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 (中)

2022-01-12

編輯:楊于嫺

楊于嫺

459

2021年5月,鼎新針對300家標杆企業進行抽樣調查,因為疫情的影響,台灣企業做了什麼調整? 調查發現「生產進度遠端管理」是目前企業需求迫切程度極高,但卻只有不到五成的企業做到。 如何能確保營運正常,降低疫情影響企業運作程度?本文從「遠距辦公」、「生產調控」、「低接觸運作」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本文依據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影片整理。影片全長約52分鐘,本文從22分開始整理至36分40秒處。


延伸閱讀:《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上)》、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下)

-----------------------------------------------------------------------


2、確保營運正常


2021年5月,鼎新針對300家標杆企業進行抽樣調查,因為疫情的影響,台灣企業做了什麼調整?


1. 企業對應疫情的因應做法

統計300家企業調查中,51.3%的企業開始做分流,但是分流是間接人員分流,直接人員不分流。實際投入生產的人員沒辦法分流,因為現場人員若不到工廠上班,產品就沒辦法生產製造。但是間接人員就儘量減少接觸,分不同班別到公司上班,做必要工作處理。紅色佔比23.1%,綠色佔比13.5%,剛好是一個相反的狀況,也就是說23.1%是完全都不分流,13.5%是完全都分流,為什麼會這樣?


進一步的解讀紅色是23.1%的部分,有些可能是因為,這些產業模式本來就人不多,所以沒辦法分流,或者是生產形態造成沒辦法分流,因為分工分得很精准,所以只要缺少一個工作人員就沒辦法執行,所以造成不分離的模式。


綠色13.5%的部分,應該工作人員原本就是多班的情況,所以生產線它本來就可以應用多種的機制去做調整,只是每班人數可能會少一點等等。或者他的直接人員,因為這次疫情,就進行分組分流,這個是我們可以看到企業運作的常態。當然也有比較特殊的就是直接人員做分流,就是所謂的橘色12.1%的直接人員做分流,但是間接人員不分流,這個很奇怪,對不對?


直接生產的人反而要分間接,間接人員把部分分流。我們可以舉一個某些製造業的特性,它可能比如說100個人裏面,90個人都是直接人員,10個人是間接人員,可能包含老闆。這種狀況間接人員分流,就是沒有人來上班了,所以分流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但是他的直接人員是很多的,所以可以分流後,分班進行生產的投入,所以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2. 遠距/分流辦公,企業在意的問題

再繼續進一步的了解,企業因為分流有哪些問題開始浮現?像過去內部做資訊傳遞,以前電話分機拿起來就可以講話,或是人直接走過去就開始溝通,甚至紙本文書的傳遞都不是問題。


過去工作上有狀況要處理,大家馬上就可以開始協商、溝通或檢討,所以平常出現狀況的時候可以處理。但現在因為分流、遠距,就開始變成問題。以前透過簡單直覺的方法處理,現在溝通變成一個複雜的模式,像如麼去核對工作有沒有完成,變成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超過92%以上,企業都同時存在這些問題。


3. 企業抗疫6大因應措施

 ■ 資安及備份援管理

 ■ 網路頻寬拓展

 ■ 生產進度遠端管理

 ■ 線上會議方案

 ■ 行動電子簽核

 ■ 遠端出缺勤管理


員工家裏的網路環境、電腦設備,是不是能夠支持營運效能的運作,要如何看待員工的出缺勤?傳統的上班思維模式,人到精神才到,人沒到工作就不會完成?但這是傳統思維,以為把人用時間綁,現在分流了,要如何看待遠距工作?直接人員沒有投入,就沒有成果,無法看出貢獻;遠距辦公對間接人員的影響,就被很嚴重地凸顯出來。


遠距辦公會影響到公司營運,某些企業的營運層說,因為資訊不透明,不透通不及時,所以決策反應速度變慢了,為什麼決策反應速度會變慢?


