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吳辰杰
13
「正念領導不只是覺察,而是對每個人的壓力反應『有感』,並懂得在該出手時給出支持。」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70551?luid=&utm_medium=message&utm_source=line

「正念領導不只是覺察,而是對每個人的壓力反應『有感』,並懂得在該出手時給出支持。」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70551?luid=&utm_medium=message&utm_source=line
▍正念領導力不只是靜心,更是懂得「看見」員工的壓力訊號
看完《經理人》的這篇文章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天啊,我們是不是太常忽略
那些平常很乖、很會撐的員工了?」
有些部屬平常穩定得像一台跑不壞的老爺車
從不抱怨、準時打卡、默默加班
結果有天開始請假、掉績效
我們才驚覺:「欸,他是不是快撐不住了?」
這不就是身為主管最常遇到
卻也最容易忽略的盲點嗎?
而這篇文章一語道破核心:
心理健康,不該是等到出事才開始補救的議題,而是企業日常文化的一部分
■ 把「正念領導力」帶進 EAP,是種職場良心,也是競爭力
在我看來,EAP不只是HR的事,更該是每位主管的基本配備
而「正念領導力」的價值
恰好補足了EAP的靈魂——
用覺察與同理,而不是績效表現單一指標,去理解員工的狀態
正念不是冥想而已
它是一種「當下有感、有意識地關注人」的能力
當一位主管能在日常管理中
察覺到某個部屬開始悶悶不樂、或總是晚回訊息
那其實就是潛在的「心理預警」
這時候不是開罵、不是拚業績
而是該停下來問:「你最近還好嗎?」
■ 員工不是耗材,是人,是整個組織的情緒溫度計
文章提到一句我超認同的話:「個人身心穩定,才有穩定團隊。」
想像一下,主管如果平時不說話員工每週都在爆肝、
週五晚上9點還收到「這週KPI呢?」的訊息
長期下來,誰會不累?
企業補助健檢、瑜珈課、找心理師都是好事
但如果工作設計、管理文化不變
那就像你每天吃素但還抽菸喝酒一樣,外面健康、裡面爆炸
■ 正念領導力的實踐,不難,但要真心
所以,我覺得正念領導切入EAP最務實的做法
不是把課開好、制度設好就好,而是主管本身要「做得出來」:
- 看見人的狀態:情緒低落、身體狀態、反應速度、互動方式都是指標
- 傾聽而不急著給建議:有時候一個願意聽的耳朵,就足夠療癒
- 同理但不包辦:同理不是溺愛,是陪伴對方走一段
- 持續關心而不是一時的慰問:心理健康不是感冒,是需要時間養的
■ 一句話總結:
「正念領導不只是覺察,而是對每個人的壓力反應『有感』,並懂得在該出手時給出支持。」
這不只是心理健康的管理,更是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正念領導的心流之旅
213 Followers
正念領導的心流之旅
213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