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張明杰
64
雖然人民幣在SWIFT全球支付占比自去年高點回落,但整體國際化腳步依然穩健向前。隨著CIPS跨境支付系統的擴張與各國本幣互換協議陸續簽訂,大陸正逐步降低對美元與SWIFT體系的依賴。人民幣在IMF權重提升、全球交易量持續上升之下,一張屬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安全網,正悄悄於全球金融版圖中成形。
自2015年11月IMF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以來,不僅人民幣的SWIFT支付全球占比,從2015年年初的2.07%攀升攀升至年7月的4.74%,同時IMF央行外匯儲備占比也自同年9月的1.07%上升至今年Q1的2.12%。
值得玩味的是,自去年3月人民幣一躍而為SWIFT支付的全球第四大貨幣後,其全球支付占比卻反從去年7月近5%,一路下滑至今年8月的2.93%,這不免引來市場熱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會否已遇挑戰、逆風難行。
相較美全球GDP總量占比的26.53%,陸17.2%占比不可謂不高。但與美元SWIFT支付近50%及IMF外匯儲備近60%占比相較,大陸卻僅約2%至3%,因此大幅提升人民幣全球支付及外匯儲備占比,肯定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當務之急。
眾所周知,美元之所以成為世界貨幣,享有全球貨幣霸權地位,靠的無非就是SWIFT系統由美國主導、國際貿易必須以美元作為主結算貨幣,甚至泰半全球央行也必需以美元作為主外雁儲備貨幣。因此才會常見每逢金融市場動盪,亦或地緣政治風險發生時,美國會依託美聯儲貨幣政策及美元匯率變動礴新興市場羊毛,甚至將其主觀所認定的不合作國家或地區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
是以,談人民幣國際化,比起大幅提高當前SWIFT系統人民幣支付占比、期待人民幣早日取代美元,大陸金融監管當局可能更想盡早擺脫由美國所主導的SWIFT系統支付的依賴。
SWIFT系統每年有約2,000萬億美元交易,覆蓋包括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加元及澳元等多種貨幣,因此人民幣雖無法在可預見的未來完全替代美元,但卻能自建人民幣全球跨境支付(CIPS)系統、降低對SWIFT支付系統的依賴。
2015年10月8日CIPS支付系統剛上線時,計有境內19家直接參與與境外138家法人機構間接參與,然而截至今年8月底止,不到十年的時間,CIPS支付系統已擴大發展為覆蓋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76家直接參與、1,552家間接參與,且每年處理約人民幣175萬億元的全球跨境支付系統。
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已有約30%大陸外貿採人民幣結算,跨境交易使用人民幣占50%,對外貸款更是100%以人民幣計價。
2008年底,人民銀行與韓國央行簽署第一個人民幣互換協議,此後大陸雙逸本幣互換合作網路開始從亞洲擴展到全世界。上(9)月7日及8日,人民銀行更分別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最穩健的瑞土國家銀行及地處歐陸十字路口的匈牙利國家銀行等,簽署總額達人民幣5,400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至今年5月底止,大陸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貨幣當局簽訂了總金額達人民幣4.5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也就是說,有了CIPS支付系統與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相輔相成,一張可部分擺脫對SWIFT支付系統依賴的人民幣國際化安全網已悄然成形。
今年3月以來,人民幣SWIFT支付全球占比雖呈斷崖式下滑,但觀諸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及人民幣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的持績上揚,可以顯見人民幣國際化腳步依然穩步前行。
2012年起,人民大學開始定期發布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去年第二季,該指數創季度歷史新高達7.40,與此同時,去年全年的季度平均6.06亦較前年的5.46增長約11%,無獨有偶的,國際清算銀行(BIS)三年一度的調查報告也顯示,近年來人民幣日均全球交易量已大幅飆升至約當8,170億美元之水平,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份額亦自2022年的7.0%大幅拉升至目前的8.5%(而排名第五的英鎊則反從2022年的12.9%下滑至目前的10.2%)。
另值注意的是,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上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亦表示,除IMF特別提款權權重排名已上升至第三外,人民幣已發展成為中國大陸對外收支的第一大結算貨幣及全球第三大的貿易融資與支付貨幣。
首席經貿觀測站
353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353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