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張明杰
68
近十年來,國際金價進入第四波上漲循環,從2015年每盎司1,060美元升至超過2,000美元,推升動能不僅來自金融與地緣政治風險,近年新興經濟體央行積極增持黃金,加上去美元化浪潮與美債居高不下,讓黃金從傳統避險資產華麗轉身為主要投資商品,並成為全球央行最強的儲備選擇。
觀諸近50年金價走勢,自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關閉黃金窗口、暫停各國央行以美元兌換黃金以來,金價自每盎司35美元至上周二止,一度上漲至3,700美元、漲幅達104.7倍,其中單就2022年以及今年迄今之漲幅即分高逾一倍與每盎司至少1,000美元。
此時投資人不免要問,究竟是什麼底氣能讓金價有如此強勢的走勢?而這樣子的底氣又能支撐多久?
除市場供需外,因國際黃金以美元計價,美元匯率及美聯儲貨幣政策自然成為黃金價格重要影響因素,也因此美聯儲降息、美元貶值自然推升國際金價。此外,伴隨美聯儲降息而來的經濟放緩與衰退風險,也會加大投資人避險情緒、傾向增持黃金等避險資產。
黃金及美元原為全球首要兩大避險資產,但拜近年來美國債總額居高不下、美元指數轉弱之賜,當2022年以來,俄烏戰爭、中東地緣政治風險與美對等關稅所引發的全球經貿不確定風險增溫時,黃金正式取代美元成為投資人首選最佳避險資產。
另值注意的是,近幾年來國際金價關鍵影響因素出現戲劇性變化,去美元化風潮來襲,新興經濟體央行買盤成近年金價上漲主驅力,同時伴隨金價大漲,國際黃金交易已從以前投資人單純的避險商品,華麗轉身為主要投資商品。
自1971年布列顛森林體系落幕,美國明訂1盎司黃金可兌換35美元以來,國際金價共歷經近50年多頭及四大上漲循環,且前三大上漲循環泰半受經濟及金融市場因素所影響,唯有近十年來的第四大上漲循環,才是由地緣政治因素及各國央行買盤扮演金價上漲的主驅力。
國際金價第一次上漲從1970至1975持續約五年期間、漲幅超400%,除了布列顛森林體系才剛落幕,市場對美元信心依然不足外,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也是重要影響因素;第二次上漲循環雖僅持續三年,但漲幅高逾700%,主受第二次中東石油危機(先進經濟體迎來惡性通膨)、伊朗人質事件及蘇聯入侵阿富汗等地緣政治因素所影響;第三次上漲循環不僅持續逾十年、國際金價甚至一度上漲達每盎司近2,000美元,眾所周知,911恐攻、2008年金融危機及2008至2013年美聯儲連三次QE與歐債危機等,絕對是推動第三次黃金價格大漲主驅力。
2015年以來,國際金價迎來第四次上漲,至2023年止,金價從每盎司1,060美元上漲至2,000美元。此一時期金價大漲主受日歐央行負利率政策、疫情期間美聯儲直升機大灑幣,以及2022年俄烏戰爭、2023以巴戰爭與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所影響。
另值注意的是,與前三次上漲原因截然不同的是,2024至2025年不到兩年期間的國際金價有一波近1,700美元強勢走勢;除地緣政治外,新興經濟體央行買盤、伴隨美國債居高不下,以及川普2.0政策而來的去美元化風潮與國際黃金,從投資人避險商品華麗轉身成主要投資商品等,已接棒此前的地緣政治及金融市場因素,一躍而為近年金價上漲主驅力。
IMF全球央行黃金儲備統計顯示,發達國家黃金占央行儲備比重23%(德義法等先進經濟體甚至高達70%),但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央行黃金儲備占比卻反不及10%。也因此,若非美以俄入侵烏東為名將俄銀行排除SWIFT協會之外,以及近幾年來美國國債總額迭創新高,新興經濟體央行也不會急於增持黃金與大幅降低對美元外匯儲備的依賴。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合計每年購買約1千噸黃金。按此,各國央行購買黃金全球占比已從五年前的11%大幅上升至25%;今年6月,世界黃金協會發布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報告亦顯示,95%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且此一比例不僅已創下2019年首次針對該問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甚至較去年調查結果上升至少17百分點。
日前,資管機構Crescat Capital發布的數據更顯示,除美聯儲外,全球央行儲備黃金占比已自1996年以來首次超越美國國債,登頂成為全球央行主要儲備資產;也因此,地緣政治、央行買盤及其疊加衍生的投資人追價需求,已無疑成為近年國際黃金價格大漲的最強底氣。
首席經貿觀測站
348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348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