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張明杰
43
美國晶片政策正從單純拉攏台積電赴美投資,轉向積極扶植INTEL成為本土第二大供應來源。此舉不僅涉及國安思維,也反映美方不願再完全依賴台積電。若再加上三星可能入股,形成政府與產業聯手格局,台積電長期壟斷優勢雖難立即動搖,但競爭態勢已悄然轉變。
談台積電長期投資價值,按今年3月前的資訊,會以為川普只在意最先進製程芯片一定得在美國生產,而台積電是否變美積電顯然不在川普考慮範圍內;但自上周五,美商務部長表示,擬以補貼換股方式入股依晶片法所獲資助之企業後,美積電憂慮再起、台積電市值因之失守新台幣30兆元大關,雖然此一疑慮兩、三天後隨即被消除。
但值注意的是,比起美積電議題,我們可能更應注意,美政府已一躍而為INTEL最大股東,伺機打造INTEL成美本土芯片製造第二大供貨來源。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無非就是想依託補貼吸引台積電等晶圓製造大廠赴美投資。但川普認為,先進晶圓製造技術本就屬美國,根本不該投入巨額補貼,將納稅人的錢交給那些全球最富有的海外公司,所以只要將關稅提高,這些公司就會不請自來。
凡此說明,按天下沒有白吃午餐言論,川普2.0時期的製造回流,將只有棍棒(高關稅)、沒有蘿蔔(政策補貼)。
但值欣慰的是,即便沒有台積電董事長為美積電議題消除疑慮,按美商務部原本構想:用補助金換股權,為的只是讓美納稅人的錢可以獲得良好回報,既不會賦予美政府公司管理權,也不會讓美政府的持股具有投票權,所以尚且不用擔心台積電會變美積電,台積電會被迫將最先進製程技術轉移給INTEL。
受地緣政治、疫情、芯片短缺及AI產業蓬勃發展影響,晶圓製造不僅攸關各主要經濟體供應鏈安全,甚至引發國安疑慮,所以都想擁有自己的備胎,也都想將半導體製造本土化。
但也因台灣獨占全球近七成晶圓代工及九成以上先進製程代工市占,所以也都不想只唯位於台灣地區的晶圓代工服務是賴。這也說明為何今年3月川普會喜孜孜地宣布,台積電計劃投資1,650億美元在美興建六座晶圓廠、為何美積電議題會一再成為台半導體產業及台金融市場上的最熱詞。
但值注意的是,自上周美商務部一則以晶片法補助金換取INTEL股權新聞見報後,川普似已開始暗示,美芯片製造國安思維,已從此前只想擺脫對台灣地區晶圓代工依賴,朝不想只唯台積電是賴方向轉移。
INTEL前執行長投書Fortune雜誌時表示,美國需要INTEL,因為只有INTEL有能力成為美本土芯片製造第二供貨來源、有能力協助美政府應對芯片國安問題,甚至成為美企與台積電進行議價談判時的最佳籌碼。
但因資金短缺問題,INTEL根本無法憑一己之力抗衡台積電,也因此美政府及傳言中的韓三星人股,勢將成為INTEL打破台積電獨占優勢時的最強資金奧援。
全球晶圓代工INTEL、三星與台積電齊名,但唯獨INTEL深陷困境,一來,INTEL為IDM垂直整合製造廠,雖有自己產品亦曾在CPU領域獨領風騷,但卻被AMD超越亦未跟上AI發展腳步。
再者,礙於IDM廠競業疑慮,INTEL不僅無法全力發展晶圓代工業務,其製程設計亦只能以自身產品需求為優先,所以沒能像台積電一樣可大肆投資最先進製程。
最後也最重要的就是,INTEL主力產品(CPU)行業景氣波動大、虧損無時不在,因此無法像台積電一樣,可資金無虞、持續不斷地投資最先進製程。基此,川普要想拿回美芯片製造自主權,勢必得優先解決INTEL資金問題。
至6月底止,貝萊德手握8.92% INTEL股權、其次是先鋒集團的8.82%。另繼軟銀斥資20億美元入股INTEL後,韓媒傳出三星考慮投資INTEL,力挺川普半導體製造回流計畫。同時美政府更裁判兼球員,一躍而為INTEL最大股東(除持股10%另還獲額外5%股權增持保障)。
韓企雖在DRAM及NAND Flash市場上拿下全球60%以上市占,但因美光23%市占抗衡,所以無法像台積電一樣,可獨占全球記憶體IC市場、拿下市場價格話語權。但無可否認的是,先進晶圓代工市場本就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即便有川普及三星星奧援,INTEL也很難在短期内拉拉近與台積電競爭差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政府投資INTEL,為的只是讓INTEL扮演美芯片國安問題最強備胎,而非取代台積電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地位,因此接下來,我們必須觀察及注意的是:韓三星會否真的被迫人股?
畢竟有了美政府的裁判兼球員,以及全球晶圓代工第一梯隊的老二與老三聯手,INTEL就有可能成為全球先進製程代工領域裡的美光,慢慢侵蝕台積電的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價格話語權與衝擊台積電的股價本益比獨占溢酬。
首席經貿觀測站
338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338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