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在算碳,你的小工廠卻可能被淘汰:數十人小企業也得懂的碳報告生存術

2025-11-08

編輯上稿

Vivian Chiu

34

深度供應鏈中的永續韌性:IFRS S2 範疇三要求下小型企業的成本效益與轉型策略 隨著 IFRS S2 對「範疇三(Scope 3)」碳揭露的要求上路,供應鏈減碳正從大型上市公司一路傳導到數十人規模的小工廠,過去被動等待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如今若無法提供可信碳數據,恐將在綠色採購名單中被邊緣化。本文以務實觀點解析小型企業在有限資源下的四項核心行動:靈活運用「不當成本豁免」原則降低初期壓力、善用免費政府工具快速盤查、將數據要求轉化為合作契機、並策略性爭取補助資源。從成本控制到策略布局,小企業不只能「撐過範疇三」,更能把永續合規轉化為下一階段的競爭力。

摘要

資源有限下的務實合規策略:「深層供應鏈的小廠警示:大企業的碳報告如何改寫你生意的遊戲規則」

隨著國際永續揭露標準(IFRS S1、S2)對價值鏈排放(範疇三,Scope 3)要求日益嚴格,即便是僅有 50 人左右、位於深層供應鏈末端的小型企業,也無法置身事外。對於這些企業主來說,擔心投入大量成本以獲取真實碳排放數據(初級數據)卻效益有限,是完全合理的。本文建議小型企業採取四項核心行動,以在最小化初期投入的同時,最大化長期競爭力:

  1. 策略性運用法規緩衝:援引 IFRS S2 所賦予的「不產生不當成本或努力」(Undue Cost or Effort)原則,初期可優先使用次級數據(如支出基礎法)進行盤查,兼顧成本與合規。
  2. 善用免費在地工具:註冊並使用台灣政府提供的免費工具,如工研院(ITRI)的 CarbonEZ 碳排放估算工具,建立標準化的範疇一、範疇二與初步範疇三數據基礎。
  3. 將數據壓力轉化為協作契機:主動與 直接客戶協商,爭取在軟體、資源或統一數據模板上的支持,將「被動數據提供者」角色轉變為「供應鏈減碳合作夥伴」。
  4. 策略性爭取補助:針對排放熱點,利用政府減碳轉型與設備汰換補助,將碳管理軟體及節能升級成本部分轉化為補助資產投資。


「供應鏈壓力下的小企業生存法則:範疇三數據要求與合規盾牌」

法規壓力傳導:為何大公司要求會影響小供應商

即使小型企業並非直接向上市櫃公司供貨,其客戶往往是上市櫃公司的供應商( 直接Tier 1或更深層(間接) Tier 2/Tier 3)。在 IFRS S2 架構下,範疇三數據要求會自上而下傳導,無法避免。


對大型上市櫃公司而言,範疇三排放量中占比最大的通常是「採購的商品與服務」。為了精準揭露這類排放,公司必須向 直接供應商索取數據。 直接供應商為了滿足要求,會進一步將數據要求下放至其供應商——即本案例中的 50 人小型企業。


因此,小型企業面臨的數據壓力,並非來自法規直接強制,而是供應鏈的商業必要性。如果不提供數據,企業可能被視為難以量化的潛在風險,這種後果遠比投入碳盤查的成本更具破壞力。


ISSB 的「比例原則」與「不當成本豁免」:小企業的合規盾牌

IFRS S1 與 S2 雖要求廣泛揭露永續風險與機會,但核心在於這些風險是否合理預期影響公司現金流、融資能力或資金成本。對小型供應商而言,最大的風險是因不合規而被排除在綠色採購名單之外,這將立即衝擊財務前景。


幸運的是,ISSB 在 IFRS S2 中為資源有限的實體提供了務實考量。標準允許企業使用「所有合理且可支持的資訊,且在不產生不當成本或努力的前提下可用」,這就是小企業面對範疇三數據要求的關鍵「合規盾牌」。


對僅有 50 名員工的小型企業而言,若收集精確初級數據會造成不當成本或需額外聘顧問、增設行政人力,就可合理使用產業平均排放係數(次級數據)。這種策略性運用法規,能確保企業在成本可控範圍內,達到客戶要求的基本合規標準,同時維持其在供應鏈中的競爭地位。


