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亞電子】數位升級,打造機車零組件的台灣之光

2025-10-29

89

從輕型機車到重型機車,常見機車零件,像是碼表、儀錶板到燈具,都能找到統亞電子的蹤跡。對品質的要求嚴苛,讓統亞支撐無數個機車品牌的運轉,邁向國際舞台的過程,也持續進行數位化升級,再造品牌。

有人說,機車是台灣庶民經濟的縮影,台灣機車登記總數大約1500萬輛,平均兩個人就有一輛機車。而在機車產業中,位於台南安南區的統亞電子,肯定佔有一席之地。



從代工走向品牌 守護騎士的力量

統亞電子從1989年成立,超過30年來專注深耕電子與機構零組件的製造,同時經營電子廠、機構廠、配線廠與射出廠,打造完整的製程體系。


多元的產品線,橫跨了機車電子儀錶、數位碼錶、燈具和動力改裝零件,這些產品不單只是「零件」,更是守護著行車安全與性能的核心配備。統亞以台灣設計和製造的優勢,成為國內多家機車大廠長期夥伴,產品也行銷國外,遍及英、美、義大利與奧地利多國。

除了零件製造代工,統亞電子也發展自有品牌【KOSO】,這個商標源自日文「構想」和「高速」兩字,希望藉由創造力打造高性能產品,從尾燈到儀錶板的字樣,都能看出MIT精神和精密工藝。


KOSO是統亞走出台灣的第一步,陸續獲得多項國際認證,每一款產品上市前,都會經過嚴格測試。這份堅持讓KOSO在許多騎士眼中,成為高性能、品味和安全的象徵。



重塑品牌 讓台灣製造的實力被世界看見

從在地零件工廠,打入全球車業零組件供應鏈,還孕育KOSO這個台灣品牌,統亞董事長吳世雄清楚,要帶領企業邁向下一波高峰,就得讓市場觸角越伸越遠,但這也意味著挑戰將越來越多。


統亞邁向國際的第一步,是啟動數位化升級計畫,讓世界看見台灣製造的實力。


但是,經營30多年的傳統產業,要讓數據透明、流程精準還有財報等各項條件,樣樣符合國際準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統亞電子得從第一線管理的體質著手改革,才有機會獲得資本市場和國際客戶的信任。


「我們不只做代工,是讓MIT品牌在世界舞台有競爭力」-董事長吳世雄(圖片/KOSO統亞電子官網)



踏上數位升級之路 全面檢視企業營運弱點

隨著數位升級計畫的展開,統亞電子開始正視「內部病灶」,因為單靠產品力並不夠,必須用數據和制度,重塑企業管理基礎,解決未核算實際成本、流程未符合企業內控原則,以及小型廠區分散管理不易等問題。


痛點一:人情管理的制度缺口 成本如隱形黑洞 

統亞長期依靠人工記帳,無法精細分析跟改善成本,加上採購與加工單價經常延遲,導致成本結算天數過長,影響決策精準度。而傳統產業依賴人情與經驗,產線組長、財務人員身兼多職,不明確的分工也讓企業管理與現場執行有斷層,導致職務權責不明、內控失衡。


痛點二:失真的數據 實際庫存與紙本表單不符

部份流程依靠人工管理紀錄,遇上異常時,回頭檢視的過程耗時繁瑣,帳流與物料不同步,造成帳務與實際狀況脫節。逐項累積起來,就像企業中不斷滲著血的傷口,帳實不一影響日常營運效率。


痛點三:眾多廠區未統一 供應鏈效率易有風險

統亞電子的產品和產線多,廠內射出廠、配線廠都是依委外管理,模具廠亦未納入管理線,再加上品號編碼原則已不敷使用,BOM表結構電子、機構沒有統一規範,包材成本的歸屬定義不清,這也意味著,成本計算缺乏統一和透明的數據。


「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數位化升級是走上國際舞台的第一步。」-統亞電子董事長 吳世雄
(圖片/統亞電子KOSO官網)



踏上國際舞台的前哨站「即時透明」數位化帶動翻倍效益

面對國際標準和資本市場檢驗下,統亞電子的管理流程很難過關,該怎麼調整,才能順利踏入國際市場?


首要目標就是打造「即時透明」數據,拋開過去的管理思維和作業流程,重新翻轉升級。在鼎新顧問團隊協助下,統亞電子優化了ERP系統流程,用數位管理的邏輯,翻修重塑不一樣的統亞電子。董事長吳世雄強調,「我們不是換系統,而是要翻新習慣。」


  • 流程標準化與透明化

過去統亞把出貨視為最優先目標,忽略流程管理。透過ERP系統,梳理企業內部流程,重新制定完整的內部稽核與控制流程,確保權責定義清楚,讓SOP成為部門間的共通語言。


數據透明也讓庫存帳實一致,現場人員能快速對應物料異動,庫存準確率也提高到98%,現場人員即時報工不需要再奔命於紙本與人工核對,節省了三分之一的人力成本,把更多精力放回生產與品質,年營收和整體效益當然也跟著增加。


  • 成本管理能力提升

數位系統的透明數據,提升成本的蒐集與結算能力,這讓統電子內部節奏像被按下快轉鍵,成本結算的天數縮短一半以上、財報產出的天數也大幅縮短,原本的拖延脫節,變成「按部就班、如期完成」,更快掌握企業財務的真實狀況。


  • 符合國際標準的財務透明

會計帳務由系統自動拋轉傳票,解決過去財報產出的不夠即時,財務報表符合IFRS準則,增加管理效率與國際競爭力,也為數位升級做好準備。


  • 供應鏈整合

供應鏈廠區納回管理,生產集中管理、統一流程後,提升BOM表管理能力,確認成本歸屬,確保廠區和公司的帳實能一致,讓產品成本正確結算,管理單位也能統一掌握資訊。


統亞財務主管說道:「數位化後最大的改變,是我們學會了用數據來溝通。」翻倍的效率,不只是節省人力,更讓企業以穩健步伐,邁向更大的舞台。


傳統產業長期依靠經驗與人工管理,數位升級成企業必經之路。 (圖片/統亞電子KOSO官網影片)



數位升級是踏進國際的門票 

傳產的數位化升級,是一場治理文化的翻轉。


「我們不怕錯,但要讓錯誤成為改善的起點」,這一句話成為統亞電子的升級共識,在與鼎新團隊攜手合作下,內部管理也從「靠人」,轉變成「靠制度和數據」的企業。


對統亞電子來說,數位化升級不是唯一目標,而是走向國際舞台的第一張門票,也向外界傳遞出:統亞電子是一家值得國際信任的MIT製造商,也是下一個閃閃發亮的台灣之光。

知識主題
供應鏈管理
交通工具暨零組件業
採購/庫存/成本管理
財務管理
經營管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