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克里庭
36
從2025年起,金管會將正式要求所有上市櫃公司全面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揭露。 這不再是「想做就做」的倡議,而是監理機關明確規範的「你得做」—— 而這場轉型考驗,正悄悄改變著台灣企業的經營邏輯。
許多企業面臨的挑戰,並不是技術門檻,而是「人」的問題。 Charles指出,多數企業的ESG或永續單位編制有限,甚至由法遵或財務兼任,「沒有人會做,也不知道怎麼做」成了最普遍的現象;再加上台灣永續產業仍在發展初期,具備實戰經驗的專業人才稀缺,導致許多企業即使有意願導入碳盤查系統,也常卡在執行端。
Charles提醒:「這樣的缺口,會拖慢整個永續轉型腳步,也讓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逐漸下滑。」
. 盤查邊界不清楚:只盤查主要工廠,忽略海外據點或子公司。
. 排放數據不一致:不同部門使用不同係數與計算方式。
. 人工操作過多:過度依賴Excel,資料難以整合與追蹤。
. 估算邏輯模糊:未清楚揭露假設與依據,查證時難以佐證。
. 缺乏內部控管流程:資料未簽核、異常無複核,影響可信度。
碳盤查絕不是填表作業,而是一個需要長期經營的制度,企業應該盡早建立可重複執行、可追溯的管理架構。
對於缺乏碳盤查經驗的企業來說,導入智能數據工具已成為必要條件。Charles更強調:「這不是加分,而是能不能活下來的關鍵。」導入系統後的具體效益包括:
· 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降低人為錯誤
· 自動整合各據點數據,換算排放量與係數
· 保留完整稽核軌跡,方便查證
· 設定權限與多層級審核,提升治理透明度
· 與IFRS永續揭露無痛接軌
這些功能不僅讓企業能「交得出報表」,更能在面對查驗時「說得出、證得清」。
Charles形容,碳盤查過程其實就像財報審計:會計師的角色,不只是審核者,更是輔導者。會計師事務所能協助企業:
· 建立正確盤查架構
· 梳理查驗重點(數據追溯性、排放因子、組織邊界等)
· 提供制度化建議與工具導入輔導
正如 Charles 所說:「企業永續,不只是法遵問題,而是一種治理能力。」
永續報告不該是作文比賽,而是能讓投資人看見你做了什麼、做到什麼程度,當企業能用數據說話,用制度證明,才能真正讓永續揭露成為品牌信任力的象徵。而在金管會「2025大限」倒數的這一年,現在,就是企業強化人才、導入系統、建立治理邏輯的最好時機。
鎖定我們的節目《低碳聊天室》!下一集帶來「優質永續報告書的四大關鍵」與「非財務揭露新挑戰」,帶你從制度到報告面,全盤掌握永續揭露的關鍵路徑。

企業ESG教戰手冊
2,635 Followers
企業ESG教戰手冊
2,63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