、運送,還有記載跟、核對和檢討,要怎麼做,這些都嚴重發生不平衡。如何在分流的條件下,找到一個可以維持運作的方法,又能夠有效的數據的一個收集,是現在令人最頭痛的問題。
現在像是在寫歷史,在2020年新換疫情突然就發生了,誰都沒有準備。突然紅色供應鏈整個崩解,所以發現供應鏈應該要分散,要在地化、要短鏈等等,但東南亞隨後也開始染疫。到歐洲、美國也都相繼淪陷之後,就算工廠可以開工,也沒物料可做,運輸停擺,運不出去、也運不進來。好到後來更嚴重,甚至開始體停班停工了。
那時候,國內外企業,面對封城和管制,有些開始海外佈局、短鏈佈局,在各地建立自己的供應鏈等等,各種備戰模式都做了。過去面對太多不確定性,導致人手忙腳亂、忙於應付。
其實臺灣過了一年相對比較安心、安定的日子。可是就在5月的時候,突然疫情的狀況惡化,檢討一下,公司的運營狀況,其實就鼎新所訪查瞭解,其實臺灣企業並沒有缺單,疫情並沒有影響訂單數量,反而有些還有增多的跡象,但是沒有辦法讓人很開心。
不缺訂單,但是卻沒辦法維持原本正常的效率運作,連出貨可能都有困難,甚至航運費用暴漲,連利潤都開始受到打擊了。所以可能缺料、缺船或缺工,還有很多政府的限制管理,讓企業面臨很大的困難。
〝2021的窘境,是2020決定的。未來想得到什麼 ? 是現在決定的!!!
目前的問題應該如何面對?應該就是如何降低不確定性,對企業的干擾跟影響。如果不能有效降低,明年能維持現況撐過去嗎?可以想像今天狀態,是去年決定的,去年做了什麼措施,反映在今年,明年想要得到什麼,應該要在現在趕快做決定。
當各國都發現,疫情難以被消滅,需要思考如何與他共處。面對這樣的新常態,必須現在就打好根基,透過更好公司組織的運作模式,不一定需要全部人員集中才能運作,不論什麼職務,都可以有效的去調整、運作、協調和溝通。
可以透過數位化的機制,把運作資料展現在經營平臺上,讓數據能夠通過優化的方式,協助解決、執行企業各種所要達成的任務。
元山科技工業的梁湘宜副總經理分享,元山科技工業在2021年5月17日開始,工作地點在臺北市,或者是居家地點在雙北地區的員工,就已經採取在家工作,來確保員工跟家屬的安全。
後續因為全國都進入疫情三級警戒的關係,所以其他辦公室的同仁,也加入在居家辦公的行列。目前為止高雄總公司和臺南廠,非製造的間接人員,是採取分組上班及居家上班。
1. 同仁足跡如果跟 CDC公佈的確診案例有重疊,優先讓他們在居家辦公。
2. 公司內部禁止5個人以上的集會,開會的部分是採用視訊會。
3. 目前為止,禁止一般的訪客以及供應商入場廠區。
4. 公司餐廳停止供餐,採用餐盒的方式為主。
5. 跨廠區之間的接駁車目前停駛。
6. 進入公司的人員一律都要佩戴口罩等等
利用以上這些措施,來確保公司的工作環境的整個的安全,所以公司目前為止的營運一切正常,不受影響。
目前為止,元山科技工業的間接人員,是採用分流上班的模式;居家辦公的同仁,透過遠端連線進入系統,使用公司的內部資源,操作ERP的系統,根據既定的工作計畫完成進度,確保每天的工作都能夠完成。
直接從事製造部門的工廠夥伴們是正常上班的,工廠生產是不間斷的,會按照排成已經既定排好的排程,去完成工單的一些生產的進度。
因為2021年3月份,就已經成功導入智物流。透過刷掃 Bar Code的方式,加快庫存異動的處理時間,並且增快了產線回應的頻率及速度。所以管理人員雖然遠端居家上班,仍然可以透過系統,快速瞭解現場發生的狀況,並即時處理問題。
2020年疫情剛開始起步,元山科技工業在臺灣守備很好的過程中,就開始超前部署做到數位轉型。其實2020年推動智物流,並不是為因應疫情,是公司本來就有計畫,要持續推動一些像溯源管理,以及先進先出,等等相關的資訊化系統。
在2020年10月份就開始推動智能物流的專案,智能物流的專案其中包含了供應商平臺、刷掃 BarCode及電子看板。2021年3月份成功上線供應商平臺,及刷掃 BarCode的部分。可視化的電子看板的部分,因為2021年疫情的關係,所以進度稍延遲,但是會加快這段的推動,讓公司這可視化的相關的應用及系統功能,能夠更加的完善。
未來公司會持續推行MES等等,可視化相關的資訊系統,讓公司的管理人員,雖然不在公司,或是居家上班,仍然可以透過例如看板這樣的可視化工具,將數據進行匯總、整合,轉換成有用的資訊,可以對現場的狀況進行快速回應。
因為先前臺灣防疫其實做的蠻好的,所以過去只把居家辦工,視為一個備而不用的選項。但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短期就必須要先把遠端連線的資源給準備好。因為如果遠端的資源,難以達到遠距辦公的一個效果,在短期內員工沒辦法回到公司內工作的一個情況下,公司會先以居家辦公為主。
中長期的規劃,會應用製造鏈的分工模式,持續規劃自動化相關的系統來執行作業,確保能夠達到生產效率和品質管控。
疫情會持續多久是沒有辦法掌握的,以平常心和審慎的態度,持續推展各項的工作,才能確保公司能夠持續的運作。我們正在進行中的專案,例如電子看板跟MES,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而中斷推動,甚至於必須要加快腳步去完成,協助公司減輕疫情所帶來的衝擊跟影響。
本文整理到29:10,下一篇《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中)》,將公佈調查結果,300家企業如何面對疫情的現況。
延伸閱讀:
專家介紹
梁湘宜 元山科技工業 副總經理
蘇景峯 鼎新電腦 智能製造暨行業戰力中心 專家
周哲仲 鼎新電腦 知識學院副總
智慧製造趨勢所
2,166 Followers
智慧製造趨勢所
2,166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