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探討餐飲業的成功關鍵,強調行銷應回歸STP與4P基本面,避免僅靠網紅與文案操作。成功經營需兼顧商品、服務與氛圍,並善用數據如ABC分析優化庫存與品項策略。不同[商業模式]的成本結構差異,決定損益平衡點高低,需謹慎規劃。最終,餐飲業是【人】的行業,建立有溫度的互動與品牌信任,方為長久經營的根本。
餐飲業是與人密切互動的行業,無論是食材的選擇、菜單的設計、顧客的體驗,都需要用心經營。現今不少業者傾向以網路行銷包裝品牌形象,卻忽略了經營的基本功。本文將從STP與4P、數據分析、商業模式、經營成本、顧客互動、國內外實例等角度出發,探索餐飲業的成功之道。
STP(市場區隔Segmentation、目標市場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與4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促銷Promotion)是行銷不變的核心。市場在哪裡?顧客在哪裡?賣甚麼?怎麼賣?怎麼訂價?只要有想過這些,你就是在做STP與4P的思考。以[點點心]為例,來到台灣市場之後,鎖定年輕客群並融合台港菜式,營造社群打卡效應。而[勝博殿],則以[最正統的日式豬排專門餐廳]為定位,採中高價定食精緻市場為核心,強調品質與舒適度。
簡單來說,STP行銷策略的目的就是在開店前先打好基本盤,首先透過Segmentation(市場區隔)將顧客分層,可以是以屬性分類,例如上班族/學生/親子銀髮族/觀光客等,或是採用消費模式:內用/外帶/外送/線上訂餐等。接著Targeting(目標對象)則是從市場區隔中找出主力客群,最後再以Positioning(品牌定位)提供消費者明確的價值主張,是快速方便?健康天然?高CP值?文青美學?
在快速變動的市場中,業者更需隨時重新檢視顧客輪廓、品項組合、品牌溝通方式,方能在餐飲這片紅海市場中繼續前行。以[麥當勞]為例,當你在國外時,可能當地食物並不合口味,或是語言不通而不曉得該怎麼點餐,這時候只要看到麥當勞的金色拱門時,你就會放心地走進去。此種策略即是STP與4P的實踐範本。
餐飲業是剛性需求,永遠有市場。當然,餐飲業的競爭也一直很激烈,各種創新方式一再被推出,消費者的口味也逐漸多元化。
行銷推廣需要基於事實去發揮。當文青式文案與網紅開箱已成標配,消費者對於品牌期待不再只是視覺的衝擊,而是整體的服務與價值。很多業者寧可砸錢做網路行銷,找網紅、部落客來寫些[只應天上有]的文青式行銷文案,對於餐飲業的基本功(商品、服務、氣氛),反而,忽視了。無論各行各業,都必須務實的面對所有的經營問題,想方設法的實際去改善。
大家都會說要開源節流,知道的方法也很多,開源不外乎就是從1. 吸引新客源、2. 提升熟客回訪、3. 提高客單價這三方面去下手。節流當然是要有效控管成本,無論是人事成本、食材成本、營運支出成本,都要做到合理的管控。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就知道差距在哪裡?至於說要怎麼改?如何改?哪一個要先改?畢竟每家店的狀況不同,這就需要從[輕重緩急]去做思考。體質不同,症狀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解方。如果只是拿著別人的方法照抄,會有好結果?!沒走火入魔就該萬幸了!
網路行銷雖然未來或許有被短影音取代的可能,但目前仍是一門顯學,怎麼經營粉絲團,怎麼從後台看數據,搞出了一堆英文縮寫的術語。好像只要搞懂這些,就可以發大財一樣!其實,網路的宣傳效果,已經愈來越不值錢了。餐飲品牌終究仍須回歸到商品、服務、氣氛三大核心,強化顧客在五感體驗中的情感連結。例如[王品集團]多年來一直重顧客用餐流程的[設計]與[儀式感]來增加顧客的黏著度,而非僅靠促銷拉客。
把[目標]與[現實]分別用[數字]表達,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少業者蒐集了大量營運數據,卻未能有效轉化為經營行動。其實透過簡單的ABC分析法便可以對產品進行重點銷售與管理。ABC分析法可瞭解單品的[銷售]、[毛利]、[庫存]、[淘汰]、[狀態]、[補貨]等的分析和需求管理,能有效的防止斷貨、做好單品管理,並能反映出每類產品對庫存、銷售、成本等總價值的影響,藉此可辨別主力商品與滯銷品、設定淘汰標準與補貨頻率,進而優化庫存與採購策略。
即使是同樣的品牌,不同地區的消費者也可能出現迥異的消費型態,出現不同的偏好。ABC分類的變動原因通常和商品的[生命週期]、[季節性]、[流行性]、[話題性]等有關,經營者便必須依據銷售數據調整門市的品項組合與營運重點,有效提升毛利率與顧客回訪率。
問題在哪裡?問題就在數字中。數字要比較,才會知道它背後的意義。因此,對數字,要敏感!看比率,更要小心其中的貓膩,[統計]可以製造出[似是而非]的[謊言],只要改變數字呈現的方式,給別人的印象,就會大大不同。
圖表是資料視覺化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圖表的種類非常豐富,其選擇取決於所要傳達的資訊和目的。不同類型圖表能協助快速理解和分析數據,有更直觀的視覺感受,透過視覺化能更快速地抓住數據重點,並做出更有洞察力的決策。正確的分析方法,是以[資料]和[洞見]為依據,在掌握[充分資訊]的情況下,提出解決方案。
