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495
2026年起,食品安全法規將迎來重大升級,食藥署全面強制實施「批號上傳」,並以新版食品可追溯性資訊標準 GTP v24.1 為依據,要求出貨資料必須能對應製造批號、製造資料原材料供應商必須勾稽收貨批號,對食品、日用品及美妝產業業者來說,這不只是系統調整,而是涉及合規、成本、人力與營運流程的全面革新。
本次改版核心依據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九條與第四十七、四十八條,明定符合規模與類別的食品業者,必須建立產品原料、半成品與成品的供應來源及流向追溯系統,並以電子方式申報相關資料。違反規定者,可能面臨 3 萬至 300 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甚至停業、廢止登錄。
新制要求申報的項目不僅包含產品與原料資訊,還新增了「批號申報」與「原料原產地分開申報」,並將批號欄位延伸至收貨、製造、交貨、退貨等所有環節。這意味著資料量與核對工作大幅增加,對於仍以人工或半人工方式管理的業者,將帶來相當的作業壓力。
新版 GTP v24.1 相較舊版 v1.2 的主要差異包括:
挑戰主要來自:
現行共有四種申報方式:
在新制下,單純依賴人工已不具效率,業界普遍轉向 ERP 深度整合 + 食安模組 + 自動化工具 的方案,以減少人力投入與重工風險。
為協助業者因應改版,鼎新推出符合GTP v24.1的新版食安溯源上傳管理模組,核心功能包括:
搭配 PDA + AI OCR/RFID 的現場批號收集方案,可將批號與製造日期直接讀取進系統,免去人工謄寫與二次輸入,不受網路限制,適用低溫與惡劣環境。
實務應用顯示,業者導入新版食安模組與 PDA + AI 後,可達成:
雖然批號上傳改版帶來作業負擔,但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個提升內控能力與數據資產價值的契機,完整的批號管理不僅能因應稽核與危機召回,更能為供應鏈管理、品質追溯與品牌信任加分。透過數位化、智能化的工具,批號追溯不再只是符合法規的「成本」,而能轉化為即時掌握營運脈動、優化流程與降低風險的「資產」,在這場「非追不可」的變局中,誰能最快完成轉型,誰就能在市場與監管的雙重壓力下穩健前行。
想了解詳細內容,可立即下載講義
延伸閱讀
>>AI管理篇(所羅門) |當AI成為品管一員,品管人員該具備什麼新能力?
流通全視界
2,777 Followers
食品業必知法規趨勢
【趨勢迎變局】合規貼標!商品標示法與貼標應用
企業在法規日益嚴謹與缺工雙重挑戰下,商品貼標作業的合規性、效率與成本控管將有更多需要關注的重點...
流通全視界
2,77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