「小廠也能玩轉碳盤查:低成本、高效率的範疇三混合策略」

數據階梯與選擇:初級數據 vs 次級數據

在碳核算中,數據品質通常分為 初級數據(Primary Data) 與 次級數據(Secondary Data)。小型企業必須理解兩者的利弊,才能制定既成本效益又合規的策略。

  • 初級數據(Primary Data):來自實際運營活動,例如工廠燃料消耗、電力使用明細或供應商提供的特定排放係數。優點是精準且透明,能真實反映營運變化;缺點是收集成本高、驗證繁瑣,對僅有50人左右的小型企業而言,短期內難以承擔。
  • 次級數據(Secondary Data):依賴公開數據、行業平均值或估算值。最常見的是 支出基礎法(Spend-Based Method),透過企業採購支出套用行業平均排放係數,快速估算碳足跡。次級數據成本低、易取得,但準確性有限,無法捕捉製程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次級數據是可行的短期方案,但 GHG Protocol(IFRS S2依循標準) 已開始限制支出基礎法的使用,這意味著小型企業必須規劃一條 從次級數據逐步轉向高質量數據的路線圖


數據採集策略:從支出基礎法到混合數據策略

為兼顧成本與準確性,小型企業的中期策略應採用 混合數據策略(Hybrid Approach),既減輕資源負擔,又提升報告可信度。


三階段實施路徑

  1. 快速盤查: 利用支出基礎法,結合財務報表採購費用,對所有範疇三類別(尤其是第1類「採購商品與服務」)進行快速估算,建立基礎排放輪廓。
  2. 碳熱點鎖定: 根據初步盤查結果,找出佔總排放量約80%的核心「碳熱點」,如主要能源消耗或核心原物料採購,依照帕雷托法則集中資源。
  3. 精確優化: 對碳熱點投入資源(可利用政府補助款),收集初級數據,例如實際活動數據或向關鍵直接供應商索取特定排放係數。對非重大排放項目則持續使用低成本次級數據。


混合策略優勢

  • 實用且彈性高
  • 可依企業資源與數據可用性調整
  • 建立更全面可靠的排放輪廓,有助於深化減碳策略


小型企業需意識到,IFRS S2容許短期採用次級數據,但這只是 過渡期方案。隨著GHG Protocol對支出基礎法的限制,小型企業必須趁此期間建立 標準化數據流程與基礎設施,為將來向混合或活動基礎法轉型做好準備。唯有不斷提升數據品質,才能確保報告長期可信度,避免未來因資料不足而影響與大型客戶的合作關係。


「小廠也能零成本起步:善用政府資源打造碳盤查基礎」

對於僅有數十人的小型企業而言,將初期碳盤查投資成本壓到接近零,是實現成本效益的關鍵。幸運的是,台灣政府與相關機構提供了多樣免費工具和補助資源,小型企業應優先利用這些資源,既省錢又能建立永續韌性。


免費碳盤查與減碳工具的應用實務

1. ITRI CarbonEZ 估算工具

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委託工研院(ITRI)維護的「中小企業碳排放估算工具」(CarbonEZ)是小型企業初步盤查的首選。CarbonEZ 能快速計算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減碳資訊與輔導,協助企業掌握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電力間接排放),以及初步範疇三(如商務差旅、員工通勤等)。透過此工具產出的數據,即符合 ISSB 關於初期揭露的「合理且可支持資訊」要求。


2. 公共資訊與次級數據輔助

環境部的「淨零綠生活資訊平台」提供的「生活碳足跡計算器」,雖然針對個人,但其中的住宅能源與交通等均值可作為員工通勤或辦公室非核心運營活動的次級數據參考。利用這類公開資料,小型企業可以無需額外採集成本,豐富範疇三報告內容,提升報告完整性。


政府補助的實操策略

雖然部分免費碳盤查輔導專案僅限30人以下微型企業,50人企業仍可申請多項政府補助,將碳管理軟體、技術輔導或設備汰換成本降至最低。關鍵是 策略性地將資源投入於具體減碳行動,而非單純顧問服務


