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苗栗小五郎
30
在「川普2.0」時代,全球貿易局勢再度陷入高壓震盪。新一輪關稅、製造回流與供應鏈重組,讓台灣製造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原料成本不斷墊高,出口市場存在不確定性,而毛利率更是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指標。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經濟戰,製造業該如何穩住腳步、守住利潤,甚至找到逆勢成長的契機?
在川普2.0政策影響下,美國對國際貿易的關稅政策更趨嚴格,製造業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成本上升,還包括供應鏈合規的風險。其中,原產地規則成為製造業能否守住毛利的核心關鍵。這不只是避免高額關稅的工具,更是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維持競爭力的第一道防線。以下三大重點,能幫助企業在動盪局勢下找到穩健的因應之道。
原產地的判定核心在於 「實質性轉化」,即產品必須在宣稱的產地經過足夠加工,產生根本變化,而非僅是簡單包裝或轉口。
企業需重新檢視自身供應鏈環節,避免將僅有「組裝、貼標」誤判為合格原產地,以防被課重稅或失去市場。
原產地規則不只是法律上的要求,更是毛利的保護傘。
企業應把原產地規劃視為「財務管理的一部分」,因它與毛利率、訂單存亡直接掛鉤。
原產地合規不僅是「一紙證明」,而是整條供應鏈的可追溯性。
企業必須把「原產地管理」視為供應鏈策略的一環,而非事後補救,才能真正強化韌性。
在川普2.0政策下,全球貿易環境更加嚴苛,製造業若想守住毛利,必須將「原產地規則」視為關鍵戰略,而非單純的報關手續。
從 正確認知(實質性轉化)、策略運用(避稅與守毛利),到 供應鏈管理(全流程實證),這三大核心將決定企業能否在新一輪貿易風暴中穩健前行。
【活動推薦】
【延伸閱讀】
關稅前哨站
257 Followers
延伸閱讀
關稅前哨站
25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