過去常開玩笑說,平常老闆看到一個問題,拍個桌子大聲一點,人馬上到他面前,就可以開始探討問題。所以管理層馬上就知道經營層到底關注什麼,或者是平常抓到的重點,現在有沒有有效地分派下去,相關的工作數據是被追蹤出來,可以更快地去貫徹。


可是因為遠距或分流,可能人員不在公司,所以相關部門的溝通回報效率,也被折損了。因此很多公司反應,產能降低了、出貨也不順暢,對整體營收擔心。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企業第一重視資安相關的部分,因為在家工作都要通過網路。每個人員家中的通訊的條件如何?不只是員工家中的環境,公司內的網路平臺有沒有拓展,是不是安全?以前有防火牆擋住外面,所以外界的駭客要進入到公司,會經過很多層的一個把關,才能夠遠端連線進公司,做一些相關的資訊查詢或者操作等等。


但是現在必須把門打開了,所以資安的問題被拉到第一個層面,資安不完整,就遠距辦公的條件。這和平常有在做的情況不同,以前是防外人,現在是要如何讓內人有效的在這個管道上面可以運作,所以需要開始做一些資安上的調整。


另一個企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企業非常關心的第三名,也又是生產進度遠端管理這個問題,只有43.3%的企業做到因應措施,代表說生產進度遠端管理,現在對企業的影響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即使做了遠端運維,可是沒辦法掌握到生產現場相關的進度。在這樣的情況下,遠端運維也束手無策了,這個是企業現在面臨到非常嚴重的現象。



確保營運正常,降低疫情影響程度


遠距辦公機制

 ■ 分流規劃 : 能維持價值鏈正常運作為主 

 ■ 滾動決策 : 計畫制定(半天為單位)、追蹤成效(每日)


遠距辦公是為了確保企業營運的正常,但確實必須去做一些調整改變。比如說像剛剛談到遠距辦公,遠距辦公的機制是什麼?怎麼算出缺勤,掌握怎麼去派,怎麼去協調,怎麼跟客戶溝通,怎麼跟廠商做接洽,怎麼去確保我的整個供需都是有效有秩序的。所以分流的規劃、滾動的決策就變成非常重要。


以前有問題,就可以跑到現場去,抓到人就問去看,而現在抓不到、摸不到、看不到,如何取得資訊、進行決策,變成一個首要問題。所以遠距辦公的問題,如何做到有效的資訊傳遞,和取得資訊的頻率是否即時。


生產調控機制

 ■ 資訊掌握 : 增加生產回報頻率(ex:1次/天、3次/天)

 ■ 訂單分配 : 分配廠區生產(有料、同客戶集中優先安排)


關鍵重點資訊在生產的相關進度掌控上,怎麼回報?若還會停留在原本的日報表、手抄單,進行過程中的匯總,再回報整個公司,等於明天才知道昨天發生什麼事情。


疫情是沒辦法這樣運作的,因此必須開始改變回報方式。但總不能夠要求生產線人員每個小時打一次電話,也不可能每一個小時收集一次數據,如此不只增加工作量,更讓效率降低。所以如何改變整體生產回報過程的頻率,但又能夠做到有效的工作分配,甚至在跨廠區間生產產品的安排,讓訂單能夠生產順暢,都是必須要去面對的問題。


低接觸運作機制

 ■ 組織與工作重新安排 : 降低人的接觸頻率


間接人員以分流方式,降低接觸的機會。但是在製造現場,是否可以重新安排,將原本生產流水線的規劃,變成一個個單元的製造方式,但是儘量不要影響工作效率。例如要進行物料交接,本來是要由人和人面對面做交接,現在是否可以透過工具或機制,以數位核對的方式進行。


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人的接觸,當然這也是未來趨勢。讓工作人員,透過數位系統,跟設備機器進行協同工作。藉由機制、科技和系統,就可以有效地運作和生產,可以確保繼續營運,並降低人跟人接觸的影響,還能夠順利生產的方式。


本文整理至36:40,下一篇《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下)將介紹,如何藉由提升數位化的能力,維持企業的遠端運作。


延伸閱讀:

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上)

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中)

疫情新常態,如何讓產能不中斷?(下)


專家介紹

梁湘宜 元山科技工業 副總經理

蘇景峯 鼎新電腦 智能製造暨行業戰力中心 專家

周哲仲 鼎新電腦 知識學院副總

智慧製造趨勢所

2,166 Followers

製造業要如何做到數位轉型? 數據如何驅動智慧製造? 在這裡,我們分享智慧製造的概念、架構和應用,和你一起深入了解,更多製造的智慧!
知識主題
交期/生產管理
溝通說服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