建議策略與補助資源

  • 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針對商業服務或製造業服務部門,補助軟硬體導入、維護及技術轉移費用,可用於基礎碳管理軟體或數位監控設備。
  • 設備汰換與節能減碳補助:降低設備能效升級的資本支出,實際節能成果可轉化為初級數據,用於向客戶展示減碳努力。
  • 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輔導建立綠色製程與供應鏈,展示永續成效並接軌國際驗證標準。


透過策略性運用這些免費工具與補助,小型企業不僅可達成最低限度合規要求,更能建立 標準化數據收集流程(數據基礎設施)。未來轉向要求更高數據品質的混合策略時,門檻降低,重複投入成本減少,實現長期的成本效益與供應鏈韌性。


3. 使用免費碳盤查與輔助工具的限制與風險

雖然免費工具和公共資料為小型企業提供了低成本、快速入門的解決方案,但必須清楚認識其局限性與潛在風險,避免初期盤查數據誤導決策或影響未來報告可靠性。

主要限制與風險如下:

3-1. 數據精度有限

  • 免費工具大多使用行業平均排放係數或公開資料(支出基礎法),無法反映企業特定製程或設備的實際排放。
  •  若企業對關鍵排放熱點依賴這類數據,可能低估或高估範疇三碳足跡,影響未來精確減碳策略。

3-2. 排放類別覆蓋不足

  • 部分工具僅涵蓋範疇一、二與初步範疇三(如商務差旅、員工通勤),對原料採購、廢棄物、物流等核心排放項目可能缺乏支援。
  • 這會造成碳報告不完整,無法完全符合 IFRS S2 長期揭露要求。

3-3. 更新與標準一致性風險

  • 免費工具的排放係數、計算模型或數據庫更新頻率不一定與國際標準(如 GHG Protocol)同步。
  • 若未定期核對,可能導致與客戶或審計方的數據不一致,引發信任問題。

3-4. 依賴性過高的策略風險

  • 過度依賴免費工具而忽略建立企業自有數據基礎,可能在客戶要求初級數據或第三方驗證時遇到困難。
  • 長期來看,這會增加轉向混合數據或活動基礎法的成本與複雜度。


建議策略:

  • 將免費工具作為 入門與快速盤查手段,避免單純依賴其結果作為精準決策依據。
  • 對初步盤查結果進行 熱點驗證:針對主要碳排放來源,逐步引入初級數據或與 直接客戶核對的特定排放係數。
  • 定期比對國際標準與工具更新,以維持報告的一致性與可信度。

透過這些補充措施,小型企業既能利用免費資源降低初期成本,又能 有效控制數據品質風險,為未來的永續報告與供應鏈合作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據負擔到供應鏈合作力:小型企業如何在碳報告浪潮中轉型」

對於小型企業而言,碳數據收集不應只是單方面的負擔。成功的供應鏈脫碳,需要買方的支持與協作。50 人規模的小型企業可以將數據要求轉化為議價與合作籌碼,從被動的數據提供者,躍升為積極的合作夥伴。


對抗數據下放壓力:提升議價能力

 直接客戶為了完成自身 IFRS S2 範疇三報告,極度依賴供應鏈末端的數據。ISSB 指導文件已將供應商區分為直接與間接,說明深度供應鏈的數據需求不可避免。小型企業應在協商中明確表達以下立場:

  • 引用法規依據:根據 IFRS S2 的比例原則,初步使用合理且可支持的次級數據是合規策略。
  • 要求資源支持:強調供應鏈減碳是共同責任,向客戶爭取統一數據模板、培訓或共享軟體模組,以提高數據準確性。
  • 揭露數據不確定性:表明部分數據基於估算或假設,促使買方提供支持,降低其自身報告風險。

若能成功爭取這些支持,數據收集效率將呈現指數級提升,遠超單獨投入高昂諮詢費用的效果。


推動「供應商參與目標」(Supplier Engagement Targets, SET)

當直接客戶要求難以獲得的初級數據時,小型企業可提出 SETs 作為替代方案。SETs 是國際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認可的減碳策略,用於影響供應鏈中數據難以取得的環節。

策略應用包括:

