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缺工,數位力即續命力

2025-11-04

編輯上稿

Vivian Chiu

198

面對缺工常態、通膨壓力與消費習慣轉變,數位轉型已成服務業的生存門檻,而非加分選項,許多店家仍以「客人不會用APP」為由抗拒改變,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市場淘汰。自助點餐、智慧排班、LINE訂單與會員系統等平價工具,能有效減輕人力負擔、提升效率與回訪率,數位化不是取代人情,而是讓服務者有更多時間展現溫度,打造「效率與溫度並存」的新型服務體驗,政府也提供補助與培力資源,關鍵在於業者是否願意跨出第一步,讓科技成為小店續命與升級的力量。 本文經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 朱浩所長授權同意轉載。

文/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朱浩


當走進一家排隊名店,準備大快朵頤時,卻發現點餐流程還卡在「紙本點菜單」與「結帳找零」之間,那一刻,是否會懷疑:這真的是2025年的台灣服務業嗎?

現今仍是有許多店家結帳仍在付現與找零


這不是單一個案,而是許多傳統服務業者正面臨的困境。在缺工成為常態、通膨持續升溫、消費者偏好快速轉變的背景下,數位轉型對服務業而言,早已不是錦上添花的升級選項,而是「能不能存活下去」的生存門檻。許多微小型或傳統型服務業者,仍以「我的客人不會用APP」、「這種小規模用不著AI」為理由抗拒改變,卻不知這樣的猶豫,正悄悄把自己推向市場邊緣。


根據政府與人力銀行的統計,自2022年以來,服務業缺工的現象持續發生,零售、餐飲、美容美髮等業別尤其嚴重。許多店家面臨「即使願意給高薪,也請不到人」的窘境,這已不是短期現象,而是常態。


數位工具與AI應用在此刻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穩定運作的關鍵。自助點餐機減輕櫃台壓力、智慧排班系統提升人力配置彈性、聊天機器人處理常見問答、APP預約與會員系統減少現場混亂並提升回訪率。


想像早餐店老闆每天在找錢、協助點餐、接電話中崩潰切換,哪還有心力研發新菜單、招呼客人?數位工具不是要取代人,而是把人從重複工作中解放,去做「只有人才能做」的事—對客人微笑、招呼、記住熟客名字。


多數業者聽到數位轉型,總想到花大錢、找工程師、學程式。事實上,現有數位工具早已平民化。雲端POS系統、LINE整合訂單、SaaS顧客管理工具,月費僅需幾百元,導入成本低,無需專職IT人員。


有位賣蛋捲的婆婆,原本只能沿街叫賣,後來用LINE官方帳號推每日特惠,結合線上預訂、到店取貨,不僅訂單增加,還吸引年輕客群。婆婆連電腦都沒有,但透過手機操作卻相當得心應手;政府也提供許多資源協助,如商業發展署的「30人以下服務業數位轉型培力補助計畫」等,讓產業從業人員有進修課程管道提升數位競爭力,因此資源不缺,缺的是「跨出第一步」的決心。


有些店家擔心數位化會失去人情味與個性,但好的數位工具應該是「讓老闆更有空間服務顧客」,而非取代人與人的接觸。如許多獨立書店透過會員系統記錄客人閱讀偏好,新書到貨時主動推薦;精品咖啡館藉點單紀錄記得客人喜好的豆子與沖煮方式。這些「被記住」的給足情緒價值的體驗,正是數位與人情的完美結合。


數位化不是讓小店變成科技賣場,而是讓「人的溫度」有更多發揮空間。當不用手寫訂單、埋頭找錢時,才能抬起頭,真正看見客人。

好的服務體驗,也來自人的溫度


未來服務業將是「線上預訂+線下體驗」、「數據分析+人性洞察」的融合。這不是「科技與傳統」的對決,而是「效率與溫度並存」的升級。


不是所有服務業都必須導入AI,但沒有一間可以無視數位化。這是一場長跑,也是篩選,早一步行動,就多一分生存空間與競爭本錢。與其等著被淘汰,不如主動轉型。未來的服務業,一定是數位的,也是更有溫度的。


本文經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 朱浩所長授權同意轉載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缺工焦慮下的台灣企業:從人才荒到經濟斷崖,誰能撐過去?

>>焦慮中的千日競賽:AI衝擊下的台灣食品、餐飲與零售業

>>一場從缺工到數位轉型的真實對話

>>缺工潮、成本飆、法規夾擊!AI破解零售業痛點?

>>AI浪潮下的台灣中小企業:打造新藍圖,不轉型就出局?

流通全視界

2,836 Followers

流通產業是人流、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匯集、聯集與交集,我們都生存、體驗、感受在其中,每個變化都影響著你我的生活模式,此時此刻開啟您的視界與視野與這時代一起與時俱進。
知識主題
數位技能
缺工議題
經營管理
AI流通業應用
AI科技新知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