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在數位內容與科技技術持續進化的時代,行銷策略的本質雖然沒變,在執行面上卻有了巨大的轉變。從吸引用戶注意力的APP設計、遊戲化機制與全通路行銷,到顧客旅程與科技創新,每一個面向都與消費者需求緊密連結。本文整合8個面向來探討數位行銷的核心思維,並搭配實際案例,並提出在新時代中應如何打造有價值的品牌互動與永續經營的建議。
手機,已經與現代人的生活形影不離,自然也成為行銷的最重要的通路。而手機APP的核心設計目標,就是爭奪使用者的[注意力],並讓其形成重複使用的習慣。
依據行為設計模型B=MAT(行為=動機×能力×觸發)的概念,設計者需由這三方面來提升[黏著度]。[動機]來源可以是追求成就感、社交認同或競爭心理;[能力則涉及操作介面的簡便性與任務易達性;[觸發]則是適時發出的推播通知或任務挑戰。
行為設計模型最常見的應用場域,便是各種遊戲化的設計。其中最常採用的PBL(Points點數、Badges徽章、Leaderboard排行榜)機制正是誘發行為的關鍵,如LINE Points(數位點數)刺激每日簽到、Duolingo(免費語言學習平台)徽章鼓勵語言學習連續天數等。導入遊戲化機制的目的便是希望能[延長顧客使用時間],[提升品牌參與度]與[用戶活躍度]。
隨著數位與實體邊界模糊,消費者期望獲得一致、流暢的跨平台體驗。OMO(Online-Merge-Offline)策略強調將線上與線下整合為一體,提供更高頻、個人化的溝通與服務。透過CRM系統與消費數據分析,企業能夠實現會員分群、精準再行銷與個人化推薦。
例如,UNIQLO的APP可顯示線上瀏覽商品在門市的庫存,更可以透過篩選器來區分網路商店庫存和指定店舖現場庫存。也提供[ORDER & PICK]服務,讓消費者可以在線上訂購,然後到指定的門市試穿與取貨,強化銷售轉換。
國內的統一超商透過OPEN POINT打造[會員制度]、[點數折抵消費金額]與[跨品牌點數整合],從便利商店延伸至生活周邊,不僅提升了會員黏著度,也促進了跨通路消費,打造出一個更豐富、更便利的會員生態圈,進一步累積顧客終身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的身分類別也越來越多元化,需求也越趨細緻,僅以產品[價格]與[功能]的吸引力已不足,品牌要能滿足消費者心理上的[感性需求],才能建立深層連結。
例如,簡約風格彩妝保養品牌Glossier,源起於美妝部落格[Into The Gloss],以[Skin First. Makeup Second. Smile Always.]為品牌宗旨,強調肌膚健康為優先,彩妝為輔助,並鼓勵自信的笑容。透過[使用者供應內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來塑造品牌真實形象,讓消費者覺得品牌了解他們的樣貌與生活想像,深受年輕世代的喜愛,在美妝市場中脫穎而出。
行銷的重點已從最初的推銷商品,轉為引導讓消費者自己描繪購後願景,如Dyson的產品以[技術]與[時尚]著稱,主打生活品味與效率,賣產品更賣尊榮服務。價格儘管高高在上,依然吸引重視品味、講究的消費者。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經營每天都會面臨各種不同的問題。問題雖有輕重緩急之分,但各種解決方式理論其實殊途同歸。其中,金字塔原則(Pyramid Principle)強調[先結論,後分析],以便讓與會成員能快速理解。金字塔簡單分成三層,最上層是表達[目的或結論],中間層是用來支持結論的[重點或原因],第三層則是用[案例或數據]來解釋第二層。
再者,建立金字塔時須遵守的垂直(由上統下)與水平(歸類分組)原則。垂直原則強調下層理由要能支持上層的結論(So What?),且上層結點必須是下層理由加總的結果(Why So?),也就是[結論]和[理由]之間須具備[上下因果關係],用來確保表達內容符合邏輯;而水平規則就是代表[彼此獨立,互不遺漏]的MECE分析法,能讓思考更周延與全面,這是一種正面問問題,再從反面驗證問題的技巧。