  • 承諾在未來兩年內利用政府補助資源完成 ISO 14064-1 碳盤查制度建置,並設定自身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s)。
  • 透過 SETs 展現轉型意願與行動藍圖,比單純提供不準確初級數據更具說服力。
  • 增進供應商關係深度,將企業從潛在風險轉化為客戶範疇三風險的解決方案。


滿足最末端銷售渠道客戶需求:展示成果

面向直接消費者的品牌商或零售商,對綠色標籤與產品碳足跡故事有高度期待。小型企業應將有限的碳盤查結果與減碳努力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 利用初步盤查數據(即使是次級數據)結合設備汰換帶來的實際節能數據,向客戶展示製程效率、包裝輕量化或運輸路線優化的減排成果。
  • 積極參與外部計劃,例如:「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製程,並獲取政府或國際認證的綠色標籤。
  • 透過這些策略,不僅滿足最終客戶的綠色採購要求,也強化自身產品差異化,將碳管理行動轉化為實際競爭優勢。


「從被動合規到綠色競爭力:小廠也能翻身的永續韌性戰略」

永續轉型不該被視為一次性的法規支出,而是企業邁向長期競爭力的投資。

對於一間僅有 50 人的小型企業而言,建立綠色韌性並不等於高成本。透過階段性的投資策略與政策資源運用,即使規模有限,也能以務實步調完成永續升級。


數位化與數據基礎建設的漸進投資藍圖

階段一:免費工具與次級數據(0–12 個月)

  • 重點: 快速達成 IFRS S2 的初步合規門檻。
  • 行動: 運用工研院的 CarbonEZ 等免費工具,完成 S1 與 S2 的基礎盤查,並以支出基礎法對 S3 進行初步估算。 同時,建立標準化的數據收集流程,將盤查制度化。 若遇到資料難以取得的情況,可援引 ISSB 的「不當成本豁免」原則,與客戶溝通合理的揭露方式。

⚙️ 關鍵心法:這一步不是完美,而是啟動。先「有系統」再「有深度」,是降低合規壓力的起點。


階段二:混合方法與政府補助(12–36 個月)

  • 重點: 提升數據品質,聚焦高碳熱點,結合外部資源。
  • 行動: 針對佔總排放量 80% 的碳熱點,導入智慧電表、IoT 感測器或碳管理軟體等基礎工具。 同時,申請政府的「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或 ESG 資訊建置補助計畫,降低導入成本。 與直接客戶協商數據共享或技術支援,共同突破數據瓶頸,讓減碳行動變成合作計畫,而非壓力源。

💡亮點策略:將「法遵成本」變成「共創投資」,才能讓買方願意一同分擔轉型成本。


階段三:整合與驗證(36 個月以上)

  • 重點: 鞏固市場地位,將綠色轉型轉化為品牌信任。
  • 行動: 實現高信度(High Fidelity)的 S1、S2 數據揭露,並針對主要 S3 類別提供自家供應商專屬的排放係數。 進一步可導入 ISO 14064-1 認證,取得第三方驗證,確保報告具公信力。 參與外部計畫或大型客戶的綠色供應鏈評選,將綠色實力制度化,讓品牌與信任雙重升級。

🌍目標轉折:從「合規通關」到「被指名採購」,永續即競爭力。


從法規遵循到綠色競爭優勢的進化

對小型企業而言,碳管理不只是數據義務,更是風險控管與市場機會的雙重保險。只要能提供穩定、可追溯的碳數據,即使仍為混合數據,也代表企業已具備管理氣候風險的能力。在直接客戶眼中,這樣的供應商不再是報告中的「風險黑洞」,而是可被信任、數據透明的策略夥伴。


而當同業仍陷於「應付式揭露」的焦慮時,這家企業因提前布局、善用補助、積極導入數位化工具,反而能搶先取得客戶青睞,站上供應鏈升級的第一梯隊。最終,綠色行動不只是避免被淘汰的防禦策略,更是通往「高信任、高價值」市場的新護照。


