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與碳足跡
碳中和
經營管理
財務管理
ESG政策法規
數據分析&雲端
近年來,國際大廠紛紛推動內部碳定價,這究竟是一種什麼制度?為何被視為未來提高企業減碳效率的重要改革關鍵呢?微軟已承諾在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台灣企業陸陸續續也啟動內部碳定價,包括台達電、友達光電、華碩等把淨零轉型當作目標的公司。堪稱淨零加速器的「企業內部碳定價」,是如何推動公司內部的減碳工作呢?
目錄:
永續轉型行不行?資金從哪裡來?
大廠已行動,碳定價先行者成效看得見!
內部碳定價的優勢
內部碳定價的五種方式
企業選擇內部碳定價方式的考量因素
內部碳定價是提升企業減碳效率的關鍵
企業初期會尋求綠色融資作為減碳基金,達到「綠流=金流」,提升資金運用效益。企業應積極與銀行往來議和,爭取合理的永續轉型的資金。另外台灣金融業的淨零承諾高於全球,可見台灣金融業對永續的注重,部分銀行也透過不同利率優惠鼓勵企業,讓企業更容易執行永續轉型。
企業除了對外尋求資金之外,也會改變企業內部資金配置。過去公司會編列新預算來擴增新需求,但是要應對永續轉型,可能不是只有編列預算就能輕易完成任務。預算範圍、資金上限、設備投資等規劃,都應該要和永續成效連結,也讓企業頭疼。不少國際大型企業已用「內部碳定價」解決這道難題!
微軟已在2020年,宣布將在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這不僅是一個願景,更是全球第一間企業透過內部碳定價實踐的成果。微軟透過內部碳定價,建構組織內部的碳基金籌畫與運用,讓有碳排的單位繳納碳基金,再利用碳基金投資與抵換碳排放,這樣的運作機制成功地引導員工投入減碳努力,使得微軟短時間快速實踐階段性環保目標。
台達電自2021年正式導入內部碳定價制度,經過內部溝通,最終將碳價格訂在每噸300美元。內部碳定價制度幫助台達電達成RE100 與淨零目標,同時提供事業單位當作減碳的決策條件與整合碳成本的指標項目之一。內部碳定價不僅有助於內部制定減碳策略與選擇執行方式的標準,更在經濟營收層面帶來顯著效益!
為何內部碳定價能夠成為企業減碳的有效途徑呢?首先,這種制度可強化企業對於減碳目標的承諾,鞏固環保形象。同時,透過碳價的設置,員工將更有動力參與減碳活動,形成企業內部的減碳文化,真正落實「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更讓減碳成果和企業內各部門的成本及營收有直接關連性。
第一、透過外部的綠色融資,與內部碳定價獲取的碳基金連動,就可以將資金投資於生產流程、新產品、新技術等,做出兼顧環境友善的採購與投資方案。
第二、企業透過內部碳定價,就有能力辨別與統計低碳投資所造成的攸關成本與機會成本。
攸關成本:指因採取不同方案而會有所增減的預期成本
機會成本:指多個投資方案選擇下,被放棄最高價值的方案
第一、透過內部碳定價,將企業各事業單位的碳排放貨幣化,以利釐清各項營業活動影響的環境成本與減碳潛力。
第二、從組織設計,建立所有職能彼此永續生產的循環機制,將永續DNA 融入到組織日常,培育人員規劃減碳策略或創新行動的能力,藉此提升人員水平。透過總體成員認知與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加速永續工作的落實與必要設施上軌道的效率。
隱含價格是一種不直接收取碳費用,而是盤點過去透過在企業內部針對減量投資、製程調整與對應的減碳量進行比對,評估減碳策略是否有實際效用,後續動態調整未來的減碳投資項目。此方式不會因為外部環境與過高的成本支出,而增加企業的經營負擔。
也是不直接向內部收費,而是透過針對特定投資、開發等項目中將減碳或排碳價格視為影響投資回報的要素之一,以促使企業在各決策階段:企業研發、設備採購、建廠等投資決策之投資報酬率(IRR)都考慮到碳排放的影響,從而實現減排目標。
影子價格可以參考外部公開碳價,或同業競爭對手定價與企業內部隱含價格來定。台灣企業也可以依據「《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規範列管事業單位,每公噸超額量之罰鍰為新台幣1500元/每噸為上限」,作為每噸碳價格設定基準。
當企業自行進行碳減量的執行單位成本,高於購買碳排放額度的單位價格時,企業可以透過購買碳排放額度,以達到減量目標。如果企業透過自願性減碳或是除碳所產生的減量額度,可售出或預備未來政策擴大監管範圍使用。
另外也要留意碳權的品質與需求,第一、如果買到品質不良的碳權,如果被揭露,除無法使用該碳權,也增加不必要的開銷。第二、留意供應鏈需求,像是蘋果要求下游供應鏈採購「負碳權」,如果採購錯誤,也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內部碳費是指企業在內部設定一定的碳價格,並納入企業的內部成本體系。內部碳費的機制可以直接體現碳成本,並促使企業內部各部門更加謹慎地使用資源,進而達到減少碳排放的效果。
內部碳排放交易是早期大型能源公司為因應氣候協議制定的機制,跟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ETS)相似。
跟內部碳費一樣,為企業內不同部門之間進行的碳排放權的交易,只是交易的價格為以企業內部的市場之均衡價格而定。當某一部門的碳排放超標時,必須自行減量,或向其他部門購買剩餘的碳排放額度。這種透過內部碳排放的市場交易,鼓勵企業不同部門之間進行碳排放管理和調整,實現企業內部的碳平衡。
企業在選擇內部碳定價方式時,應考慮以下條件
不同企業可能因其行業特性和規模,適合不同的內部碳定價方式。例如,大型製造企業可能更適合使用內部碳費,透過內部碳費收取的碳基金可以轉作為採購新設備費用,不須另編預算。而中小型企業則更適合隱含價格或影子價格,對企業營運影響較小,但仍有持續將減碳策略融入企業策略計劃中。
企業的減排目標是選擇內部碳定價方式的關鍵因素。如果企業希望透過內部碳定價實現更積極的減排目標,則需要更具體和有力的方式,如:碳排放抵換、內部碳費和內部碳排放交易。
企業的內部文化和價值觀也應被納入考量。如果挑選不適用且激進的內部碳定價方式,也會容易引起內部反彈。
內部碳定價已成為提升企業減碳效率的關鍵。全球國際大廠像是微軟、台達電、友達光電、華碩等企業透過這項制度,不僅實現了環保目標,更在經濟層面獲得可觀的收益。未來,更多企業有望加入內部碳定價的行列,攜手共建綠色、低碳的企業新時代!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