餐飲的損益平衡點(Break-Even Point,BEP)與成本結構密切相關。賺錢只有兩條路,不是開源,就是節流,藉由了解損益平衡點、淡旺季營業額,可以找出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項目(浪費)。只要能算出損益平衡點,就能知道要從甚麼時候開始可以產生利益。
若[營收]成長,[獲利]並未同步提升,便要回頭檢視[支出]的成本。餐飲業常見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人事費用、裝潢與設備攤提;變動成本則涵蓋食材、水電、包材與外送費用。了解損益平衡點能幫助業者設定最低營業額,並據以管理成本與價格策略。
內用店面須考量租金、人事、裝潢等固定成本;雲端廚房或外送平台則能省下大部分前述成本,重點放在餐點的製作效率與出餐流程,透過資料分析優化訂單分流,並以AI預測消費波動,有效降低高峰期的誤單與人力壓力。因此轉而將資源投入於中央廚房運作、外送平台抽成與數據科技應用,形成低前場高後場投入的模式。
餐飲業面臨業績下滑的情況,一般來說常與顧客流失、服務品質、產品競爭力、行銷策略失準等因素相關。常見原因有下列幾項:1. 顧客回流率下降(CP值不被消費者接受?服務不佳?缺乏新鮮感?)、2. 市場競爭加劇(競爭品牌與店數增加?)、3. 產品力不足(餐點品質不穩定?定價策略失誤?缺乏特色?)、4. 員工服務力不足(內場備餐效率?外場服務流程?顧客整體感受?)、5. 數位行銷策略落後(未依社群媒體特性進行投放操作?)、6. 內部溝通斷層(資訊無法順暢流動,導致問題持續累積?)等。
餐飲業的經營問題往往看似複雜,其實核心仍在於[資訊回流]、[溝通效率]與[行動執行力]。第一步是明確找出問題根源。可從顧客評價(Google評論、外送平台回饋)、營業數據(來客數、客單價)及員工觀察(作業流程、客訴內容)等三個面向切入。透過系統性的問題分析、數據佐證與前後場溝通整合,才能提出合理且具操作性的解決方案。並應透過來客數、客單價、回客率等指標建立數據儀表板,輔以顧客意見調查(如Google評論分析)定位問題。必要時更需要啟動[菜單重整]與[體驗流程優化]的計畫。
餐飲業是[人]的行業,需要[有溫度]、[有深度]的互動,不只是冰冷的交易行為。即便科技再進步,服務流程與顧客互動的溫度,才是決定顧客是否回流與分享的主因。例如[鼎泰豐]便是以高水準的接待流程與一絲不苟的餐點品質,打下國際口碑。[體貼的服務]不是嘴巴說說就好,[溫暖的問候]與[細緻的動線設計],遠勝千篇一律的文案操作。別小看一句[歡迎光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其實消費者是可以感受到這是有溫度的問候,或只是公司制式的敷衍罐頭應答。
顧客體驗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商品品質,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整體感受。服務,有SOP當然很好,它是提供一致性服務品質的基礎。但是也不能完全都照著SOP,還要學習如何從顧客的行為和反應中識別需求,並根據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例如,趕時間的,就別囉嗦半天介紹這道菜的歷史故事;在約會的,就別常去詢問還有甚麼需要服務的地方。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顧客跟老闆一樣,很多話是不會講出來的)
門市診斷跟做去醫院做健檢,其實沒兩樣。診斷的內容大同小異,差別就在於檢核細項要怎麼設定,內容可以是簡單的[陽春麵],也可以是[滿漢全席]。診斷結束之後,才是改善的開始。如果報告都是一堆紅字,卻還不願意接受改變飲食與作息的建議,那做健檢也只是讓醫院賺錢而已。透過系統化的檢核項目,發現門市內部管理及運營的潛在問題,並針對性地進行優化,方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穩健立足。
詳細內容說明請下載附件簡報
原文經洪聖宏作者同意轉載分享,以下為原文連結
YouTube:餐飲業經營之道:從數據到溫度的實務經營策略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
洪聖宏
專長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規劃與行銷管理、店鋪開發與門市經營管理、投資損益與經營分析、服務品質、連鎖加盟實務,相關餐飲零售產業評論、文章、課程、輔導諮商資料超過3,600篇,資料散見於
blog: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 (點閱量超過48萬次)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DavidHung1123 (上傳資料超過130部)
如有諮商、內訓等相關需求,歡迎聯繫。
延伸閱讀:
>> 品牌成長、消費者洞察與策略思維—在變動世界中找到競爭解法
>> 提升服務品質秘訣
>> 商品企劃核心揭秘
流通全視界
2,763 Followers
更多餐飲趨勢分析
2025台灣餐飲趨勢觀察
飲業者面臨食材上漲、租金高漲、缺工等挑戰,人口減少與老齡化改變消費行為,雙薪家庭外食市場成長影響下
流通全視界
2,763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