「從壓力到籌碼:小型企業在碳揭露時代的生存之道」

對於身處深層供應鏈末端、僅有數十人規模的小型企業而言,面對 IFRS S1 與 S2 所揭示的 範疇三(Scope 3)碳揭露要求,的確是一場沉重挑戰。這不僅是報告義務的擴張,更代表全球大企業正在把「碳數據責任」沿著供應鏈層層下放。小型企業若無準備,就可能在綠色採購鏈中被邊緣化。


但事實上,解方並非是立刻投入巨資蒐集精確數據。真正務實的策略,是先穩住腳步、再逐步升級——以策略思維取代資本焦慮。


從成本壓力轉為策略緩衝

第一步,是善用 ISSB 所允許的「不當成本豁免(Undue Cost or Effort Exemption)」

這項原則讓企業能以「合理且可支持的次級數據」作為初期揭露依據,為尚未具備完善系統的小廠提供時間緩衝。透過此策略,小型企業能以極低成本完成初期碳盤查,同時符合法規精神,避免陷入高額顧問與數據建置的陷阱。


從補助資源轉化為轉型投資

第二步,是最大化運用 政府與研究機構的免費工具與補助

像是工研院的 CarbonEZ 可協助快速完成基礎盤查;經濟部的「智慧減碳補助計畫」與「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則能大幅降低軟硬體導入成本。關鍵思維在於:讓碳管理不再是費用支出,而是能帶來能效提升與品牌價值的投資。


從被動合規轉為主動協作

第三步,小型企業不應只是大客戶的「數據供應商」,而要成為減碳行動的合作夥伴

企業可在供應鏈協商中提出「共同減碳行動」或「供應商參與目標(SETs)」的建議,要求 直接客戶提供培訓、模板或技術支援。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數據品質,也能讓小型企業在 ESG 合作中擁有更高的話語權。


以數據驅動韌性,讓小廠成為不可取代的綠色夥伴

當小型企業能以數據建立透明度、以策略建立信任,就能從「被迫合規」轉化為「被選中的夥伴」。這條循序漸進的路線圖——從次級數據起步,結合免費工具、政府補助與供應鏈協作——最終將形成一種以數據驅動的永續韌性(Data-Driven Resilience)

在碳揭露成為市場入場券的未來,小型企業若能率先行動,就能在新一波綠色競爭中穩站價值鏈核心,不再是被動的數據填表者,而是驅動永續轉型的關鍵齒輪。


參考資料:

1. ISSB-2023-A - 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
2. 中小企業碳排放估算工具
3. Empowering SMEs to Drive the Decarbonization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 EcoVadis
4. 淨零轉型|碳健檢、碳盤查與節能減碳補助-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 ...
5. 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回首頁
6. Introduction to the ISSB and IFRS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 - IFRS Foundation
7. Scope 3 Calculation Guidance - GHG Protocol
8. IFRS-S2-IBG – Issued IFRS Standards - IFRS Foundation
9. Sustainability-related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and ... - IFRS Foundation
10. A practical overview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for carbon accounting - Position Green
11. 檢索日期:10月 24, 2025
12. Spend-Based vs. Activity-Based Emissions: Understanding the Key Differences - Zevero
13. Scope 3 - Standard Development Plan - 2024.12.20 - GHG Protocol
14. How to choose the best carbon accounting method for your company? - PlanA.Earth
15. 碳足跡計算器 - 淨零綠生活資訊平台- 環境部
16. 中小企業輕鬆做碳盤查!臺灣智庫智策推出免費輔導專案,助企業接軌ESG零負擔!
17. 催生中小企業綠色永續點燃新經濟引擎30家綠色小巨人永續大贏家展示發表會
18. ENGAGING SUPPLY CHAINS ON THE DECARBONIZATION JOURNEY -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倒數兩年,供應鏈碳焦慮開跑:2027 IFRS S2強制揭露下的供應商生存戰

>>法遵倒數與戰略超前:台灣中小企業接軌 IFRS S1/S2 的範疇三突圍路線

>>看振宇五金的百變身手:修繕專家的ESG永續轉型

流通全視界

2,837 Followers

流通產業是人流、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匯集、聯集與交集,我們都生存、體驗、感受在其中,每個變化都影響著你我的生活模式,此時此刻開啟您的視界與視野與這時代一起與時俱進。
知識主題
碳盤查與碳足跡
永續治理
ESG政策法規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