例如,[行銷預算增加10%]的So What是[品牌能獲得更多曝光,提升10%營收],Why So則需引用過往投資報酬率或類似產業的案例。愈往下就是多問Why So、愈往上則是問So what;能經過量化分析與質化驗證的,才是事實。換言之,所有的企劃都要[以資料為基礎]推導出策略結論與建議。
在購買決策初期,消費者已習慣透過可信的來源蒐集資訊並進行比較,包括:品牌官網、開箱影片、網路評論、KOL推薦與朋友口碑等。而這些接觸點便構成所謂[零時刻行銷(Zero Moment of Truth, ZMOT)]。例如,在購買相機前,消費者可能會參考[YouTube實拍對比]、[部落客評測]與電商平台的[用戶回饋]等方式取得相關資訊。
因此,業者若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應主動設計這些影響消費者決策的環節,製作FAQ影片、邀請實測創作者開箱、或在比較網站上維持高分評價,從而提升被納入考慮階段的機率。
例如Google的[我的商家]服務,讓商家可以建立免費的線上商家資料,包含商家資訊、營業時間、評論等。消費者搜尋相關關鍵字時,Google便會在搜尋結果中顯示這些資訊,藉此來影響消費者對商家的印象和購買意願。
隨著數位原住民的比例大幅增加,年輕族群已減少在Google搜尋的比重,而是逐漸轉向TikTok、Instagram等短影音平台尋找所要資訊。依Google調查指出,40%的Z世代找餐廳不再靠地圖,而是看短影片評價。因此,想要在影音行銷獲得明顯效益,內容須具備三要素:1.第一秒吸睛的畫面、2.30秒內傳遞核心訊息、以及3.引導後續互動。
例如,韓國美妝品牌Innisfree主張[自然主義與綠色環保生活],因此在社群媒體上的行銷策略,特別是在Instagram上,主要圍繞著其品牌的核心理念,呈現[自然]、[清新]的元素。經由高質量的[圖片]和[影片],展示產品的天然成分、濟州島風光,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吸引對此感興趣的消費者。同時,Innisfree也善用IG的互動功能,如限時動態、直播、貼文留言等,與粉絲保持互動,增加品牌黏著度。此外,innisfree也會與網紅、部落客合作,進行產品試用和推薦,擴大品牌影響力。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需具備三項特性:對消費者有明確利益、競爭對手無法模仿、且能言簡意賅傳達。例如Dyson主張[不使用風扇葉片也能強力送風],而Moleskine則在當代文具設計的領域中,強調[筆記本中的創作者哲學],以其對文化細節的敏銳把握贏得了獨特地位,都是建立情境式品牌印象的典範。具有獨特銷售主張品牌的最基本好處就是,容易被消費者所辨識,取得消費者的心佔有率(Share of Mind),提高該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程度。品牌並不需要成為目標客群心中的唯一選項,只要能成為消費者的優先選擇,已經是難能可貴的成功。
以此為基礎,若能再結和新科技的發展,將可持續發光發熱。例如前述的Moleskine,便開發出智慧筆、筆記本,結合應用程式,無須拍攝、上載文件或掃描檔案,即可將紙上筆記和草圖數位化,並能同步分享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
例如戶外服裝公司Patagonia(巴塔哥尼亞)主打永續環保,鼓勵消費者修復和重複使用,提倡[少買,買得好]的理念,而不是頻繁更換,以減少浪費。這種理念與傳統的商業模式形成鮮明對比,但卻贏得了認同其價值觀的消費者的支持。而Forever 21的獨特理念是[青春永駐],並以[大店]模式銷售,強調快速引進流行款式,緊跟潮流,以[快時尚]模式迅速吸引年輕消費者。但現在的年輕消費者除了喜新厭舊更具有多面向性,對單一品牌忠誠度不高。且Forever 21堅持實體門市的擴張,更承受著高租金和高成本的壓力,最終在無明確鎖定目標客群、快速時尚轉型過慢、電商佈局失當而申請破產。因此,品牌必須隨環境校準策略,並讓顧客在每次的互動中獲得一致性的體驗。
