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莊馥綺
154
面對國際減碳壓力與政策變動,企業該如何應變?永豐銀行盧昱書副理將透過實務經驗,分享永豐銀行獨特的「永續金融四部曲」,為臺灣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方,從容應對淨零挑戰。
近年來,國際間的政策風向變化劇烈,尤其是美國跟歐盟在氣候議題上的調整,讓很多企業不禁有些疑問,像是「ESG是不是可以先不做了?」,特別是在川普執政時期,他將氣候變遷視為「假議題」,並放寬對高碳排產業的限制,導致全球ESG推動的動能一度明顯下降。
永豐銀行盧昱書副理指出:「即便國際政局動盪不安,臺灣 2030 與 2050 的淨零目標依然堅定不變。」他強調,此時企業的應對策略,關鍵不在於觀望,而是透過金融工具找出路,逐步實現永續轉型!
盧副理進一步分析,美國的政策釋出兩大訊號對臺灣企業影響深遠:一是短期內不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二是美國金融業者掀起退出淨零銀行聯盟風潮。
他直言:「這會直接影響我們短期內,政府的政策,或者是企業要怎麼做決定。」
而歐盟方面,雖然將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碳邊境稅延後至 2027 年實施,並改採「抓大放小」政策階段性上路,但盧副理表示,這僅是給予企業緩衝期,未來減碳的總體方向並未動搖。他解釋:「歐盟也有提到一件事情,他的『抓大放小』是短時間的,最終的 final 還是要到全部的企業。」
即使政策有所微調,來自國際大客戶的減碳壓力卻未曾稍減。
像是Apple不僅自身在 2020 年達成碳中和,更明確要求供應商在 2030 年必須 100% 使用再生能源,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碳中和。這直接牽動著我們臺灣眾多指標性的科技產業客戶,包括台積電、仁寶電腦、日月光集團以及台達電等,迫使它們加速自身的綠能採購與減碳進程。
Microsoft 的 RE100目標,承諾在 2025 年自身 100% 使用再生能源,並在 2030 年將供應鏈全面轉向再生能源。NVIDIA 也緊隨其後,將在 2025 年實現日常營運、數據中心100%的再生能源使用。
盧副理明確指出:「企業的碳排放大至可以區分成範疇一製程中的排放、範疇二能源使用的排放、範疇三上下游的間接排放,這些大公司其實範疇一、範疇二自己做了,但是範疇三需要靠各位供應商跟企業做到,才會達到它的範疇三、做到淨零。開始要求它的客戶要做到這件事情。」對臺灣這樣以出口導向為主的企業而言,這樣的要求是無法閃避的實際挑戰。
圖:永豐銀行 提供
面對這些內外部壓力,企業該如何因應?盧副理分享,對於金融業而言,範疇一、二的碳排放相對容易控制,真正難的是範疇三,即投融資對象的碳排放。
他感嘆:「我們只要有投融資給對方,他的碳排放就算在銀行本身。所以我們比政府更希望企業做到碳淨零。」這也正是永豐銀行持續投入永續金融,並推出「永續金融四部曲」的背景與動力。
永豐銀行依據過去協助企業的豐富經驗,提出了「碳盤查 → 能源管理 → 減碳行動 → 永續維持」的四部曲流程,目的就是提供企業一站式的減碳解決方案。
永豐銀行與查驗機構合作,協助企業釐清碳排放來源與結構,協助企業進行碳諮詢、碳排放盤查與取得查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度。
盧副理強調:「我們第一步就是跟一些查驗證的老師或者是顧問進行碳盤查,我們先了解我們的碳有多少,要怎麼減。並協助企業將盤查資訊整合至碳管理平台,便利資料整理與後續追蹤。」
在能源管理階段,永豐銀行提供客戶專屬優惠方案(異業合作),透過用電分析,提供能源改善建議。協助企業建置能源管理系統,實現智慧監控,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減少浪費。
此外,也與業者合作,協助企業申請政府相關的節能補助與減碳補助,最大化財務效益。
在減碳行動方面,永豐銀行是電廠建置的專業顧問,在太陽能設備、儲能設備融資方面領先業界。更協助客戶建置新興能源設備,例如小水力等,開拓多元綠能來源。
而在綠電買賣這一塊,永豐銀行除了提供財顧電廠媒合服務,更透過綠電交易信託平台,讓企業能安心便捷地進行綠電交易,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透過永續績效連結貸款與轉型融資,鼓勵企業設定並達成ESG 目標,確保減碳成果能夠持續。
這套架構不僅完整,也能依企業體質客製化調整,從「不知從何做起」到「一步步邁向減碳」,真正做到手把手陪伴。盧副理表示,過去對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的企業認為內部缺乏相關人員與知識,更認為政府補助與輔導資源不足,而永豐銀行的這套四部曲正是為了填補這些痛點。
圖:永豐銀行 提供
臺灣未來將課徵碳費,一開始只針對排碳大戶,對中小企業而言相對不痛不癢,但盧副理也提到另一個契機「政府用一個方式,讓沒有被規管的企業,可以把多餘的碳權拿出來,賣給需要碳權的企業。」
盧副理舉例說明:「企業引進一台設備,從原本的每小時用 100 度電,變成每小時用 50 度,是不是每小時就省下 50 度電?企業就可以去跟政府申請,因為做了這項設施,所以省了 50 度電。他拿到的碳權,便可以賣給受規管的企業。」
這些自願性減量的碳權,對中小企業來說可以看成是一種「減碳變現」的新模式,有助於彌補永續轉型過程中的成本。
在政策導向下,永豐銀行早在十年前就投入綠能領域,光電市佔率近三成,並且是臺灣第一個推動綠電交易的金融機構。
盧副理表示,當時許多小型售電業者成立年限短,造成大型企業在綠電交易上存有信任疑慮,而永豐銀行的介入,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確保綠電交易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近年更因應政府節能政策轉向,推出多項節能解方,幫助企業從「省電」做起,輕鬆跨出淨零第一步。
「轉型金融」的目標不是企業一次到位,而是在每一個階段持續減碳,逐步累積成果。不是要企業一步到碳淨零,而是中間的過程,持續減碳,持續往這個方向邁進。這正是金融業支援的價值所在。
圖:永豐銀行 提供
「永豐銀行是第一家把永續連結貸款從上市櫃企業擴展到中小企業的銀行。」,完成ESG 目標設定及認證,即可取得額度。
盧副理總結道,目前政策雖然暫時放鬆,但對已經起步的企業而言,正是調整步伐、審視目標、爭取金融支持的最佳時機;對尚未啟動的企業而言,則是一個難得的「緩衝紅利」期,「現在開始做減碳,永遠都不嫌晚。」
ESG不是潮流,而是企業體質轉型的關鍵。透過碳盤查、能源管理、碳權交易、永續連結貸款等方式,金融機構早已不是旁觀者,而是最具行動力的夥伴。
金融BOSS學
3,004 Followers
金融BOSS學
3,00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