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度離職,張忠謀:當時我只剩台積電一條路!

2024-11-29

遠見雜誌

就享讀好書

234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暢談《張忠謀自傳》寫作歷程、業界秘辛與台積電創辦歷程。

親撰自傳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2018 年退休後即動筆,卻因疫情與健康因素而寫寫停停,

花了六年,才在 93 歲高齡,成就近 20 萬字、涵蓋 54 年歲月的下冊巨作。



張忠謀:寫自傳常掉淚,我彷彿重新活過一遍!

隨著自傳付梓,寫就上、下冊共約 30 萬字的張忠謀,不只圓了少時的文學夢,還可能一躍

成為暢銷作家。《張忠謀自傳》出版社「天下文化」同步推出自傳下冊、上下冊聯賣的套裝全集兩種版本,預購首日就攻占各大新書排行榜第一名;「還沒上市就再版三次!」根據出版界透露,以預購與團購熱度推估,即將締造近年書市奇蹟。


「寫完了,輕鬆一點啦!」交出自傳手稿後,被譽為「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在接受

《遠見》專訪時笑說自己「如釋重負」,一點也不「意猶未盡」。也就是,儘管自傳下冊只寫到2018 年、他自台積電退休時,但未來可沒打算再有「傳外傳」的續章了。


他在專訪中透露,自傳上、下冊都是為自己寫的,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等於重新又活了一

遍。除了上冊「邊寫邊泣」,這次下冊也是常常寫到掉眼淚,他表示,比起少年、中年,「老淚是比較少了,可是感情還是一樣的。」


張忠謀飽讀中西經典,鍾愛《紅樓夢》、熟讀海明威。隨著《張忠謀自傳》全集的推出,這

位曾經的文藝少年,不僅在中年完成了科技夢,也在晚年一圓文學夢。



親筆帶讀者回到「護國神山」造山運動的起點

儘管張忠謀已在自序中表明「此書是我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然而,翹首以待的讀者

中,不乏科技大老與各界領袖,都想透過張忠謀自傳中的「第一視角」,重回台積電、乃至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歷史現場。


張忠謀重新鋪墊一幕幕人生往事,大致分為三大階段:首先,是他在半導體大廠德儀的 25 

年,也是他經理人的養成階段;第二,是短短三年 的工研院院長生涯;第三,當然就是台積電,「我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篇幅將近 2/3。


台灣科技政策掌舵者與半導體開路先鋒,例如李國鼎、孫運璿、方賢齊、潘文淵、胡定華、

史欽泰及曾繁城等人,也在張忠謀筆下依序出場,帶讀者回到「護國神山」的造山運動起點。



台積電可能成為德積電?張忠謀談台積電募資秘辛

自傳中最珍貴的,就是上述占據半部全球半導體史的名字們,如何與張忠謀的生命經驗互相

輝映,箇中不少軼聞趣事,都是首度揭密。例如,1976 年對他具有職涯上「分水嶺」的意義,也是他與台灣關係的真正開始。


張忠謀提到兩次「與命運的約會」,第一次是到位於德州的半導體大廠「德儀」任職,第二

次是到台灣來,「原本我以為約會的地點是工研院,沒想到在台積電。」訪談中,他表示若那個時候是德儀 CEO,一定會在台積電募資時就投資,取替飛利浦成為台積大股東。如此一來,或許台積電就成為「德積電」。



曾經五年三次辭職,「我只剩一條路,台積電!」

從 1983 到 1988 的五年內,張忠謀歷經德儀、通用器材與工研院的三次辭職。36 年過去

了,如今從張忠謀專訪之中,仍可感受他當時自喻為「過河卒子」的深刻惆悵。


「我沒有錯,我只是輸了而已!」受訪時,張忠謀如此總結工研院院長任內感想。之所以這

樣說,跟他擔任工研院院長三年期間的三大改革有關,其中只有創辦台積電一項算是成功,其他兩項失敗收場,還被貼上「欠缺人和」的標籤。


「我三次辭職,已經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張忠謀說,當年自辭去工研院長一

離時才 57 歲,正值盛年,距離他設定的、至少做到 65 歲退休,還遠遠太早,於是他全力投入台積電的籌辦。


專訪中,他也談及台積電創辦初期的秘辛,例如與飛利浦(曾是台積大股東)的微妙關係、

對台積電初期三位外籍總經理的評價、英特爾與蘋果的競合、對台積電的期許,以及川普不知道的台積勝出秘訣等。


【張忠謀自傳內容搶先讀】

台積電誕生背後內幕!張忠謀:那是我一生創新價值最高的兩週

曾讓輝達慘賠!張忠謀親赴黃仁勳家,開出億級賠償金

誰能當接班人?張忠謀親曝交棒內幕,「你要管一萬人還是七十人」!


※ 本文摘錄自《遠見雜誌》獨家專訪張忠謀,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授權刊登


就享讀好書

210 Followers

精選好書這裡讀!吸取第一手好書訊息,共讀精彩內容

書籍介紹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張忠謀親筆自傳,寫他德儀二十五年生涯的風華與憔悴、台積電從蓽路藍縷的孤寂到大放異彩的歷程

知識主題
經營管理
半導體產業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