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陳昭妤
51
從傳統機械工廠起步,佳崨科技在時代浪潮中轉身投入半導體產業,成為封測領域的重要一環。當規模擴大、挑戰升級,他們再次選擇改變:透過數位轉型讓數字說真話、流程更透明。而每一次的勇敢進化,也正是佳崨能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步的關鍵。
在台灣產業發展的浪潮裡,不少傳統企業在時代更迭下逐步被淘汰,但也有人在關鍵時刻勇敢轉身,投入新領域發光發熱。佳崨科技便是代表之一。
1989年,佳崨的前身「佳工機械」成立,起初專注於自動化機械設備製造,但隨著半導體逐漸成為台灣產業重心,機械業的侷限愈加明顯,2003年毅然決定轉型,成立「佳崨科技」,投入製造半導體、光電與通訊模組測試治具,包括IC Socket晶片測試插座、Change Kit設備轉換套件等產品。
跨足新領域,意味著許多事必須從零開始,但佳崨憑藉在機械領域淬鍊多年的技術及完善的售前後服務,逐步贏得國內外封測大廠的長期合作。2010年佳崨在桃園大溪自建廠辦大樓,整合研發與製造;隔年更設立「電性模擬量測實驗室」,只為讓每項設計在上線前能被驗證得更精準。
從需求分析、設計討論,到製造、組裝、測試,佳崨不只打磨技術,更創造了一條龍的服務體系,憑藉快速回應與靈活調整能力,在競爭的半導體產業闖出一片天。
隨著公司營收蒸蒸日上,佳崨開始思考擴張規模、邁向IPO的可能性。但在產品與服務不斷精進的同時,內部財務與流程管理卻顯露出隱憂。
負責為佳崨導入系統的鼎新顧問觀察,其過去的成本結算大多依靠人工收集資訊,缺乏可追溯依據,也因為流程因素導致每月盈虧數字有所落差。
這些誤差雖不至於立即動搖營運,但在規模持續擴大後,勢必成為內控與財報的風險,也難以符合IPO的嚴格要求。
另一個存在多年的狀況,是佳崨與其他子公司的帳務建置於在同一個系統環境裡,使報表難以清楚反映各自狀況。加上單據仍以紙本與口頭傳遞為主,資訊零散且時效不足,管理者若想看清真實狀況,就得花上大量時間反覆比對。
為了解決這些「霧裡看花」的財務難題,鼎新團隊協助佳崨展開了全面的數位轉型。
首先導入系統化機制,讓成本計算從「事後估算」走向「日常落實」。每天更新數據,讓所有金額有憑有據、財報經得起查核。這不僅滿足了內控的基本要求,也讓盈虧差異不再成為難以掌握的黑洞。
同時,將多家公司的財務數據正式分流,建立獨立帳目,讓每一份報表都能反映真實狀況。單據流程也逐步數位化,取代紙本和口頭傳遞,縮短了資訊流通時間,讓決策者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財務狀況。
不同於多數設備供應商,為了落實「客戶服務至上」,佳崨長年提供獨特的「維修服務」,不論產品是否售出,客戶都能送回修改或調整,滿意再購買。這樣的高彈性服務為佳崨贏得大廠信任,卻也帶來了「隱形成本」:由於缺乏完整的維修紀錄,相關工時與材料消耗無法被量化,難以建立合理的收費依據。
於是,鼎新團隊協助佳崨打造具體的維修流程,記錄每一次維修所耗用的工時與材料,逐步累積成有數據可依的成本資料。讓佳崨未來不僅能推動合理的維修報價,也能兼顧「重視服務」的品牌形象與營運永續。
然而,要真正讓數字說話,光是維修流程透明還不夠,必須把視野延伸到製造現場:若庫存與工時數據不精準,再完善的財報仍可能失真。
過去佳崨的庫存架多採「開放式」,員工直接取料後才補單,甚至可能遺漏登錄,導致帳面與實際庫存有差距,等到月底盤點才進行調整,不僅造成財報不準確,也讓管理階層難以預估資金與物料需求。
為了解決這些隱憂,鼎新團隊為佳崨導入更嚴謹的內控流程:所有領料必須有前置單據並經主管簽核,以防「隨手拿,事後補,多領未退回」等狀況造成帳務混亂。同時,工時管理也被納入優化,將產品依製造複雜度劃分出四種標準工時,取代過去仰賴人工逐單估算,讓成本數據更貼近真實。
透過種種改善措施,佳崨從原先結帳落後時效,到如今已能在一個月內完成,不論資訊透明度或決策即時性都大幅提升。
這場數位改革,不僅修正了財務流程,也讓佳崨從過去仰賴經驗與直覺,逐步邁向以數據和制度為核心。對佳崨而言,這不只是因應內控要求或IPO規範,更像是為公司鋪設一條清晰穩固的道路,好讓未來的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從傳統機械工廠,到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一環,佳崨用行動證明了:唯有不斷調整與進化,才能在產業浪潮中穩健前行、走得長遠。
智慧製造趨勢所 | 精選頻道
2,484 Followers
智慧製造趨勢所 | 精選頻道
2,48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