繼網路與行動革命後,Web3、元宇宙、生成式AI等被視為未來的破壞式力量。Web3強調用戶自主、數據所有權和透明性,改變現有平台式商業模式;生成式AI如ChatGPT等正快速改變職場與生活,除了重新界定大眾對於[搜尋]的認知,更是一場定義人機互動、模糊數位與物理世界界線的革命。而AR/VR則正在改變電商與體驗式消費。
業者需持續關注技術門檻與應用成熟度,選擇出適合自己且可落地實際創新的方向。例如前述的Moleskine,讓筆記本的發展超越的[紙]的範圍,開發出智慧筆、筆記本,結合應用程式,無須拍攝、上載文件或掃描檔案,即可將紙上筆記和草圖數位化,並能同步分享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
再者,當第三方cookie取消(註)後,品牌需主動收集零方數據(Zero-Party Data),如問卷、偏好設定、自願分享的資料。這類數據具備高準確性與高信任基礎。例如Spotify透過[你的年度回顧]收集會員的音樂偏好;Nike+鼓勵記錄運動習慣,方便精準推薦產品與活動。數據應用時需設立信任機制,並透過標準化平台如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進行整合管理。
現代行銷不再是獨立的操作部門,而是從產品設計、內容製作、通路策略到售後服務的整合體。業者應透過顧客旅程圖(Customer Journey Map)識別痛點、設計關鍵時刻。顧客旅程關注[What they do],顧客體驗關注[How they feel],兩者結合可協助品牌持續優化接觸點。
數位時代下,行銷的本質已從[說服消費者]轉為[與消費者共創價值]。成功品牌皆能結合科技趨勢與人本思維,從設計用戶體驗、擬定價值主張、整合通路與數據、到打造一致性品牌印象,不僅讓消費者願意購買,更願意持續參與與推薦。
1.將[顧客體驗設計]納入行銷環節的一部分;
2.投資時間與經費於[數據能力]與[內容行銷];
3.隨時[掌握科技動態],靈活調整策略方向。
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持續創造顧客終身價值,讓品牌儘管面對不同世代的變化而依然能永續傳承。
註:Google曾計畫在2022年初終止對第三方Cookie。然而,由於會對廣告投放的收益產生重大衝擊,便推遲終止時間,最終決定放棄,避免影響廣告商和出版商。
詳細內容說明請下載附件簡報
原文經洪聖宏作者同意轉載分享,以下為原文連結
YouTube:數位時代的行銷新思維:從吸引注意力到創造終生價值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
洪聖宏
專長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規劃與行銷管理、店鋪開發與門市經營管理、投資損益與經營分析、服務品質、連鎖加盟實務,相關餐飲零售產業評論、文章、課程、輔導諮商資料超過3,600篇,資料散見於
blog: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 (點閱量超過48萬次)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DavidHung1123 (上傳資料超過130部)
如有諮商、內訓等相關需求,歡迎聯繫。
延伸閱讀:
>> AI、大數據與消費者行為預測: 從演算法理解到策略落實
>> 品牌成長、消費者洞察與策略思維—在變動世界中找到競爭解法
>> 提升服務品質秘訣
>> 商品企劃核心揭秘
流通全視界
2,774 Followers
餐飲趨勢分析
2025台灣餐飲趨勢觀察
飲業者面臨食材上漲、租金高漲、缺工等挑戰,人口減少與老齡化改變消費行為,雙薪家庭外食市場成長影響下
流通全視界
2,77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